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多么宝贵的资本,我很羡慕,我也很怀念,我怀念我也曾经有过的青春年少,但是就像歌中唱的那样“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如果还能回到从前,自己还是年的那个少年,我会,,,,,,这样的臆想只能增加失落,也只能证明自己距离自己的青春是越来越远,比较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就是把眼光放在确确实实正青春年少的人身上,寄托一番自己美好的愿望和稍许的遗憾。
说一下邓亚萍吧,被誉为“乒乓球女皇”,很多人喜欢她是因为她的拼搏精神,她的努力和刻苦,这些比金牌更能赢得人心。她隐退江湖,不知不觉,居然她儿子都开始出场打乒乓球了,不是娱乐表演,而是正式代表队员,正式的比赛,虽然比赛的级别不是很高,年纪尚小,属于少年队,但是因为是邓亚萍的儿子,头上有了母亲的这层光环,卖点十足,吸引了大批的观众和媒体。
人们都是带着好奇心,都想看看这个还只是小孩子的年轻人的亮相,会是如何。媒体也会搞噱头,在赛前去采访一些观众,问他们,邓亚萍的儿子出场比赛,你是希望他赢呢还是希望他输?为什么?按照道理,大多人都喜欢邓亚萍,也自然希望她儿子的比赛能获胜,理由是这对孩子是一个鼓励。但是至少也有一半人,回答是希望他的比赛失败,理由是,如果失败,对于他的长远发展,今后球员职业生涯的帮助和益处更大。
我倒是不太记得这场比赛的结果了,不知道当年球场上的那个小孩,如今也算是小大人了,他自己是否还记得当年自己那场比赛的输赢。我当初,倒也是希望他打球输的,我很尊敬邓亚萍,也对这个孩子给予厚望,但是就像很多希望他比赛输的人一样,觉得他这个时候比赛输了,对他有好处,因为他还年纪小,刚出道时候的失败和挫折,会激励他今后的事业,正如他妈当年的遭遇那样。
试想。本身就头顶母亲的光环,众星捧月一般,再赛场风光无限,小孩子难免呈骄傲。而如果赛场惨败,至于赛后分析针对训练之类的,不用他妈,他爸林先生就足矣,这对于小孩子今后的发展,肯定是更多的益处。一时的失败又何妨呢?这么年轻,人生路都还是刚刚开始,球员生涯也只是刚刚起步,真的就是,年轻就是资本,因为年轻,前行的路上都是机会,即便是失败,即便是错过了机会,也是因为年轻,就像赛场,暂时的落后还不算是失败,还可以靠自己,也只有靠自己,还是可以把局面挽回,反败为胜。
刚出道的运动员,战况不佳,如果是个小孩子,来日方长,可塑可造,如果已经是年纪一大把,估计也该考虑退役或者转行了,估计没有哪个教练会认定这样的成年人还是可塑之才。如果我是教练的话,我想,我还是会选择一个虽然比赛失败但是还有潜力的小孩子吧,因为,他,年轻。暂时的失败,没啥可怕的,也算不上啥损失,可以一笑而过,要紧的是如何面对今后,相反,这样的失败,反而是一种收获,是他今后事业发展的动力和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