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盏心灯,愿你成为生活家!
自制力现在真成了稀缺资源了。越是对自己不满意的人,越是稀罕自制力。看到那些“总能在冬天的早上一骨碌爬出被窝的男人”和“总能为了保持身材敢对自己下狠手的女人”,人们总是又怕又敬又羡慕。朋友圈时常会被这类鸡汤文刷屏——“你不成功,是因为你不够精准”,文中总会描写出一个把每日的时间安排精确到分钟的人,还有他那张密密麻麻能逼死懒人的时间安排表。
喏,就像这张!
每次看到这类文章,我都想对那个不动脑子、只会想当然的作者说:不要误导人了好吗?你自己先把这张计划表贯彻上一年再来说说体会吧!除了不、现、实,你还能有其他感想吗?
真正的自制力不是这样的,这只是没有自制力的人想当然以为的有自制力的样子。就像,总对孩子发脾气的妈妈认为那个出了好几本畅销育儿书的妈妈从不会对孩子发脾气、正为婚姻危机所困的夫妻认为另一个幸福家庭从不会争吵、正接受心理咨询的来访者认为他的咨询师从不会情绪失控一样。
我们是人,不是机器。但凡是活生生的人,便不可能像童话故事中的卡通形象一般扁平、脱离实际。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现实中有自制力的人是什么样子。
一、自制力的基础,是自知力。
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以及如何才能真正得到自己想要的,这种自知力是过好人生的基础。往大了说是人生观,往小了说,是自己的五年计划甚至一年计划。只有清楚自己的内心需求,才有真正的动力去约束自己的行为、集中自己的力量,朝目标前行。否则,连自己到底想要什么都不知道、也不去管,而整天只跟自己的行为较劲,硬束缚着自己几点起床、几点看书、几点锻炼、几点休息。这种自制力意义不大。因为很快你便会因为找不到某件事的意义感而放弃,那时,你在这件事上一切的自制和努力也都会随之空负。
这种总在变来变去、不断推倒重来的事情发生得还少吗?纵然自我否定是自我超越的前提,但如果人到中年还没能做到基本的“定”,工作换来换去、行业换来换去,甚至连身边的伴侣也换来换去,这样的状态下,再有自制力也毫无意义。许多人喜欢在一时兴起时写下QQ状态,又在很久之后回顾时一一删除。这正表明人的状态变化已经越来越大、越来越快了,大到自己也不忍直视、快到自己也茫然不知所措。
所以,与其总跟自己的行为、作息去较劲,不如先听听内心的声音,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吧!
二、自制力的体现,是稳定力。
即便明确地知道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想过怎样的生活,你能使得自己克服各种困难和阻碍,把想做、该做的事情一直坚持到底吗?
明明知道自己确实想学会弹古筝,但学了8节课之后就再也没去成、使得这件原本心中的梦想再次搁置、不了了之;
明明知道自己该开个公众号坚持推文,但每周一更地推完10篇文章之后,最初的新鲜和兴奋劲过去了,就再也克服不了自己的惰性坚持写和推了;
……
所以,真正的自制力,是坚持把自己最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人生最重要的事件上的能力、是坚持去做最重要的、最该做的、最想做的事情的能力。
人生是场马拉松,打的是持久战。知道自己的目标后,顺境中顺水推舟谁都能行,逆境中逆流而上则需要强大的自制力。自制力,说白了便是自己掌控自己人生的能力。不能自制的人,便只能被外境所制了。即便那个男人十年如一日地在冬天的早上一骨碌爬出被窝,即便那个女人为了保持身材半辈子没吃过米饭,如果自己该做的、想做的事情没去做、没做好,那也跟自制力没有半点关系。
三、自制力的技巧,是调控力。
有自制力的人从来不会在吃饭时看无聊的宫斗剧?从来不会在蹲马桶时刷娱乐八卦?从来不会浪费时间?
错!
有自制力的人能清楚地找到自己的专注节奏,跟随自己的节奏,通过调控力使得自己张弛有度。如果吃饭时看无聊的宫斗剧能让自己在吃完饭后专注地看书2小时,有自制力的人便会放松心态去享受电视剧,而不是非跟自己死磕,删除所有电视剧,强行要求自己15分钟内吃完饭;如果蹲马桶时刷娱乐八卦能让自己在随后的工作中专注而高效,有自制力的人也会放松去刷。
人常常犯的错误,便是对自己太过苛责,觉得自己浪费了太多时间。实际上,如果浪费掉的那些个时间,能使得你在该专注的那哪怕1、2个小时之内高度专注,那便不是浪费,是必要的休息和助力。
人常常犯的第二个错误,便是自认为聪明地见缝插针地去提升自己,比如把蹲马桶时刷的娱乐八卦换成公号文章,既零碎又不失营养;把吃饭时看的宫斗剧换成纪录片,既下饭又长见识。殊不知,对于脑力工作者来说,休息的精髓就在于不用脑,只有在休息时把脑子甩开,才算是彻底地放松。
或许有人会疑问:净意,原来你这所谓有自制力的人也是在刷八卦、追剧,那跟我们又有什么区别呢?
我随时都能关掉网页和电视,一分钟切换至专注状态,你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