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个人成长 | 英语
你有过逃避的经历吗?
也许正在刷文章的你,正好是希望逃避家里的争吵,又或许是因为想要逃避不断加班的状态。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逃避,那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会逃避呢?我们真正逃避的是什么呢?
在《你在逃避什么:你害怕面对的真相,必将使你成长》这本书中提到,我们很少逃避外在的问题,却喜欢逃避心理的痛苦。
正如前面所说,刷文章的你,表面上是为了逃避家里的争吵,其实是逃避家庭关系出现问题的真相。
我们为什么会用刷文章来逃避真实的问题,因为面对真实太痛苦了,我们习惯用欺骗自己的方法暂时逃避痛苦。
沉迷在自己编织的幻想中,我们不断欺骗自己,去做很多事情来维护自己编织的幻想,然后越努力,越痛苦。
也许,面对人生,自我,人际关系,我们痛苦的根源是,太努力了。我们太努力去编织自己幻想的场景,太努力去逃避真相了。
在《你在逃避什么:你害怕面对的真相,必将使你成长》中,作者美国的乔恩·弗雷德里克森。
他在书中展示了生活,职场,家庭,人际中有心理问题的人的咨询对话过程,描述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逃避痛苦,以及如何才能直面真相,放下自己的幻想,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活在自己编织的幻想,以期短暂逃避痛苦,只不过是吃了止疼片。最好的逃避痛苦的方法,不是努力去编织幻想的世界,而是放下执念,拥抱真实。
01
放下执念,面对真实的自己
李松蔚老师曾经在公众号上分享过一个案例,一位在读博士的网友,已经延期毕业好几年了,写不出论文,但是他每天都在疯狂的玩游戏。
他玩游戏玩到什么程度呢?那些游戏已经很熟悉了,甚至于听到游戏的声音他就恶心,但是每一局结束,他还是会继续玩下一局。
每一局游戏都很痛苦,游戏已经不能给他带来快乐,但是他仍然不放弃游戏。因为他不想写论文,希望通过游戏浪费时间,就是不想开始写论文。
李松蔚老师问他:“你在逃避什么呢?”
网友说:“我当然是逃避写论文。”
李松蔚老师给网友回信,说:“既然你觉得写论文这么痛苦,说明你真的不适合科研,不如放弃好了。你是一个自由的人,人生那么长,没必要把自己困在一个地方。”
过了很久,网友才回复:“学习这件事情,坚持太久了,必须要要坚持,至少对父母亲人有交代。这么多年我都这么做了,现在没有办法回头。”
看到这位网友的答复,他真的是在逃避写论文吗?
不是的,他真正逃避的是自己,
也许是他不愿意学习,但是却坚持了那么长时间,成为了大家眼中的学霸,但他并不爱学习,却迫于“学霸”的压力,必须要学习。也许是为了不愿意面对社会,所以宁愿延毕了那么多年。
在这位网友身上,逃避写论文,比面对真实的自己要更简单一些。
面对自己感到痛苦的事情的时候,我们选择的不是直面困难,而是选择去逃避。
在《你在逃避什么:你害怕面对的真相,必将使你成长》中作者提到,所有的心理问题,都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回避,一个是僵化。
而回避就是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要避开去面对的东西,无法越过这些影响我们发展的障碍,作茧自缚。
仔细想一下,我们生活中是不是经常会这样做。
人到中年,不断去考证,可以说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但如果你考了很多和自己职场不相关的技能,这不也是一种逃避吗?
希望通过不断考证来证明自己,去逃避自己在职场能力已经跟不上的真实状态。
在逃避真相的状态下,我们越努力,就离解决问题越来越远。直面真实的自己,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而不是用逃避来暂时解决问题。
02
放下幻想,不再拒绝婚姻的问题
在《你在逃避什么:你害怕面对的真相,必将使你成长》中提到一个案例。
有一位妻子因为丈夫出轨去找心理帮助,丈夫的出轨让他感到很气愤。
在咨询过程中,她一直抱怨丈夫是多无情,自己多不容易,自己为了家庭放弃了工作,以为这样的牺牲会换来家庭的美满。
丈夫的出轨打断了她对圆满婚姻的幻想,她觉得自己的人生被家庭毁了。
咨询师问她是否愿意离开这样的家庭?这位妻子说道:“我孩子还小,不能失去爸爸。”
咨询师又问,那能做些什么去挽回这段婚姻吗?
