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死,看了你就知道

2022年10月02日04:59:54 美文 1130



这是个挺常见的认识,讨论死亡大概率是不受欢迎的,尴尬且回避的态度。


现在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自欺欺人否认死亡,那么看到疾病会作何感想?衰老呢?灾难呢?葬礼呢?会内心恐惧,假装不在乎吗?


如果我们时时刻刻记得这个自己其实会死,又会作何感想?会善待身边的一切,珍惜每一个时刻吗?


很多人都表达过同一个强烈的感受:当自己去医院时,或者去火葬场时,看到处于弥留之际的生命,看到生命的逝去,感到自己对于某件事某个人,或自己的某些做法某些认知某些性格的执着实在微不足道,生命豁然开朗,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医院、火葬场和墓地是很好的生命教育场所,不应避讳。



但是,一离开那个环境,又再一次陷入恐惧之中:恐惧死亡,恐惧分离,恐惧失去;我们抓住一切不敢松手,如果没有东西可抓必须创造一个可抓的出来……


丁师:就说个我们的传统拍打吧,现在一定会强调这个方法,但将来未必会。其实传统拍打是三简文化的一个应用而已。现在大家有把它神话的趋势,或者说舍本逐末吧。


希望大家能重新重视那个“本”,而不是抓住有形有象的“末”。当然,有个方法让大家觉得安全,但安全的东西都意味着死亡。知道了“本”,“末”的东西可以不断被创造出来。传统拍打,只是三简文化显化的方式而已。


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并不真的理解死亡;而不理解死亡,其实也就是不理解活着。理解死亡,一定会帮助我们真正的活着,绝不需闭口不谈。




人为什么会死,看了你就知道 - 天天要闻

人为什么会死,看了你就知道 - 天天要闻

人为什么会死,看了你就知道 - 天天要闻

上下滑动查看《骷髅幻戏图》相关




我们为什么会死?



:人怎么会死?


丁师:这是害怕死,有生就有灭,别说人,这个人类也有灭的那一天,如果不灭,就不符合自然规律了。


大家都回到空性,参与了整个大宇宙的,比作为一个人,要强的多,那里是无限的,有生必然就有灭,示范出生,就得示范出灭才对。


人不可能不死,说活了五百年,上千年的,叫我说有点吹牛,有一两个活了几百年的,对这个社会也没用处,因为他活了五百年了,除了在这个地球上消耗了五百年的资源外,没用处,有很多在深山老林里不出来,没用处。


:怎么就必须有个死亡啊?


丁师:在有这个层面上,有生就该有个死。不是为什么有个死亡,而是必须有死亡。如果人不死亡了,现在应该人满为患了!


这是个自然规律,有生必然有灭。这个自然规律在有这个层面上,适用于一切。


地球也因为引力而生,失去万有引力而灭。所以生生灭灭就是个规律。


:那怎么跟孩子说死亡呢?


丁师:没了。也就是说有了没了,孩子他知道,这个东西有了这个东西没了。孩子,特别是没学会走路或者刚学会走路的,他认为他闭上眼睛就没了。他大脑里没什么印象,空空的。


说给他没了,闭上眼没了,这就是没了。他理解那个东西。他那个没了是纯粹没了,没必要和他讲这些道理。讲道理是13岁以后再讲这些道理。


:不是说没有死亡吗?


丁师:空的层面里没有,有的层面有生有死。




怕死?


无法认识自己,无法享受生命,充满恐惧;不但自己造病,还把恐惧传给下一代;难得安度晚年,可能死时痛苦死后僵硬腐臭……


呃……这还有救吗……


当然:认识自己,拍打自己。死亡很正常,不必再害怕。



:为什么肾强了,就不怕死!


丁师:因为恐伤肾!肾强壮了恐惧就消失。


:丁师,奶奶高龄住院了,一次比一次严重,从交谈中可以知道奶奶她很害怕 ,舍不得家人,该怎样跟她沟通让她放下恐惧 ?


丁师:讲人死后的美好!佛教中有很多这样的故事!


:老师,我以为我不怕死,结果我还是怕死,我怎么才能真的做到不怕死,虽然我也知道人是不会死的,但是,我怕死的时候会疼,会痛,会丑的吓到活人。


丁师:跺脚拍肾!肾强壮了就不怕了。


:老师,我总梦到死亡,好害怕!


丁师:自己害怕,才造成的死亡的梦境。不再怕死什么都没有了


:为什么注重养生的人,反而有很多问题?


丁师:太讲究养生的人,没有抗病毒能力。


:怎样叫太讲究养生?


丁师:认为自己身体不好,才养生,怕死才养生。认为身体不好的念,怕死的念,天天这样想,那就是心想事成。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没必要怕。




人为什么会死,看了你就知道 - 天天要闻

人为什么会死,看了你就知道 - 天天要闻

人为什么会死,看了你就知道 - 天天要闻

上下滑动参加《小鸟的葬礼》




:丁师,有点害怕“契入”这个“之间”怎么回事?


丁师:怕死呗。多了解一下自己。


:老师好,这几年我关注到很多家庭的小孩患白血病,除了因为装修那些有毒气体散发,还有其他原因造成吗?这些是不是很难医治?


丁师:这是父母给孩子一个极不安全的概念造成的。因怕死造成错误信息,造出过多白血球来保护自己。父母多学习多了解。


:您好!为什么在似睡没睡状态的时候,会突然有个东西促使我很想用全部力气掌控什么,或有时候有力引导我想一下飞出去,感觉都很有力,但是然后会马上醒了。是不是不愿自己意识分散,还是紧张什么?


