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理論上我們不應該歧視任何行業,但是社會發展到如今卻出現了一種現象,就是年輕人都在往快遞、外賣、滴滴、直播、短視頻等行業里鑽。據美團發布的《2019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通過美團獲得收入的騎手總數達到399萬人,同比增長了23.3%,而92%以上的騎手都是40歲以下的年輕人,如果算上餓了么等其他平台的騎手,那麼全國送外賣的年輕人至少有600萬以上。
根據滴滴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網約車司機就已經達到了1166萬人,這兩年人數肯定有所增長,再加上其他網約車平台司機,那麼全國開網約車的人數至少有2000萬人以上。除了外賣、滴滴之外,快遞、直播、拍短視頻等行業也同樣如此,都聚集著大量的年輕從業者,相對於傳統的製造業而言,已經沒有多少年輕人願意去做了,大部分都是60後、70後和部分80後才會做,很多人都在為這一代年輕人擔憂,同時也為國家擔憂,他們還有未來嗎?
當然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也不能怨年輕人,這只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過去幾十年,我們第二產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讓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但是隨著大家收入不斷提高,國人對於服務業的需求越來越高,在這樣的背景下才會讓快遞、外賣、滴滴、直播、短視頻行業等新興服務業崛起。
其次相對於傳統的製造業而言,年輕人更喜歡這些新興的服務行業,不僅工作輕鬆自由,收入還高。如果有進過工廠的人就知道,每天上班時間都要10到12小時,碰上加班可能會長達16個小時,並且管理嚴格,沒有什麼自由,最主要的是累死累活每個月的工資最高也就只有四五千。而外賣、快遞、滴滴、直播、短視頻等行業更加符合當代年輕人的胃口,時間相對比較自由,沒有大的約束,只要努力一點工資過萬不是夢,做得好的月收入幾十萬的大有人在,這遠比傳統的製造業來講賺錢更輕鬆。
外賣、快遞、滴滴、直播、短視頻等都算是服務行業,肯定是需要有人去做,相對於60後和70後,現在的年輕人更適合這些行業,想想如果是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天天送快遞、外賣,有幾個人體力能跟得上的,所以當代年輕人從事外賣、快遞、滴滴、直播、短視頻行業並沒有什麼錯,他們只是社會分工的一部分而已。
當然年輕人都從事這些行業,肯定不是一件好事,一個國家有沒有未來靠的就是年輕人,製造業才是一個國家繁榮和強大的基礎,科技和軍事的發展也都需要依靠製造業,年輕人不願意投身製造業,隨著這些60/70後的人慢慢老去,我們製造業的競爭力也會慢慢的衰弱,最終也會影響經濟的發展和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
當然製造行業對工人的勞動也要給予一定的尊重,時間不要太長,別動不動就是12個小時,這會讓人不堪重負,導致身體嚴重透支,還有工資福利待遇必須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不能把這類人當成榨取剩餘價值的廉價勞動力,要尊重他們的勞動,他們是人不是機器,這樣才能留得住人,才能讓更多的人願意投身製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