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世间最大的公平

2021年09月23日19:05:03 美文 1091

死亡,是世间最大的公平 - 天天要闻

公元前399年,雅典的监狱里,一个70岁的老头,平静地端起杯中的毒酒,然后他问监刑官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监刑官告诉他,喝下毒酒,然后最好在狱中散散步,等到毒性发作之后,再躺下。

他问,能不能倒一点点祭奠神明。

监刑官说,毒酒不多,少了恐怕就毒不死人了。

这个老人,一直彬彬有礼,眼神里丝毫没有恐惧,他让自己的妻子出去,免得她哭哭啼啼的,他旁边的很多人都流出了眼泪,只有他,始终平静着。

他按照监刑官说的喝了毒酒,走了一会儿,然后躺在床上。

突然又想起了什么,他就朋友说:我还欠阿斯克勒比厄斯一只鸡,你帮我还给他。

这个对死亡毫不在意的老头,是苏格拉底

在死之前,他还和他的朋友以及他的弟子们谈论灵魂,谈论死亡,他说:哲学家会为死亡感到快乐,因为真正献身于哲学的人,其实是主动为死亡做准备。他们终身都在期待死亡,如果他们面对长期等待的事情来临的那一天,却感受到困惑、不舍或悲伤,那的确是蛮荒谬的。

死是什么?

记得有句话说,当死亡来临之前,你不知道死是什么,当死亡到来的时候,你已经死了。

记得有一种心理学观点是,人生的许多努力,其实就是为了避免死亡带来的恐惧。

绝大多数人忌讳谈死,但死却是每个人都避免不了的。虽说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前年,但好人坏人,终究都要死,穷人并不因穷而不死,富人也不能用钱买命,该死的不该死的,都要死的。

于这世间而言,鲁迅问“公理多少钱一斤”的时候,死亡在说,死亡无处不在,且最为公平。

死亡,是世间最大的公平 - 天天要闻

01

苏格拉底的死,是一段公案,苏格拉底自称是智慧的“助产士”,他在街上和人辩论,企图在辩论中让人看见智慧。

可是他的行为,在雅典当局看来,就是蛊惑和教唆青年,是不敬神明和腐化青年,然后苏格拉底就被抓进监狱。

本来他可以不死,只要他答应以后不再在大街上和人辩论,他就可以在家养老,但苏格拉底拒绝了,反对的理由也很正当,我没有做错,我为何要改,如果我改了,那就说明我做错了。

入了监狱,也未必死,只要辩护胜利了,还是可以活。

但苏格拉底选择不辩护。

理由很强大,我平时的所作所为就是辩护。

一个朋友向他建议说:“该考虑一下辩护的问题了”

苏格拉底说:“难道你不认为我一辈子都在进行着这件事情吗?我一辈子都在研究何为正义,何为非正义,并为维护正义付诸努力,除此之外没有做其他任何事情,我认为这是最好的辩护。”

关于自己的一生,苏格拉底觉得,任何人的生活都不会比他更好更幸福。

因为生活得好的人是努力研究怎样的生活才是更好的生活的人,幸福的人是那些意识到自己越来越幸福的人。

而这些,都是苏格拉底一直在思考和行动的,所以即便人生到此为止,他的一生也是满足的。

雅典虽然还不够开明,但是讲民主,审判苏格拉底的时候,陪审团500人投票决定苏格拉底是死是活,第一轮投票,票数相当,有人觉得,应该给苏格拉底一个机会。

但苏格拉底“毫无悔改”,而是坚定地声称自己无罪。

第二轮投票的时候,大多数投苏格拉底死。

于是,就有了监狱里的一幕,面对死,苏格拉底坦然自若。

苏格拉底死后,后人虽然理解了苏格拉底的意思,但是苏格拉底毕竟死了。他死后,陪审团的人也陆陆续续死了,那些希望他死的人,还有哪些希望他活的人,都陆陆续续死了。

死亡不会放过一个坏人,自然也不肯轻饶一个好人。

它给每个人都预备了一个结局。

死亡,是世间最大的公平 - 天天要闻

02

有人怕死,并且很忌讳死亡这个话题,一旦说到死,则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死亡是生活的洪水猛兽,是连谈也不敢谈及的禁忌。

但说句不好听的话,死亡并不会因为你躲着他,他就绕开了你,不管你如何对他,他就在你前面不远处,安安静静地看着你,等着你有一天进入他的怀抱。

思考他并与他对话的人,从他的面目之中,看到一点和善,而那些唯恐避之不及的人,偶尔瞥见一眼,看到的却是狰狞的面目,为这面目,他们又被吓得魂不守舍。

孔子比较有意思,有人问他何为死?

