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一年的籌劃建設,12月5日,久事公交高技能人才聯合實訓室在寶山月浦揭牌成立。該實訓室在國內首次匯聚了來自申沃客車、寧德時代、松芝空調、森鵬電子、盤轂動力、峰華人工智慧、佩特來、斯佩爾、特來電等九大業內領先企業的資源和技術力量,為行業高技能人才培養提供實踐方案。
高技能人才存在較大缺口
圖說:上海久事公交高技能人才聯合實訓室揭牌成立 採訪對象供圖 (下同)
近年來,上海交通領域一直在向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並取得了積極成效。截至目前,新能源汽車在全市公交領域的佔比超過九成。新能源與公共交通深度融合,正逐步構建起一個綠色、高效的公共出行體系,為市民帶來更加環保、便捷的出行體驗。
市政府日前印發《上海市加快推進綠色低碳轉型行動方案(2024—2027年)》,其中提出,到2027年,上海市中心城區綠色交通出行比例達到75%以上。加快推進城市公共領域用車全面新能源化,到2025年,公交、巡遊計程車基本實現新能源化。
然而,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今天,高技能人才供給速度呈現較大的缺口,並在影響新技術的應用和效能的發揮。
以上海公交行業為例,全行業有汽車維修工近2500人,但擁有高級技師證書的人可謂鳳毛麟角。特別是隨著新能源車的普及,面對車輛故障,不少「老法師」望而卻步。「如果車輛發生了故障,要等到廠家的售後技術人員前來維修,肯定需要較長時間,從一定程度上影響線路的正常運營。」有公交企業負責人表示。
巴士培訓中心作為培養上海公交人才的主要單位之一,中心總經理夏添坦言,新能源大客車其產業鏈涉及整車製造、電池生產、電機研發、充電設施建設等多個環節,而這些環節的技術更新迭代又特別快,「如果我們跟不上產業的前沿技術,那麼培養出來的高技能人才在應用方面和實際需求肯定存在脫節。」
一站式培訓促進融合創新
記者在聯合實訓室看到,此次申沃客車、寧德時代、松芝空調等九大企業均開闢了專屬實訓基地,涉及全車的技術診斷、電池、車載空調、驅動電機、制動系統、數字化駕駛艙、充電設備等。通過「解剖麻雀」的方式,讓前來培訓的人員「一站式」學習全產業鏈的新技術和原理,並通過實踐操作融匯貫通。
在申沃客車實訓基地,放置了一套行業領先的維修技術測試台架,模擬了整車高壓、低壓、氣路等控制系統,提供培訓教學故障模擬功能。
圖說:申沃客車實訓基地
「實訓基地的開設,不僅方便了公交行業從業人員的教學和應用,同時,也有利於我們和客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強合作,一起融合創新。」工作人員介紹說。
據悉,申沃售後服務技師工作室與久事公交技師團隊近兩年深入開展技術交流,圍繞車輛性能優化、故障快速診斷與解決等核心議題開展技術攻關,近兩年已經完成十多個項目。其中,延長低壓蓄電池壽命等取得了明顯成效。
重點企業要發揮帶動作用
「久事公交高技能人才聯合實訓室,齊聚了國內外新能源汽車行業領先企業,大家跨界協作,在同一個平台上拿出最新的技術和設備開放共享,積極探索包括公交在內的新能源大客車高技能人才培養之路,這樣的創新實踐值得探索。」揭牌儀式上,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二級巡視員、職業能力建設處處長李鷹表示。
圖說:寧德時代實訓基地
據李鷹介紹,今年,黨的二十屆三中強力釋放了「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鮮明信號,為做好新時代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上海要培養造就一大批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的高技能人才,以排頭兵的姿態和先行者的擔當,為中國式現代化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積極提供「上海方案」。
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牽一髮動全身,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整體謀劃布局、彙集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才能事半功倍、取得實效。他表示:「企業特別是重點企業要積極提升職工技能素質,發揮龍頭企業、鏈主企業的技術優勢和帶動作用,面向產業鏈上下游職工開展項目研發、技能培訓,實現開放共享,提升全鏈條培訓質效,是實現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的途徑之一。」
新民晚報記者 任天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