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她因一双“大眼睛”被全国人熟知,如今过得如何?

2024年02月13日21:15:11 美文 1739

1991年,一双澄澈透亮的大眼睛,穿过镜头注视着这个世界,一种坚韧的光芒直射人心。这是解海龙在采访张湾村小学时偶然拍下的一张照片,也成就了一段传奇。

这双眼睛的主人,是一个叫苏明娟的小女孩,一个泥土路上追求学业的孩子。一张照片改变了她的命运,她的故事也感动和改变了无数人。

20多年过去了,那双眼睛已经见过了世间百态。从一个山村女孩到胸怀大爱的女强人,苏明娟用一生践行着回报社会的使命。当年获得救助的她,如今成为帮助者;当年那抹清澈的目光,如今已化作一轮温暖的太阳,洒向每个需要帮助的人......

1991年,她因一双“大眼睛”被全国人熟知,如今过得如何? - 天天要闻

苏明娟现在过得怎么样了呢?

接下来的内容,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贫苦女孩的上学梦

1983年,一个名叫苏明娟的小女孩诞生在安徽省金寨县的深山小村张湾村。这个极为偏远的村落地处大别山腹地,交通极为不便,村民们靠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维持生计。

1991年,她因一双“大眼睛”被全国人熟知,如今过得如何? - 天天要闻

苏明娟的父亲苏父是农民,为了养活一家老小,从早到晚忙着种地、喂猪、砍柴,可收入还是一般。苏明娟一出生就成了家里的多余负担,但苏父对女儿还是很疼爱的,尽管生活不富裕,也想给她一个宽裕的成长环境。

7岁那年,苏明娟开口向苏父提出想要上学的要求。对一个没读过多少书的山村农民来说,这无异于天方夜谭,根本无力负担得起。让女儿上学的想法简直是痴心妄想。

1991年,她因一双“大眼睛”被全国人熟知,如今过得如何? - 天天要闻

村里的人听说后都劝苏父放弃这个荒唐的念头,把有限的钱存起来过好日子,不要把本就不多的收入花在女儿学费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上。


但这个老父亲义无反顾,他认为读书上学是这些贫苦人民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虽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苏父还是在各处筹措到了苏明娟的学费,送她上了学。

苏明娟上的是村里一所简陋不堪的小学,整个校舍就是几间临时搭建的瓦房,既没有电也没有自来水。教学设施极为简陋,课本练习册都少得可怜。但对于出生在深山老林的苏明娟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

1991年,她因一双“大眼睛”被全国人熟知,如今过得如何? - 天天要闻

第一次拥有自己的课本练习册,是多么新奇的体验。苏明娟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刻苦用功,成绩名列前茅。虽然生活依然艰苦,但每当拿到老师的表扬,苏明娟就觉得人生有了盼头。那双黑亮的眼睛始终透着对知识和光明的向往,像两个黑葡萄一样闪闪发光。

1991年冬,一个叫解海龙的摄影师来到张湾村,准备拍摄一组关于中国贫困山区儿童的照片,向社会各界展示贫困地区教育状况,唤起人们的重视。这天上午,解海龙来到苏明娟就读的村小,正值上课时间,他推门走进一个破旧的教室。

1991年,她因一双“大眼睛”被全国人熟知,如今过得如何? - 天天要闻

几十双清澈的眼睛望了过来,其中一双眼睛格外地明亮透彻,透着坚韧和渴望的光。解海龙立刻意识到,这是一双特别的眼睛,值得记录下来。他果断按下快门,用照片永久定格了这个瞬间。

这张照片回到北京后,解海龙反复研究,被这个女孩眼神中的坚韧和向上感染了。通过了解,他得知这就是村里最贫苦人家的女儿苏明娟,是因为父亲的坚持才上了学。

解海龙决定把这张照片用于宣传中国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取名为《我要上学》。他希望这个女孩的故事,能代表整个贫困山区儿童的命运,引发社会各界的重视。