他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

反过来再问,他又答:“未知死,焉知生。”

说来说去,还是一个悖论,绕在里面了,但是我喜欢的一个说法是“向死而生”,死和生都在里面了,但是绝不悲观,而是乐观积极的态度。

所谓向死而生的态度就是,早晚是要死的,生命活一天就短一天,每一天,都要想着,假如明天就要死,还有什么没做的?

这样生活,人生就可无悔,就算明天真的死了,也不会觉得遗憾,这是要懂得活,没有活过的,也无所谓死,不知道死的,也无所谓活不活。

孔子说的,大概也是这种意思吧。

换句话说,谈论死,其实是为了更好地生,因为知道早晚要死,所以才要好好活。

有人活得痛苦,觉得死亡可能是解脱,对此,我想起史铁生说的:“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不要急,死早晚都是你的,但活却只有一次机会,先试着活。

死亡,是世间最大的公平 - 天天要闻

03

翻看历史,你就知道。

古往今来,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名垂千古的大好人,也留下了很多被骂得体无完肤的大恶人,留下了很多富可敌国的商人,也留下了许多权倾天下的故事。

他们死后,有些连后代都没了,而人类依旧生生不息。

如此一看,死亡不免有些可爱,还有些公正,也许是最公正的了。

但是这绝不能说明什么,顶多只能说明,这一生,最后难免一场空,知道这个答案,也不是为了让我们从此无所作为,而是让我们懂得珍惜就像川端康成说的“荒废时间等于荒废生命。”

但是我们还是要说一句,有时候不懂得“荒废”时间,也是不懂得生活,什么意思呢?这里的“荒废”是说我们要享受生命的赠与。

儒林外史》里,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根手指,就是不肯闭眼,一家劝他,可是毫无作用,他就是睁着眼睛,伸着两根手指,此时的他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家人也没办法了。

最后还是赵氏懂他:“ 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等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痛快地死去。

严监生爱钱胜过爱命,怕失去钱胜过怕失去生命,这样的人,他确实是没有“荒废”时间,但是他荒废了生命,没有痛痛快快地活过。

也许在他,只要守住了钱,就是生命最大的享受,也是有可能的。

但他毕竟死了,他留下的钱,别人怎么花,他也看不到。

《西游记》里,吴承恩先生描绘了一个地狱,人死后,都要入地狱,在哪里,该下十八层地狱还是该得一个好的来生,都有阎王爷在审判。

但不管那个地狱是不是存在(姑且就当之存在),他审判的也不是死后的事情,还是活着的事情。

严监生死后,如果真有地狱,阎王可能就会将他变成一个存钱的罐子。

所以,总的来说,死在等着我们,但人生还是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好好活,因为如果死了,一切就不关你的事了。

假如你不能好好活,也不能好好死。

死亡,是世间最大的公平 - 天天要闻

04

但话说回来,什么是好好活?

思来想去,我只知道,对于活着这件事,没什么大道理,只要你觉得是好的,那他就是好的,不管其他人说什么,都是这样。

因为加入好不好是别人说出来的,那么喜欢高谈阔论的人,恐怕就是好不好的某些源头了,而某些人,就只能别人说什么做什么,这未免过于荒诞,话最多的人主宰了世界的好坏,最沉默的人,不管多么智慧都只能被人规定。

所以,好不好,不是别人说的,唯有你自己体验过了,唯有你自己经历过了,你才能说那是好的,你才能说那是不好的。

但这世间的嘴,多半不仅如此,对于自己,总是闭口比较多,但是对于别人,却总是开口阔论,说出来的话,就写着两个字,扯淡。

所以如果有人给你规定什么是好,规定什么是不好,而你又不能做到,那么那不是你的问题,而是规定的问题。

当然,说这些的时候,还在学习,还不能独立思想的人除外。

再说好好活,那就是过一种你觉得满足而又充满意义的生活。

有个著名的作家说:“我们像旅人那样走向目的地,世界是客栈,死亡是旅行的终点。”

