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今天我們迎來夏天的第五個節氣小暑標誌著盛夏的登場俗話說:「小暑過,每日熱三分」小暑節氣期間正好趕上入伏我國大部分地區開啟「蒸煮模式」這一時節,暑氣蒸騰全國從南到北,正是荷花競相盛放之時偶有清風拂過,滿塘荷香給炎熱的夏季添
07月07日
1714
科學
連日來在副熱帶高壓天氣系統的控制下我國正經歷今年以來最強高溫過程新疆、山東、河南、浙江、安徽局地氣溫甚至達到了40℃截至7月6日14時山東諸城以40.7℃位於榜首比新疆吐魯番還熱!
07月07日
1142
科學
7月7日,小暑,迎風穿夏,尋覓清涼。「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夏天開始變得潮濕悶熱,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也快到來。在過去10年,從2015年至2024年,連續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而今年的「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僅30天,是近10年來最短的一次。酷熱還沒真正開始,暑意已經蔓延。此時,尋一處清涼,成了夏...
07月07日
3855
科學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速度的理解往往基於牛頓力學體系下的相對速度概念。比如,當我們坐在一輛行駛的汽車上,觀察到車外的物體在以一定的速度向後移動,這個速度是相對於汽車這個參考系而言的。然而,光的速度卻截然不同,無論在何種參考系中測量,光在真空中
07月07日
1492
科學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這句農諺道出了小暑節氣的典型氣候特徵。2025年7月7日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暑,民間有「不怕小暑一天晴,就怕小暑一天陰」的說法,為何天陰更令人擔憂?這背後暗藏哪些氣象規律與農耕智慧?天陰有啥預兆,看看有道理嗎?
07月06日
1279
科學
開放科學(Open Science)是透明、值得信賴、且可供所有人使用、重複使用並借鑒的科學,它能帶來更快、更可持續的科學發展以及更為廣泛的益處,而開放獲取(Open Access)是這一切的基礎。以OA形式發表研究,也能為研究人員和作者帶來影響力和可見度等諸多益處: 金色OA具有更大程度的引用優勢,更多的使用量和更廣的影響范...
07月07日
4382
科學
7月7日,北京大學藥學院發布訃告:中國科學院院士、無機化學家、教育家、無黨派代表人士、北京大學藥學院教授王夔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7月6日21時4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7歲。王夔先生1928年5月7日生於天津。
07月07日
1565
科學
【來源:黃山交通旅遊廣播】各位好,我是小野。昨天,我們進入了夏季的第五個節氣——小暑。此時,暑氣正濃、高溫頻發,南北方有的「蒸煮」有的「燒烤」,咱們黃山就好了,二者皆有。繼昨天「燒烤」之後, 受「丹娜絲」影響,周四之前我市將有一次風雨過程,
07月08日
1625
科學
布氏葦鶯:雀形目、鶯科、葦鶯屬鳥類,屬小型鳥類。體長12-15厘米,體重10-12克。其中國內主要分布於新疆以及香港,主要棲息於湖泊、河流、水庫、水塘、溪流、沼澤等不同水域附近的灌木叢、蘆葦叢以及草叢中。
07月07日
1220
科學
今日4時5分 我們迎來「小暑」節氣小暑,暑氣漸盛雖還未到最酷熱之時卻已奏響了盛夏的序曲年方過半 季夏正始小暑,又稱「小熱」暑氣蒸騰、熱浪翻湧雖未到三伏極盛之時但此時的沈城已浸滿了夏日的濃烈氣息此時節氣溫飆升最高可達35℃雷雨也時常突襲悶熱與
07月07日
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