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水產養殖,上面光伏發電。既能利用空間資源,也能為養殖提供充足用電,還能將多餘電量上網售出的漁光互補模式,這樣的模式在不少地區得到了有效推廣。近日,在四川涼山喜德,作為托底性幫扶項目的喜德35千伏紅莫變電站10千伏紅樹線鼎新光伏電站投運完成,實現併網正常。
電力工人正在檢查
據介紹,2023年9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全面啟動39個欠發達縣域托底性幫扶工作,國網四川省電力和川煤集團托底性幫扶喜德縣。漁光互補項目是托底性幫扶喜德縣的幫扶項目之一,項目位於喜德縣紅莫鎮現代水產園內,總裝機5000千瓦,1期裝機2000千瓦,2期3000千瓦,1期預計年發電量280萬千瓦時,收益100萬餘元。
為配合做好漁光互補項目,建立了托底性幫扶工作專班,啟動新能源併網發電「綠色通道」,建立漁光互補項目1期新能源服務工作小組,進一步簡化併網流程、壓減併網時間,降低併網成本,「一站式」服務新能源項目併網。
工作專班第一時間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10千伏紅樹線進行了現場勘查,因原有的10千伏紅樹線線徑小,受負荷限制,不能滿足漁光互補上網,現場制定10千伏紅樹線升級改造項目,爭取專項資金,對10千伏紅樹線15公里配電線路進行全面改造,確保了漁光互補新能源發電上網支撐。
接下來,還將加快推動喜德冕山220千伏擴建、喜德110千伏變電站擴建、35千伏紅莫變電站擴容等縣域電網完善項目,持續提升喜德電網支撐保障能力,不斷拓寬新能源消納和上送通道,為當地新能源快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趙雲 封面新聞記者 楊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