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落後谷歌、小米,蘋果智能家居還被AI絆了一跤

早在10年前,蘋果就已經開始布局智能家居領域,在2014年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其發布了名為 homekit的智能家居平台,核心功能就是通過蘋果設備控制家中的智能電器。

其後,蘋果又在2016年發布的ios 10系統中引入了「家庭」應用,並於2017年發布了首款智能音箱homepod,進一步拓展了在智能家居領域的產品線,從起步上來說,蘋果算得上是全球範圍內最早一批布局智能家居的科技企業。

反觀國內,華為在2015年9月才發布智能家居戰略並於同年年底發布hilink協議,啟動智能家居生態夥伴建設。小米則更晚,直到2016年3月才正式推出智能家居子品牌「米家」(mijia),完成了在智能家居領域的布局。

但蘋果在智能家居領域的發展速度卻遠遠落後於預期,無論是在海外與亞馬遜、谷歌相比,還是在國內與小米、華為以及一眾家電品牌廝殺,蘋果始終都沒能佔得上風。

以日活數量和設備接入量為例,最新數據顯示,有半數美國成年人使用過家庭語音助手,其中27%的用戶最常用亞馬遜alexa。2024年,谷歌宣布其home api已接入超過6億台設備。國內廠商方面,根據2023年的應用數據排行榜,華為智慧生活的月活用戶數量為2889萬,小米的米家則達到了6686萬。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的報告,截至2024年,亞馬遜alexa支持的智能設備超過3億台,而蘋果homekit兼容設備數量仍徘徊在5000款左右,不難看出蘋果已經落後海內外的競爭對手。

隨著新一輪ai風潮襲來,蘋果也希望藉此再次登上智能家居的牌桌,有業內人士稱,蘋果計劃在今年3月推出一款智能顯示屏設備,作為智能家居中心,與亞馬遜和谷歌的類似產品競爭。

但正如大家所看到的,這款產品並沒有如期發布,甚至網上關於這款產品的爆料,也僅有6英寸屏幕和搭載升級的siri功能這兩項而已。近期有消息稱,由於該設備依賴於即將升級的siri功能,而這次升級的開發進度未達預期,導致智能顯示屏項目被推遲。

蘋果也表示,siri的重大升級將推遲至「未來一年內」發布,暗示該功能可能無法如最初承諾的那樣成為ios 18的一部分。相信很多人也沒預料到,蘋果在ai領域被絆住腳後,智能家居競首當其衝。

在筆者看來,蘋果在智能家居領域走的「慢性自我封閉」路線,從一開始就為之後的發展埋下了隱患。

業內人士表示:「蘋果從智能家居平台homekit起,始終堅持對第三方產品的高標準『認證制』,結果便是門檻過高、合作夥伴稀少。據我所知,很多國內的智能單品,都希望能夠進入蘋果生態,畢竟它擁有龐大的用戶基數,但最終落地的卻很少。」

此外,在技術創新上,蘋果的siri相較於亞馬遜的alexa、谷歌助手等競爭對手,在語音識別準確率和反應速度上也屢屢被詬病。在國內的各大社交平台,都可以找到大量的siri翻車視頻,以至於「你問東它答西」已經成為用戶吐槽中的一個梗。

海外科技媒體the verge在評價蘋果智能家居生態時,也形容其生態是「優雅但固執地孤獨」。如今,蘋果在ai、產品開放方面遇到的挑戰其實與其在智能家居領域的情況非常類似。以vision pro為例,彭博社記者馬克古爾曼近期就公開表示,蘋果內部認為vision pro頭顯在商業市場上的表現未達預期,已被視為一款商業失敗的產品。

鑒於此,蘋果正重新評估其可穿戴設備策略,將重點轉向開發新的產品形態。此前,蘋果曾計劃推出一款可作為mac外接顯示器的增強現實(ar)眼鏡,但該項目已於今年早些時候被取消。

目前,蘋果正致力於研發獨立運作的ar眼鏡,這類眼鏡將輕便且融入人工智慧技術,旨在成為日常佩戴的設備,但產品的具體推出日期還需要很久。

長期以來,蘋果都在堅持「封閉生態」和自己的產品研發思路,不可否認的是,在這樣的路徑引導下,蘋果確實創造了iphone、ipad、airpods、mac等經典產品。但這種思路同樣也會影響其對市場變化的響應速度,同時也會忽略很多用戶關注的產品體驗核心訴求,甚至很多時候它也會成為蘋果走上岔路的誘因。智能家居如此、mr設備如此、ai領域亦是如此,後喬布斯時代,蘋果的創新幾乎和「試錯」畫上等號。(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 作者| 鄧劍雲 編輯|鍾毅)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