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于恶报的理解,以积极的心态去体会,往往存在两种结果,
第一,是见恶报,笑恶报。
看到了恶人有恶报,对于那些丑陋的,卑劣的存在,有了一个“回应”他们行为的结果,他们自讨苦吃,他们种的苦,他们自己去品尝。
恶有恶报,成了一个必然的,看得到的事实。
第二,是终有恶报,即便不能亲眼所见,也总有一天会出现。
有些世代以恶为谋,去伤害他人的存在,他们之中的后代遭了所谓恶有恶报的影响,在后人的眼中,是第一种“亲眼得见”,而对于当时当世之人的意愿,则是以第二种方式得以实现。
总之无论是哪种结果,恶所走到的尽头,必然是被恶所吞噬。
诚然,很多人并不相信所谓的恶报之说,他们自然也有他们的道理,但所谓因果循环,实际上是遵循了一种基于传承所带来的影响,比如我们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以这样的观念作为循证的依据,便不难看出那些积恶之徒总有一天也会把“恶的结果”传递给他们的后代。
这一切看似与善有关,因为恶会伤害善,但作为坚持善的立场,他们却很难以乐观的心态去看待“善果”的存在。
或者说,他们更相信一个离他们更近的道理:
自求多福。
以不算悲观的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便会得出一个基于活着这个问题的简单解释,
活着,该受的没办法,不该受的扭头就走。
这个解释很通俗,但不够世俗,因为世俗意味着枷锁,枷锁就意味着“该受的东西会越来也多,而不该受的东西也做不到扭头就走。”
在这个任何发展都没有世俗化发展更全面的今天,世俗之中那些乱七八糟的存在变得越来越匪夷所思,而这些匪夷所思的东西却离我们越来越近,甚至缠的我们越来越紧。
那些“你应该这样活”类似的观点已经不仅仅成为了洗脑的代名词,甚至还要洗灵魂,洗精神,这些恶的存在,结合之前所说的理解会让我们有一种一厢情愿的夙愿:
“这群恶人,早晚会自食恶果!”
但是现在呢?我们活在当下,不得不活在当下,朝阳催着我们前行,夕阳又不给我们追赶的资格,人生就是这样以“不得不”的方式移动着。
若问去往何方,笑着回答总有方向,但其实这样的人,早就迷失了方向。
“没有方向,便是真正的方向。”
当我们暂时放下与恶的纠缠之后,会发现生活与我们而言的意义,似乎只剩下活着这一个简单的概念,
这个概念既不能成为我们活下去的动力,也无法支撑起我们对生活这件事的向往。
纯粹的对于生活价值的审视,会让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获得理性到有些残忍的判断:
活着,是我们对于活这个概念,唯一的交代。
若是在这个问题上不去加以修饰,去强调什么“生而为人我很XX”亦或是“我思故我在”甚至是“活着没意思”之类之类的强调,那么活着本身就是在实现我们价值的体现,
这听起来是一个很郑重的形容,但实际上没那么复杂。
做能做的事情,做到不至于羞愧或是后悔的程度,以吃吃喝喝为轴心,去铺垫每一次睡醒之前的故事,
也可以是事故。
因为我们能够决定的东西是很少的,山雨欲来谁都难逃,时代的微尘对我们而言就是一场无可避免的浩劫,所以活着本身就是一场逼不得已的交待:
这番话,若是以我学生时代的思维去理解,我恐怕会愤起而狠狠的回击。
但在这场飘摇之中生存的太久,我所失去的那些东西里,
愤怒,恐怕是最微不足道的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