在你一生的旅途中,你为什么而停留,为什么而高兴,为什么而觉得满足,那就是你的意义。

有了这个意义,终点对你来说,不过是顺其自然的归宿罢了。

就算没有这个意义,也没什么,死亡也不会忘了你。

死亡,是世间最大的公平 - 天天要闻

05

人一生的死亡,有两次,第一次是肉体的死亡,你在人间的身份证失效了,成了一个死人。

第二次死亡是没有一个人记得你的时候,这是第二次死亡。

就像鲁迅说: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正死掉了。

小时候很怕死,因为对死一点都不了解,只是从别人嘴里知道,那很可怕。

人对于一些未知的恐吓,没法不可怕。

但假如你知道了,了解了,也就是那么一回事。

但不怕死,并不代表可以去死,去死是要不得的,生命再怎么样,也未必是我们自己可以处理的,相反,我的意见是,连死都不怕了,那就没什么是不敢的了。

因为很多时候,人畏首畏尾,不是为了别人,就是为了害怕,今天害怕明天会生病,今天害怕明天会出现经济危机,所以连今天都活不好。

凯撒说:懦夫在死之前,已经在心里死过无数次了。

卢梭则说:人要是惧怕痛苦,惧怕种种疾病,惧怕不测的事件,惧怕生命的危险和死亡,他就会什么也不能忍受的。

你要是惧怕痛苦,人间的事儿,除了享受,其他的大多都带着痛苦,还能做什么?你要是惧怕种种疾病,那么就得在今天为明天预备好种种方案,瞻前顾后,要是惧怕不测,出门怕飞机掉下来砸到自己,怕鸟拉屎在头上,那就连门也不敢出,就算出去了,也是担惊受怕活不好。要是惧怕死,那就当心晚上睡着了之后,再也醒不来了。

虽然古人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但应该再加一点,远虑要有,活在当下也要有。天天远虑去了,当下必然烦恼多。

越烦恼,离死越近。

死亡,是世间最大的公平 - 天天要闻

06

昔日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答: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向死而生的生活态度,就是这样:再过百年,好的坏的,穷的富的,善的恶的,且在地下重聚吧。

有此豁达,则世间事,皆可淡然处之了!

美文分类资讯推荐

《如何处理仇人的骨灰》钟伟民 - 天天要闻

《如何处理仇人的骨灰》钟伟民

这是一个局,当局者迷;但布局者,心肠毒而细。 有人,就有斗争。 认同这样的困兽斗,才有输赢;世界好广阔,退一步。 大家渐渐明白“袜子怀孕”的底蕴,只是不说破;说破了,希望也破了;没有希望,就没有快乐,城,徒然剩下一片恶土。
5月10日清晨早上好祝福语图片 今日早安暧心问候图片 - 天天要闻

5月10日清晨早上好祝福语图片 今日早安暧心问候图片

5月10日清晨早上好祝福语图片 今日早安暧心问候图片,提前有一段新的一天,大家早安,愉快,愉快的黎明,愉快的早晨,早安,吉祥,安康,幸福,如意,平安又健康,大家早上好,今日心情要多快乐,多开心,多漂亮。
温馨的早安问候语,充满了幸福与温暖,为您开启美好的一天 - 天天要闻

温馨的早安问候语,充满了幸福与温暖,为您开启美好的一天

也许忙碌的日子让彼此疏离,但知心朋友一生难忘。莫让时间冲淡友谊的酒,莫让距离拉开思念的手,当时光流逝,斗转星移,你依然是我最好的朋友!早安,朋友!人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百炼成精,淡定从容。早安!
一个人越清醒,越有些“不合群”,原因很简单。 - 天天要闻

一个人越清醒,越有些“不合群”,原因很简单。

一个人越清醒,越有些“不合群”,原因很简单。在人际交往的复杂网络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思想成熟、认知层次高的人,往往显得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显得“不合群”。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原因。
人过五十,最好的活法,就这八个字。 - 天天要闻

人过五十,最好的活法,就这八个字。

人过五十,最好的活法,就这八个字。五十岁,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走过青春的热血与冲动,经历过中年的忙碌与奔波,我们逐渐步入了知天命之年。在这个年龄阶段,如何活得更好、更有意义,成为许多人思考的问题。其实,人过五十,最好的活法,就是这八个字:释
请不要删除我们的联系方式,好吗? - 天天要闻

请不要删除我们的联系方式,好吗?

啊!你听到了吗,亲爱的朋友,时间真是无情啊!它是一种力量,让我们不断前行,让我们不断改变。世界变得如此快速,而我们也变得越来越难以找到那些曾与我们共同经历的人和记忆。是的,也许有那么一天,我们不得不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将无法再保持联系。
一个人后半辈子的福气,是这么攒出来的 - 天天要闻

一个人后半辈子的福气,是这么攒出来的

文丨桃小菁春风十里不如你,小菁在这里,等着你!很多人都信前世因果,认为这辈子的福气是上辈子积攒下来的,这辈子的苦难也是上辈子欠下的。前世因,后世果,看似有一定的道理,但其实并不尽然。事实上,这辈子的福气其实也可以靠这辈子来攒,即使上辈子欠下了很多债,这辈子也有改变命运的可能。
"心怀美好,迎接新的一天" - 天天要闻

"心怀美好,迎接新的一天"

低头见尘埃,抬头见花海,这句话描述了人生的两种态度。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挑战,面对困境时,有的人选择低头看尘埃,沉浸于细枝末节的烦恼之中,而有的人则抬头见花海,从困境中寻找希望与美好。这种心里面带着鲜花的态度,决定着我们生活的质量。生活的美好,的确取决于自己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