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里的科學》第4集 司馬光砸缸是真的嗎?其實我們都被課本騙了 北宋時期根本沒有缸!【CCTV紀錄】

2023年06月30日16:24:50 歷史 5150
《典故里的科學》第4集 司馬光砸缸是真的嗎?其實我們都被課本騙了 北宋時期根本沒有缸!【CCTV紀錄】 - 天天要聞 《典故里的科學》第4集 司馬光砸缸是真的嗎?其實我們都被課本騙了 北宋時期根本沒有缸!【CCTV紀錄】 - 天天要聞
24:10
* 所有內容視頻均從 YouTube 共享、轉發和嵌入。 如有違規或錯誤,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文章推薦

17年了,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致敬重生 - 天天要聞

17年了,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致敬重生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撕裂了土地、摧毀了山川,讓千萬個幸福家庭支離破碎,無數生命在災難中戛然而止。17年過去了,我們依然清晰地記得瓦礫堆中伸出的求援之手,記得八方馳援的感人身影,記得廢墟上重新燃起的希望之光。今天的汶川,早已在傷痛中涅槃重生,一棟棟嶄新的建築拔地而起,一...
今天是個大日子,而多數人將註定錯失眼前大機遇 - 天天要聞

今天是個大日子,而多數人將註定錯失眼前大機遇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2025年5月12日下午三點,世界最強大的兩個國家簽署的這份聯合聲明,在以後的歷史中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也很可能是新舊兩個大國興衰的標誌性事件。深度贊同巴老的這段描述:我的成功有賴於我生在了1930年代世界最強大的
美國「七傷拳」,「一練七傷」 - 天天要聞

美國「七傷拳」,「一練七傷」

環時財經-HUANSHICAIJING-編者的話: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裡面提到一種武功,名為「七傷拳」,其最為人知的特點就是「一練七傷」,「先傷己,後傷人」。這像極了當下美國政府發動的關稅戰。
中東之亂逃不過中國如來之手 - 天天要聞

中東之亂逃不過中國如來之手

中東這地方,自古以來就是個是非之地。戰亂、衝突、資源爭奪,攪得天翻地覆。不過近年有個說法挺有意思,叫「中東之亂逃不過中國如來之手」。這話聽著有點誇張,但細琢磨還真有點道理。中國這幾年國力蹭蹭往上漲,在中東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不管是經濟、外交
韓國學者:整個西伯利亞地區5500年以來都屬於古中國核心領土 - 天天要聞

韓國學者:整個西伯利亞地區5500年以來都屬於古中國核心領土

5500年前,約公元前3500年,正值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國境內以仰韶文化為代表的早期農業文明開始繁榮。與此同時,西伯利亞地區也出現了如烏斯特米爾文化等史前文化。這些文化在技術和器物上顯示出一定的相似性,例如陶器的製作工藝,暗示了可能的交流或

歷史分類最新資訊

北京多區現冰雹!有的雞蛋大小 - 天天要聞

北京多區現冰雹!有的雞蛋大小

‍‍‍‌‍‍‌據氣象北京,5月13日16時~20時,北京市昌平、懷柔、順義、延慶、海淀、石景山、門頭溝等局地均已出現8級左右短時大風和冰雹。目前強對流回波位於房山北部、門頭溝東部、朝陽、丰台、海淀一帶,海淀區雷陣雨天氣中伴有冰雹,尺寸較大,可能造成雹災。強回波向東南方向移動,請出行丰台、大興、通州和中心城區...
白賊73|滿街都是「旗魚」人口!民進黨這次離譜到「漢人」頭上 - 天天要聞

白賊73|滿街都是「旗魚」人口!民進黨這次離譜到「漢人」頭上

民進黨上台後,為推行「去中國化」,各種「迷惑」操作不斷,令人瞠目結舌。近日,台灣地區行政管理機構網站被發現將佔總人口逾96%的「漢人」(筆者註:漢族居民)改寫為「其餘人口」,同時將僅佔2.6%的少數民族群體突出:「台灣目前已設戶籍人口2.6%為原住民族群,另外來人口佔1.2%,其餘人口佔96.2%」。民進黨當局這種妄圖...
實探「北京唯一電報窗口」:受理量增加近十倍,有年輕人發電報催「速回微信」 - 天天要聞

實探「北京唯一電報窗口」:受理量增加近十倍,有年輕人發電報催「速回微信」

極目新聞記者 姚贇 曹雪嬌2025年5月1日起,杭州地區全面停止電報服務。至此,北京已成為全國唯一提供發電報服務的城市,而中國聯通西單營業廳也成為全國唯一電報業務點。5月13日下午,記者來到中國聯通西單營業廳,大廳一角就是電報服務區。服務台上擺放著厚厚一沓電報紙和一份填寫模板,有顧客正在填寫電報內容。中國聯通...

全站最新資訊

楊浦區政府與復旦大學共建市東醫院 - 天天要聞

楊浦區政府與復旦大學共建市東醫院

為持續推動楊浦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今天,楊浦區政府與復旦大學合作共建上海市楊浦區市東醫院簽約儀式舉行。​在復旦大學黨委書記裘新、區委書記薛侃的見證下,復旦大學校長、上海醫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力,區委副書記、區長周海鷹代表雙方簽署共
八成以上科學教育資源互聯互通 這張地圖今點亮 - 天天要聞

八成以上科學教育資源互聯互通 這張地圖今點亮

一張特別的「數字地圖」,將科教基地、優質課程、專業師資、實踐活動等「一圖匯聚」,打破資源壁壘,開啟「校內外貫通、個性化支持」的科學教育新生態體系……近日,靜安區率先構建「科學教育數字地圖」平台,通過資源整合與智能技術深度融合,打造全域科學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