1991年,她因一双“大眼睛”被全国人熟知,如今过得如何? - 天天要闻

这张照片一经发布,立刻在全国掀起了轰动。无数善心人士被苏明娟眼中的光芒击中,纷纷给她寄来捐款,表达支持她实现上学梦的心愿。短短几个月内,上万封捐助信和款项邮寄到了张湾村,这在当时是难以想象的事。

苏明娟成了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获得社会各界大规模捐助的贫困学生,一时间名声大震。原本寒酸的生活突然变得丰富起来,苏明娟终于可以买新书包换新衣服,不再为三餐发愁。更重要的是,她靠着捐款得以继续学业,命运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实,解海龙之所以会注意到苏明娟,并非偶然。在他采访张湾村小学之前,解海龙就已经有了拍摄中国贫困山区儿童的想法。他计划通过照片的方式,讲述贫困山区儿童因家境贫寒无力上学的悲惨现状,唤起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重视。

1991年,她因一双“大眼睛”被全国人熟知,如今过得如何? - 天天要闻

苏明娟只是恰好成为了解海龙讲述这个故事的一个突破口和缩影。正如解海龙自己所说,他需要一个有代表性的故事,而苏明娟的遭遇无疑是最能触动人心的。可以说,苏明娟是解海龙事先谋划的一个符合需要的线索和见证者,是他计划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解海龙并不是慈善家,他不过是一个怀揣梦想的普通摄影师。但偶然的一张照片,改变了一个穷苦女孩的人生轨迹。这也充分说明,只要有人抱着一颗爱心,就能感染他人,点亮生命,哪怕力量渺小。


一个女孩的遭遇和一个摄影师的善意,唤醒了无数人的良知,启迪了中国的教育公益事业。一双眼睛的故事,成就了一段传奇,也改写了一个女孩的命运。

1991年,她因一双“大眼睛”被全国人熟知,如今过得如何? - 天天要闻

从此,苏明娟踏上了光明的人生道路。当年那双向往知识的明亮眼睛,成为点燃希望的灯塔,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让他们不忘教育的力量。

二、命运齿轮转动

在获得社会各界的捐助后,苏明娟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学费和生活费得以解决,她还收到了许多来自各地善心人士的关怀信件。这些信成为了苏明娟重要的精神寄托。尤其是一位叫李万的捐赠者,他不仅多次捐款,还经常写信给苏明娟,关心她的学习生活。

1991年,她因一双“大眼睛”被全国人熟知,如今过得如何? - 天天要闻

李万的第一封信里夹着一张足以支付苏明娟一学期学费的汇票,还有充满鼓励的话语。信中李万首先表示了对苏明娟勤奋好学的肯定和钦佩,然后郑重地要求苏明娟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后要努力走出大山,改变家乡的面貌。

李万表示,苏明娟获得这些捐助不是偶然,而是她自己努力奋斗的结果,是她理应得到的回报。获得回报的同时,她也要念及帮助过自己的人,将来也要学会回报社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这封信对年仅10岁的苏明娟影响极大。她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奋斗,有那么多不认识的人在默默关心着她。

1991年,她因一双“大眼睛”被全国人熟知,如今过得如何? - 天天要闻

她必须更加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也要想办法回报朋友们的信任和帮助。每当苏明娟觉得学习疲惫或遇到其他困难时,她都会拿出李万的来信来鼓励自己,重新燃起斗志。

14岁那年,苏明娟历经甄选,有幸成为了全国少年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一个重要会议。会后,她更被选为了共青团中央的候补委员,这无疑是对她才华的肯定。

和北京的繁华相比,家乡贫瘠的景象更加刺痛了苏明娟,她下定决心要在今后的日子里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改变家乡的面貌,这也是对李万期望的回报。

1991年,她因一双“大眼睛”被全国人熟知,如今过得如何? - 天天要闻

高中时,苏明娟遇到了人生的第一个低谷。由于长期的公众关注,她的学习进度跟不上大家。加上因“大眼睛女孩”身份受到同学异样眼光,压力太大,苏明娟一度产生了逃避的心理,选择不去上学。

父亲四处寻找她时,这件事甚至上了媒体头条。在父亲和李万的鼓励下,苏明娟重拾信心,重新踏上了求学之路。她别无选择,只能更加努力,争取通过自己的实力反驳那些质疑她的人。