这位妻子特别生气,“明明是对方错了,我才是受害者,凭什么要让我去维护呢?他必须受到惩罚,并且需要作出承诺,用实际行动作出改变,否则我不会原谅他的。”
生活中听过很多这样的新闻,为了孩子,委屈求全,甚至于身边的人也有这样的例子。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这位妻子真的是为了孩子吗?
她害怕的并不是孩子没有父亲,因为出轨的父亲,在给与孩子父爱的方面,也是缺失的。
她害怕的是孤独,害怕自己没有能力养孩子,害怕失去依靠。她只是用孩子去做挡箭牌,把自己的真正的害怕放在心底,不敢说出来而已。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这样子妻子,会用更加多的举动去挽回丈夫,希望维系一段婚姻,但是她们越努力,越想去挽回,却越痛苦,因为破碎的婚姻不会因为单方面的挽回,而有所改变。
一段婚姻出现问题,绝不会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与双方都有关系,需要努力的不是一个人。
如果希望在破碎的婚姻中找到出路,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的努力去改变,而是认清现实,婚姻的确出现问题了,我们要面对这个问题,而不是针对那个表面问题去努力。
我们需要的是放下对完美婚姻的幻想,不要再在对自己谎称“再努把力婚姻就能变好”,而不愿意去面对婚姻失败的真相。
当我们希望获得改变的时候,不要去等待生活自己变好。
生活中的每一次危机都会打破我们的防御,释放出真正的情绪,这个时候是观察自己最好的时候,也是改变的最好时机。
03
放下“应该”,直面最真实的世界
“我把她当朋友,什么好东西都给她,为什么她有好消息不会第一时间告诉,她应该第一时间告诉我的,因为我对她那么好。”
你是不是也曾听到这样的话呢?你做了一些事情,觉得对方也应该对你一样好。
世界上没有应该与不应该的事情。“应该”像是我们给宇宙下的指示,我们希望告诉人们,他们应该按照我们我们的意愿行事。
“应该”就好像是说我们不想发生的事情,它竟然发生了。
比如你过得很好,什么都很好,但是自己却觉得很累,你会说“不应该啊,我的日子比其他人好很多,我实现了自己很多梦想,我不应该感到不满意呀。”
比如我们有焦虑情绪,问自己不应该有这个情绪,别人为什么没有呢?
比如我们希望配偶努力上进,承担一个家庭的重担,他们不应该去玩游戏,不应该喝酒伤害身体。
所有的这些“应该”,其实都是那些事情摆脱了我们的控制,换句话说,我们对生活的幻想没有了,只留下了真实的世界。所以我们会觉得痛苦,会难受,会纠结。
在《你在逃避什么:你害怕面对的真相,必将使你成长》中,提到“应该”是一种隐藏的暴力,是一种内在的指令,去思考那些无法控制的事情,而我们的痛苦也就来源于那些“应该”,却没有变成我们幻想中的结果。
“应该”也是一种逃避,逃避那些我们不可以掌控的事情,我们却幻想能够掌控的。
与其用应该去思考那些幻想的事情,让自己努力去做那些应该的事情,不如直面真实,那些真实能够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希望。
04
写在最后
在《你在逃避什么:你害怕面对的真相,必将使你成长》中,作者乔恩·弗雷德里克森通过各种案例展示给我们,当我们沉迷于自己的幻想,当幻想破灭之后,带来的只会是更加痛苦。
与其用逃避真实来缓解痛苦,不如鼓起勇气,面对真实。
正如乔恩·弗雷德里克森说:
“人最强大的状态,不是抱着幻想拼命坚持的样子,而是看清真相的智慧,是走出执念的一刻,收获的自在与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