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涛,90后教师,爱好运动,篮球,登山,旅行。教育格言:情怀 心怀 胸怀晃眼,
来到这儿已经五年了。南凡,一个晋南小镇,素有“小北京”之称,听当地老人说,二十年前和首都一样热闹,因而得名。这儿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盛产樱桃、山楂、苹果,每到夏天,一箱箱硕大的果子装满大货车被运往外地,这是丰收的时节,也是当地农民一年中最开心的日子,早已和附近村民混熟的我们随便跑到一家农户的地里也可以大饱口福。
不知从何时起,我喜欢上了这个地方,每当站在讲台上给同学们开班会,或是开家长会的时候,我都会情不自禁的因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而感到骄傲。走在校园里,同学叫我“杨老师”,听着声声“老师好”,那种成就感溢于言表。走在村子里,老人们叫我“小杨老师”,那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随着城市化现象的日益严重,农村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几乎所有年轻人都流入城市,或因经济、或因婚姻、或因居住地迁移,放眼望去,守着农村那片热土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平时我住校,下午放学后便有大把时间听他们讲当地的一些风俗趣事。但到了周末,我也要回家。
老人大多数都是不识字的,有的即使识字,也因上了年纪眼力不好无法辨认,在学校时,隔三差五就会有人来找我,个个都是比我爸妈辈分还高的长辈,见到我却都客客气气的以“小杨老师”相称,且在寻求帮助开口之际,加上一个“请”字,请小杨老师帮我调一下手机时间、请小杨老师帮我阅读一下这条短信、请小杨老师帮我保存下谁谁的电话。
起初我都会谢绝这样的称呼,让大家叫我名字就好,可淳朴的老人们觉得请我帮忙就是麻烦我,久而久之,大家都这样称呼,我也就欣然接受了。
最开始,对于天天上门来找我的老人我是没有耐心的,甚至感到很烦。直到有一天,我彻底征服了自己的慵懒和浮躁,决定耐心给老人们服务。
这改变一方面是因自己也曾是面向社会的求助者,若没有爱心人士的援助,也不会有自己的今天,我应该把爱心传承下去,帮助空巢老人也是感恩社会的一种表现。另一方面是因为老人们的无助深深的牵动着我的心,每当他们手机出现了问题,若我不在学校,便会天天盼着我,在村子里除了学校于我一身便多出了一丝牵挂。若我在学校,他们便会挑合适的时间来找我,太早怕我没起床、中午怕我要午休、晚上怕我睡得早。
一位失了老伴且儿女都在外的老婆婆,手机因内存太满打不开相册,使她无法在想儿女时看看他们的照片,以为手机坏了,便拿来找我维修。来的时候是中午,我正在午休,门关着,睡醒后打开门,看见老人就坐在门前的水泥地上,我大吃一惊,问她为何坐在这里。她说:“小杨老师,我这手机不知道咋了,看不到相册了,有时想看看我儿子,就是找不到地方,干着急,麻烦你帮我修一下”。听完老人的一番话,看着她身上被蚊虫叮咬的疙瘩,以及额头上的汗珠,却因怕打扰我午休而在门外等候,甚至不知等了多久。我赶紧把老人扶到屋里,在进屋的途中,我早已热泪盈眶,满腹的自责油然而生,后悔自己不该午休。
我把手机修好后,告诉她要怎么操作,临走时嘱咐她以后来了就喊我,不要在外面等了。老人迎合着,但我还是不放心,担心她下次还会如此,也怕其他老人跟她一样,从此,我再也不敢午休,只要我在学校,老人们来时都不会扑空。
平时在村里马路走走,老人们看到我也都会以“小杨老师”相称,还会把我拉入家中塞各种零食。在南凡的五年时光里,学生们给了我很多快乐,老人们也给予了我的无限感动。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还有一群腿脚不便利的人跟不上发展的脚步,他们仍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当你在观赏城市的车水马龙时,他们的眼里除了山还是山,当你吃着美味佳肴时,他们除了白米就是长面。如果可以,请给他们一份温暖,为空巢点亮一盏灯,让我们携手打造美好人间。
来源:沁水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