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万提斯说过:
“弓弦不能老绷紧了不放,人是软弱的,如果没有一点适当的松散,是支持不住的。”
深表赞同。
最高级的成长之路,就是既能全力以赴,也能好好休息。
列宁说,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首先是工作,然后才是休息。
过多或过少的休息,都令人无法松气。休息与工作的关系,正如眼睑与眼睛的关系。
闲暇不是心灵的充实,而是为了让心灵得到休息。
当你没空休息的时候,就是你该休息的时候了。
上帝完成了创造世界的工作,第七天就歇手休息。
我望着摇篮,我的儿子在成长,我没有休息的权利!
我们在坚持工作之外,还必须养成坚持休息的习惯。
睡眠和休息丧失了时间,却取得了明天工作的精力。
真正有效的休息,是有针对性的劳逸结合,让自己从生理和心理上都得到放松,从而消除疲劳,养精蓄锐。
疲劳源自大脑的感觉,而不是肌肉劳累。
南非科学家的研究显示,一种名为白细胞介素-6的化学物质会刺激大脑产生疲劳感,影响运动员的成绩。
这一发现有望帮助找到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等疾病的方法。
据新一期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人们通常认为,疲劳是过度劳累的肌肉无法发挥正常功能的结果。
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体育锻炼之后,大脑发出的“指令”使人感觉疲劳,这有可能是为了防止肌肉过度运动而受损。
南非开普敦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信号分子白细胞介素-6会使大脑产生疲劳的感觉。
白细胞介素-6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在人体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
长时间锻炼后,人体血液里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会上升60到100倍。
给健康的人注射白细胞介素-6,会使人感觉疲劳。
不过,由于白细胞介素-6还有许多其它生理功能,阻止它起作用可能有负面影响。
这种方法应用于实践之前还需谨慎试验。
如何以科学的方式创建出不会累的心?
在脑科学与冥想之间有一种正念,其实就是一种休息的方法。
让大脑与心灵休息的一项技术。累的不是身体,而是大脑。
正面可不只是冥想爱好者们的娱乐而已,它已逐渐成为一种最先进的脑科学及精神医学都非常重视的科学休息法。
脑是一种静不下来,总是动个不停的器官。
只要学会了正念,冥想垫能够抑制关键的内侧前额叶皮质与后扣带皮层的活动。
换句话说,像这样进行冥想,便可防止杂念不断浪费我们脑部的能量。
大脑袋素时所浮现的杂念,正是脑部疲劳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而借由抑制该杂念的方式来让脑袋休息,似乎就是正念冥想的基本原理。
不会累的大脑结构要由自己创造。
正念不仅会改变一时的脑部运作状况,它还能够改变大脑本身的结构。
从而治愈内心,从根本上缓解和降低大脑不必要的能耗,让我们得到真正高效的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