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眼里的秋韵,心里的暖

早晨刚刚体会了碧空如洗,只两个小时的功夫儿,就乌云密布。心里会想,以天公这样的工作效率,绝不该呆在初秋,应该常驻夏日。

电闪雷鸣的一段疾风骤雨,让人有些恍惚,分不清是夏的痴情,还是秋的回眸。

雨邀秋凉。像今日这架势,这盛情,确实略显隆重。不过,雨过天晴的感觉亦是极好。捧雨的冬青,垂雨的梧桐,醉雨的木槿。水润,清亮,散发出独属于秋的气息。

喜欢窗帘半遮窗的感觉。半幅窗影,半幅梦。总有那样一束光照进来,让你看到一处光影的真实硬朗和它投射到窗帘上的风动轻舞的柔软。

想起人们常说的“晒太阳”,究竟是谁晒了谁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懂得享受这被晒的时光。

秋日的暖阳,照在身上,像一双温柔温暖的手抚摸着你,不仅有适宜的温度,更会牵扯出一段情绪。沉静、清明、舒心,又或者掠过一段遐思。

如果说,刚刚那段疾风骤雨是风风火火的青葱岁月。那这段和风暖阳便是留给中年人的悠长。

坐在窗下,把自己的心绪交付给一段光影,一杯清茶,一本闲书。不去关心时间几何,不去计较得失多少。就会发现,原本自己可以不那么手忙脚乱,可以不那么张牙舞爪,可以不那么牢骚满腹,更可以不那么凡事要求至善至美。因为,极致的雷同,便没有了个性与眼前的风舞云动。

人至中年,我们不再羞于表达,却懂得了惜字如金,只想把最想说的话,说给那些懂自己的人听。

人到中年,我们不再寻寻觅觅,却更加懂得了珍惜眼前,只想把最好的自己,呈现给即将远去的每一个今日和他或她。

人到中年,我们不再倾诉,因为,发现倾诉带来的短暂释放,换回来的不见得是最期待的结果。

人到中年,我们不再寻求理解,因为,发现一个人自己理解自己之难,远胜其他。放下奢望别人的理解,是摆脱诸多困局和情感纷争的根本。

落秋,天高云淡,读得懂秋的韵味,便看淡了人间冷暖,剩下的便是只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与安然。



#散文##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