清晨天未亮,她已经起床用功;放学后,她也会去各科任课老师处请教不懂的问题。经过三年苦读,她终于凭借自己的实力考入了大学。

大学期间,苏明娟再也没有接受过任何补助和捐赠,全部学费和生活费都是她自己打工挣来的。她日夜兼职,从洗碗到发传单,从代课到家教,没有工作她不敢接。艰苦奋斗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1991年,她因一双“大眼睛”被全国人熟知,如今过得如何? - 天天要闻

努力维持自己的同时,苏明娟开始资助一些同样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她将自己的经历告诉他们,鼓励他们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看着第一个得到资助的孩子考上大学,苏明娟欣慰不已。

这正是李万和无数捐赠者的嘱托,也是她自己的初衷。苏明娟意识到,得到的时候不能忘记回报,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循环。

三、功成名就后惹争议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明娟从一个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成长为一名热心公益事业的女强人。2017年,34岁的苏明娟当选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的副书记,官至副厅级干部,这无疑是对她才干的肯定。但这一消息的传出,也引发了一些争议的声音。

1991年,她因一双“大眼睛”被全国人熟知,如今过得如何? - 天天要闻

有人质疑,苏明娟已经成为体制内的高官,是否忘记了当初自己的悲惨遭遇和初衷。有人甚至揣测她是否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自己谋取私利。对于这些传闻,苏明娟没有任何公开回应,而是继续默默地做她认为对的事。

其实,这个副厅级官职对苏明娟来说只是工作上的一种安排,她并没有因此获得任何实际利益。相反,她欣然接受这个职务,是为了有更大的平台发挥她的公益价值。

为了让更多人明白她的初衷,苏明娟在当年成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助学基金会。她希望以自己的名义,帮助更多孩子实现原本难以实现的梦想。基金会成立的第一年,苏明娟就资助了几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1991年,她因一双“大眼睛”被全国人熟知,如今过得如何? - 天天要闻

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基金会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亮,捐赠持续增长,受助学生不断增加。到现在,基金会已经累计筹款近500万元,用于建设希望小学5所。可以说,苏明娟已经成为中国公益事业的中坚力量和杰出代表。


面对其他人的非议,苏明娟没有任何解释,因为她坚信,只有通过行动来证明自己。事实也正如她所愿,基金会帮助的学生越来越多,她的善举也感染和鼓舞了越来越多人加入到公益事业中来。

她就像一粒种子,最终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出美好的花朵。在2022年召开的党的二十大上,苏明娟作为代表亮相,这无疑是对她贡献的肯定。

1991年,她因一双“大眼睛”被全国人熟知,如今过得如何? - 天天要闻

多年来,苏明娟已经成为中国希望工程的杰出代表和传承人。20多年前,她是第一个因“希望工程”改变命运的孩子;如今,她成了这一工程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将这份希望传递下去。

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所有的行动都源自内心的感恩与使命。也正因为有了苏明娟这类参与者,希望工程的教育事业之火才会源源不断地传递下去,点亮一个又一个生命。

四、作者有话说

苏明娟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普通人也可以创造奇迹,改变命运。同时,她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回报社会的真谛。当年帮助过她的人,如今定会为眼前的一幕感到欣慰。然而,苏明娟的故事也充满了戏剧性。她一路走来并非坦途,也遭遇过许多传言和质疑。

1991年,她因一双“大眼睛”被全国人熟知,如今过得如何? - 天天要闻

比如,在苏明娟刚当选团省委副书记的时候,有记者找上门,想要对“大眼睛女孩”如今的生活进行追踪报道。可记者碰了闭门羹,苏明娟谢绝了采访。

这引发了一些猜测,有人说苏明娟已功成名就,不再需要曝光,更有人猜测她是否利用影响力为自己谋私利。其实,苏明娟只是想静静地做事,不需要太多关注。

1991年,她因一双“大眼睛”被全国人熟知,如今过得如何? - 天天要闻

再比如,在苏明娟成立助学基金会后,又有人质疑她是否将其作为个人搞稳定的工具。原来需要帮助的“大眼睛女孩”,现在自己成了慈善家,将公众的善意集中到自己名下。对此,苏明娟也从未回应过,她选择继续努力,靠实际行动来证明一切。

