随笔:傲慢、偏见,与正见

随笔:傲慢、偏见,与正见, 萝卜/摄影


傲慢与偏见》这书,笔者没看过。暂时也没打算看。

说这书名,只是认为作者用词用的好。

傲慢产生深深的偏见,偏见积累更无知的傲慢。

傲慢的人,赛跑起来会慢,傲慢的人抬着头腆着肚子眼睛向上鼻孔朝天跑,

谦虚的人,躬着身子,头顶着向前……据说阻力小,肯定跑的快。

偏见的人,从来不认为自己的看法是偏见,他们会指责这世间一切和他们意见相左,或相右的人。不论明说、或隐晦的谈,告诉与他们想法有差异的人,这些差异者真正是错了……乐此不疲,坚持己见!……而且乐此不疲……

这世间,真有偏见、有正见吗?

如果读《道德经》或《金刚经》……嗯,好像,都谈不上什么“见”或“不见”的,老子与佛祖对“看见看不见”这事儿——“一视同仁”!无所谓的。

傲慢的人很容易“露马脚”,他们那些半瓶子醋,半有没有的“损样”,很容易让人看出来。

偏见,常常有些隐晦,有些无形。很多我们以为的正理,听久了,才发现,更像歪理邪说!

偏见,那些偏执的见解,问题往往不来源于见解,而来源于我们的偏执。

儒家所说“中庸”,不是告诉人们,要永远走什么“妥协”的“中间路线”或什么“庸庸碌碌”过一生——孔子他老人家,时刻提醒我们……我们的偏狭,我们的固执,我们的过度,我们的失衡,我们的傲慢,我们的戾气,我们的抱怨,我们的那些忿忿不平……其实都来自于,不注重自身的求知与修炼,不认真探究社会的规律与规则,以及那些只有自己才能完成的“适度”的谨言慎行……

孔子之所以能“无偏见”,笔者看,只与他能做到的“自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有直接关系!无它。

老子他老人家,在《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中这样来“提醒”“偏见者”——

“曲则全”。

偏见者说:这事儿太曲折。

老子说:曲折这事儿才是正常全面的事物。

“枉则直”。

偏见者说:这事儿冤枉啊!

老子说:这事儿冤枉什么冤枉,此人冤枉,他人直,昨天冤枉,今天直,今天冤枉,明天直,人说冤枉,天说直……

“洼则盈”。

偏见者说:这是坑啊!

老子说:是坑,才会有人去填,不是坑,谁去添土?

“弊则新”。

偏见者说:这是弊病啊!

老子说:变成弊病了,才会改,改了才能有希望,新事物都是老事物里生发而来!

……

第二十二章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诚全而归之。”


老子说,偏见者,之所以偏见,只是太自以为是,太自认高明罢了。

如何能得“正见”?——也许老子所说“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是个方法?

我们那颗有“正见”的心,应从何而来??

也许在《金刚经》中有句话,能帮我们找到那颗心……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说来说去,请不要用您的偏见,来祸祸这个世界,也别让这世界的花花绿绿来左右您的见解……

没有自我的那个自我,天人合一后的见地……刹那的领悟也许已是永恒——偏见、正见了无踪迹……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拜谢老子、孔子、释迦牟尼,以及经书的撰写者。

萝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