丁师:怕死。怕死就不敢看见自己,特别是接近空性时,有将要“死”的感觉。


:丁师,未来人类有望变成生物机器人吧?永不死、半机械植入、不再有情绪……


丁师:人就是人,人成不了机器人。有生必有死!机器坏的更快。


:为什么人死后变得很硬?


丁师:我个人认为,人体死亡,神识离体,身体在几天内不会变硬,就怕不愿意离开身体,怕死紧张造成的硬。



*小编摸过很多小动物死后的身体,都很柔软,甚至温暖……上面《小鸟的葬礼》中,小鸟一定也是柔软温暖的。



:老师,是因为去世的人的家人不接受刚去世的人已死亡,所以去世的人出现尸臭对吗?还是因为念力导致?


丁师:尸臭是放在正常环境中时间长了,行成的细菌分解尸体的过程。


:老师,为什么人的尸臭是世界上最臭的!


丁师:因为活人不接受死亡!


:那接受了死亡的人,死后尸体就不会很臭!


丁师:有可能!


:死亡还是活着,真的没有什么好坏,是自愿选择的吗?


丁师:明白人没好坏,坦然接受死亡,是顺应自然。不明白的人认为死亡是最大的坏事,不接受死亡恐惧。没有选择的余地。


:怎么能快速有效,无痛苦地死?


丁师:再回到最初的原点,绞尽脑汁地想一想,知道疼的知疼不疼?知道疼的知什么样?


如果成为“知”的样子,命不该绝,彻底改变角度成为人中杰!如果命数已尽,无痛而逝,“知”遍一切处!


:每个人在死亡之前都必然会经历一次意识分散吗?是神识脱离肉身的那一霎的结果吗?


丁师:是的!神识一离体就开始自动向十方扩展,保持不怕,神识就会与虚空相合,成为无处不在。若生恐惧就会聚拢成形,参与下届人生。




﹀﹀﹀




想过好生活:先从了解自己,了解死亡开始吧。

美文分类资讯推荐

《如何处理仇人的骨灰》钟伟民 - 天天要闻

《如何处理仇人的骨灰》钟伟民

这是一个局,当局者迷;但布局者,心肠毒而细。 有人,就有斗争。 认同这样的困兽斗,才有输赢;世界好广阔,退一步。 大家渐渐明白“袜子怀孕”的底蕴,只是不说破;说破了,希望也破了;没有希望,就没有快乐,城,徒然剩下一片恶土。
5月10日清晨早上好祝福语图片 今日早安暧心问候图片 - 天天要闻

5月10日清晨早上好祝福语图片 今日早安暧心问候图片

5月10日清晨早上好祝福语图片 今日早安暧心问候图片,提前有一段新的一天,大家早安,愉快,愉快的黎明,愉快的早晨,早安,吉祥,安康,幸福,如意,平安又健康,大家早上好,今日心情要多快乐,多开心,多漂亮。
温馨的早安问候语,充满了幸福与温暖,为您开启美好的一天 - 天天要闻

温馨的早安问候语,充满了幸福与温暖,为您开启美好的一天

也许忙碌的日子让彼此疏离,但知心朋友一生难忘。莫让时间冲淡友谊的酒,莫让距离拉开思念的手,当时光流逝,斗转星移,你依然是我最好的朋友!早安,朋友!人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百炼成精,淡定从容。早安!
一个人越清醒,越有些“不合群”,原因很简单。 - 天天要闻

一个人越清醒,越有些“不合群”,原因很简单。

一个人越清醒,越有些“不合群”,原因很简单。在人际交往的复杂网络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思想成熟、认知层次高的人,往往显得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显得“不合群”。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原因。
人过五十,最好的活法,就这八个字。 - 天天要闻

人过五十,最好的活法,就这八个字。

人过五十,最好的活法,就这八个字。五十岁,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走过青春的热血与冲动,经历过中年的忙碌与奔波,我们逐渐步入了知天命之年。在这个年龄阶段,如何活得更好、更有意义,成为许多人思考的问题。其实,人过五十,最好的活法,就是这八个字:释
请不要删除我们的联系方式,好吗? - 天天要闻

请不要删除我们的联系方式,好吗?

啊!你听到了吗,亲爱的朋友,时间真是无情啊!它是一种力量,让我们不断前行,让我们不断改变。世界变得如此快速,而我们也变得越来越难以找到那些曾与我们共同经历的人和记忆。是的,也许有那么一天,我们不得不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将无法再保持联系。
一个人后半辈子的福气,是这么攒出来的 - 天天要闻

一个人后半辈子的福气,是这么攒出来的

文丨桃小菁春风十里不如你,小菁在这里,等着你!很多人都信前世因果,认为这辈子的福气是上辈子积攒下来的,这辈子的苦难也是上辈子欠下的。前世因,后世果,看似有一定的道理,但其实并不尽然。事实上,这辈子的福气其实也可以靠这辈子来攒,即使上辈子欠下了很多债,这辈子也有改变命运的可能。
"心怀美好,迎接新的一天" - 天天要闻

"心怀美好,迎接新的一天"

低头见尘埃,抬头见花海,这句话描述了人生的两种态度。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挑战,面对困境时,有的人选择低头看尘埃,沉浸于细枝末节的烦恼之中,而有的人则抬头见花海,从困境中寻找希望与美好。这种心里面带着鲜花的态度,决定着我们生活的质量。生活的美好,的确取决于自己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