可以说,苏明娟走过的路并不平坦,她也经历过来自舆论的各种质疑。但是,有始有终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初衷,依然选择怀着感恩之心回报社会,这正是苏明娟的伟大之处。也正因此,当她作为二十大代表出现时,谁还会怀疑她呢?一颗感恩和爱心,终会战胜一切质疑。

美文分类资讯推荐

《如何处理仇人的骨灰》钟伟民 - 天天要闻

《如何处理仇人的骨灰》钟伟民

这是一个局,当局者迷;但布局者,心肠毒而细。 有人,就有斗争。 认同这样的困兽斗,才有输赢;世界好广阔,退一步。 大家渐渐明白“袜子怀孕”的底蕴,只是不说破;说破了,希望也破了;没有希望,就没有快乐,城,徒然剩下一片恶土。
5月10日清晨早上好祝福语图片 今日早安暧心问候图片 - 天天要闻

5月10日清晨早上好祝福语图片 今日早安暧心问候图片

5月10日清晨早上好祝福语图片 今日早安暧心问候图片,提前有一段新的一天,大家早安,愉快,愉快的黎明,愉快的早晨,早安,吉祥,安康,幸福,如意,平安又健康,大家早上好,今日心情要多快乐,多开心,多漂亮。
温馨的早安问候语,充满了幸福与温暖,为您开启美好的一天 - 天天要闻

温馨的早安问候语,充满了幸福与温暖,为您开启美好的一天

也许忙碌的日子让彼此疏离,但知心朋友一生难忘。莫让时间冲淡友谊的酒,莫让距离拉开思念的手,当时光流逝,斗转星移,你依然是我最好的朋友!早安,朋友!人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百炼成精,淡定从容。早安!
一个人越清醒,越有些“不合群”,原因很简单。 - 天天要闻

一个人越清醒,越有些“不合群”,原因很简单。

一个人越清醒,越有些“不合群”,原因很简单。在人际交往的复杂网络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思想成熟、认知层次高的人,往往显得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显得“不合群”。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原因。
人过五十,最好的活法,就这八个字。 - 天天要闻

人过五十,最好的活法,就这八个字。

人过五十,最好的活法,就这八个字。五十岁,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走过青春的热血与冲动,经历过中年的忙碌与奔波,我们逐渐步入了知天命之年。在这个年龄阶段,如何活得更好、更有意义,成为许多人思考的问题。其实,人过五十,最好的活法,就是这八个字:释
请不要删除我们的联系方式,好吗? - 天天要闻

请不要删除我们的联系方式,好吗?

啊!你听到了吗,亲爱的朋友,时间真是无情啊!它是一种力量,让我们不断前行,让我们不断改变。世界变得如此快速,而我们也变得越来越难以找到那些曾与我们共同经历的人和记忆。是的,也许有那么一天,我们不得不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将无法再保持联系。
一个人后半辈子的福气,是这么攒出来的 - 天天要闻

一个人后半辈子的福气,是这么攒出来的

文丨桃小菁春风十里不如你,小菁在这里,等着你!很多人都信前世因果,认为这辈子的福气是上辈子积攒下来的,这辈子的苦难也是上辈子欠下的。前世因,后世果,看似有一定的道理,但其实并不尽然。事实上,这辈子的福气其实也可以靠这辈子来攒,即使上辈子欠下了很多债,这辈子也有改变命运的可能。
"心怀美好,迎接新的一天" - 天天要闻

"心怀美好,迎接新的一天"

低头见尘埃,抬头见花海,这句话描述了人生的两种态度。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挑战,面对困境时,有的人选择低头看尘埃,沉浸于细枝末节的烦恼之中,而有的人则抬头见花海,从困境中寻找希望与美好。这种心里面带着鲜花的态度,决定着我们生活的质量。生活的美好,的确取决于自己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