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宽阔的胸怀接纳生活
有些时候过多的、片面的、狭隘的、武断的、自我认同的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或者受到了不公正的伤害,或者受到了不公正的排挤,总想产生一种对立、计较、报复和黑暗。在生活的历练,需要警惕自我内心的委屈感和与人计较的冲动。
有许多事情需要略加解释,有许多事情需要稍有空间,有许多事情需要时间的转圜,便不是自己认为的那般模样。如果说改变不了内心的委屈感和警惕不了与人计较的冲动力,那么给生活带来的麻烦那将是绵绵不息,纠缠不断。
在生活的经过中,一定要警惕自我的委屈感与人计较的冲动力。有什么大不了,有什么不可以,更好的合作,更好的融合,更好的推动,更好的改变,把握那些积极的因素,做自己内心情绪的规范者、引导者,呈现内心情怀的光明指数、信心指数和力量指数,不至于被那些暂时的委屈和懵懂的冲动冲击和混沌了生活。
经过了很多故事,还是不长教训,经过了很多故事,还活不好这眼前的生活,那得有多少不幸的故事降临,才能让自己内心深刻一些?生活就是一个教育,应病即是良药,生活就是一场教化,还有多少委屈才能成全一个人内心的辽阔?
理解生活中的那些不愉快的故事,只是内心的教训还需要更深刻一些。如果能够做到自我提醒、自我觉醒,那么生活原本不需要太多的委屈。生活的经过在于化解烦恼,理解误解,消弭落差,成就自己内心生活的善意、善待。
还要多少不愉快的故事,才能警醒自我对生活的善意和善待?这需要功夫、需要自己内心的认同和良知的认同。在内心觉知氛围中面对这现实的生活,不要等到、不要受到更多的磨难、磨砺和伤害,才能警醒、提醒、启迪一个人对生活的良性对待和善意回应,这付出的代价当然值得,但是有点多。
生活中的待人接物,恰恰是检验自我内心光明磊落与人格净化、体现生命意义的慈悲、智慧的方法所在。一个好心态对应生活,是生活化,也是化生活,用更好的内心氛围,去应对这外部的生活环境、生活氛围。
禅门有句话说“心能转境”,什么样的心态,就是什么样的外部世界,什么样的心态就是什么样的生命呈现;什么样的心态,就是什么样的生命遭遇;什么样的心态,就是什么样的生命风景。你的心态就是你的世界,就是你的主宰,你的心态就是你的风格,就是你的归宿。
(注:文字内容图片来自五台修行人释照寺,信行缘收集转发愿益利人们调适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