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与冷漠是人类精神世界的顽疾”。
生活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每个人都会寂寞,但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面对寂寞。无论是在抵抗不公的世界,还是拥抱暖色的阳光,都无论对错。
“独居”一词含义像是“孤独的居住者”,一个人待在空荡荡的房间里,除了周遭的物品,好像就没有别的声音存在了。
独自就餐,独自生活,看起来是极其自由的,但是这种失落感,也只有孤独的人才能读懂,内心和情感的匮乏,也使得每一位独居者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部《独自生活的人们》是鬼才导演洪成恩的处女作,它没有去迎合社会潮流、观众口味的芝麻故事。
而是独具匠心地为我们展现了这个世界的另一种人,以独行者的视角向我们揭露了这个社会,“平静生活下不为人知的一面”。
故事的开头描述了女主的生活状况,作为一名独居青年,她始终保持着独来独往的作风,一个人挤公交上班、一个人漫步在人山人海的街道上。
她是坚强的,尽管会遭受到一些恶意的眼光,但她总会一笑而过。因为她明白,“不是同一类人”,大部分人选择过群居生活,享受着爱和关怀,他们是积极的,融入到这个社会里,自然会以自己的标准去打量那些不合群的人。
但人与人总是不同的,这个社会也有着特别的人群,他们没有找到可以携手前行的人,由于自我的缺失,从而选择将灵魂放逐。也许,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才能感受到自我的存在。
整部影片围绕着女主一个人,但丝毫不妨碍,导演想要表达的观念。
女主带盒饭回家吃,不理会打招呼的邻居,始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生活,看吃播、追剧、睡觉,仿佛周遭的一切都与她无关一样,她只有随心所欲地过好自己的生活。
从她的身上也折现出了,一个群体的影子------“独居青年的影子”。无论何时,你会发现,孤独是如影随形的,它充斥着每一个人的生活里,我们也无法让它消失,越看女主的表演,愈发觉得揪心,甚至窒息,一如当下的现实。
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科技在发展,一切都在朝着美好的宏图发展。
也许,你会想现在的生活是令人赞叹的,但你有没有想过?通信技术的成熟理应让联系更便捷,但事实上,并没有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紧密,反而更疏离了。
曾经的人们,一个“鞠躬”的动作就能将两个毫无相识的人联系起来。现在的人们,似乎每个人都成为了匆匆的过客,看似打过照面,实际上,没有一丁点联系,人与人之间像是有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影片不仅讲述了女主的不同,是“异类”的存在,周围的邻居的生活也没有表面看起来的光鲜亮丽,他们也有一点心理问题。
女主上司对待工作是要求面面俱到,不能有一点错误的病态,他对周围的人是苛刻的,后来,由于高强度的工作,也使得他精神充满恍惚,变得紧张兮兮。
最终,是病痛的身体打败了他的原则,他逐渐变得佛系,生活也随之改变。
上司的结局是美好的,象征着一位走入迷途的人,在长时间的原地打圈中,终于拨开迷雾,找到了方向。
另一位实习生却因为工作压力,产生了幻听,她只能辞职了事。她的经历仿若是一个固执地坚持的人,一个人单打独斗,却没能逃脱现实,快乐是与悲痛并行。
影片中的每一个人结局各不相同,导演也时刻将独居一词贯穿始终,不仅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独居的现状,也揭露了独居背后黑暗的一面,极致的孤独下,人会发生什么?
害怕孤独,往往会被孤独所吞噬
最终,邻居无声无息的死亡,为我们解开了这一答案。
邻居是可悲的,他非常期盼能和别人一起吃饭、互相谈谈心,尽力去拥抱这个世界,企图用美好的问候换来一丝善意,却发现“没有一个人,他也只能孤独的死去,仿若从来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一样”。
整片是压抑的,大部分暗色调的场景和低沉的音乐搭配,看完的感受就是这群独居的人将自我封闭,从世界抽离出来,当孤独成为常态,自我又何处找寻?
直到影片结尾,女主把“窗帘拉开,让阳光透进来”,才使得这部剧没那么致郁,也许,只有自己走出来,走出这个蜗居,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救赎。
当人失去对周围世界的信任和好奇,就会活在一个规整的灰色世界里,每个人本不是一座孤岛,只是由于一望无际的大海的存在,才使得我们被迫逃离。
也许,我们都想改变,但是由于种种愿意,还是选择了逃避。我们本不是一个冷漠的人,只是,经历得太多,生活的重担压得人无法呼吸,所以我选择了孤独,选择了一个人承担。
故事的最后,这群孤独的人也和自己和解,生活也在慢慢发生改变。
围绕在独居青年身边的也不再是冷漠的言语,他们在拥抱孤独后,终于,拥抱了彼此,互相帮助,给平凡的生活增添一点善意。
“喜欢独处也好,是逃避也罢,这都是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无法一个人呆着,那么就找到适合的状态,然后继续生活下去”。
谢谢观赏,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娱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