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觸控條的磁軸鍵盤?ROG又整什麼活?|ROG Ace HFX

ROG又來整花活兒了~

磁軸市場捲來捲去還是那些東西,但是ROG做的磁軸會有什麼不一樣嗎?

今天就來看看

省流:

ABS版 999元,PBT版1099元

——優點——

  • 支持8KHz回報率
  • 兩C口分布左右
  • SmartBar觸控條可以調音量,調音樂上下曲,甚至可以調觸發行程
  • ROG磁軸打字手感意外不錯,堪比天青磁軸,看來瑞翼鯊還是有東西的
  • 在磁軸鍵盤裡,填充屬於第一梯隊

——銳評——

  • 沒有F鍵區,打字不方便
  • Smart觸控條凸起的小點點有點硌手,不要經常滑它
  • ABS和PBT分開賣,不能標配PBT

配件方面還是很豪華的,一個魔導士系列一直有的防塵上蓋,一個C TO A的數據線,還有ROG特色拔鍵拔軸器,還有信仰貼紙。

外觀

這個鍵盤其實整體重量並不重,本質依然是魔導士的便攜屬性。

由於原本魔導士是懸浮結構,現在更新LP光軸魔導士後,邊緣凸出來,為了整體的大和諧,所以把額頭部分做了增高,其實也是為了更好看到燈光條。

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一個小彩蛋,在機械鍵盤上都要加入Copilot鍵。

這個外觀跟之前的魔導士LP差不多,設計是做了沿襲的。所以,還是非常標準的68配列。


你把底部這個殼丟上面去,就是防塵蓋,這設計很巧妙。

魔導士磁軸依然保持了魔導士的左右倆C口的設計,可以通過中間的滑塊選擇左邊C口輸出還是右邊C口輸出。可以根據桌面情況選擇左出或者右出。可是沒有中出……

背部一個觸控條往前往後推都會聯動正面的燈光條。科技感太強,這實在是,泰褲辣!

我一開始以為觸控條就跟ROG最早的魔導士一樣做做音量切換什麼的,結果不是這回事!有很多其他模式!

看到這個左邊的按鈕沒?還能調節軸體行程!

一檔是0.5mm最低直接上0.1mm。

需要注意的是,默認RT只給了WASD四個鍵。


這個功能基本就奠定了,遊戲和打字可以集成在一把鍵盤上,並不需要額外驅動什麼的,這點實在很方便。

背面依然保持ROG斜切設計,一顆大眼睛~

我這把是PBT版本,鍵帽表面更粗糙,抗打油效果更強。

當然,也有ABS版本,但是那個版本加入了UV塗層,觸感好,抗打油效果也有。摸起來手感對比常規的ABS更舒服。

軸體

ROG HFX磁軸對比之前的磁軸做了提前處理,而且也是4mm行程,全行程的軸體我還是很喜歡的,沒有那種我很不喜歡的剛按下去就觸底的奇怪感覺。

這個軸是瑞翼鯊代工的。這個軸在瑞翼鯊代工的軸體中算是最接近機械手手感的了。同時由於沒有傳統機械軸的彈片,手感也更順滑,也做了防塵壁穩定性更好。

軸體按下去的手感就好像,有雙手扶著你做上下運動~

填充

Poron軸下墊,硅膠芯,Poron底棉,這些底部緩衝讓船殼沒那麼難受。再加上金屬定位板可以給到明確的按壓反饋,這才是磁軸日常打字體驗的保證。

驅動

驅動方面做為ROG的鍵盤是不可能逃過奧創的,但是奧創做了極速版。

我這裡正好是有原版的奧創,支持模擬觸發,觸控條(自己包裝了Smart

極速版的奧創在DKS和RT這些功能都有。操作簡單很多。

雖然該有的功能有,但是功能仍然有限,比如死區調整和校準是沒有的。

除了驅動之外,ROG還設計了一些快捷鍵,可以記一下

這個HFX和LP光軸怎麼選?

這個問題其實本質是磁軸和廣軸二選一

如果只是想要超快觸發,對行程沒啥要求,比如我就要延遲低,但是不能要碰了一下就觸發,這種就選光軸

如果既要快速觸發還要碰一下就觸發的感覺,就選磁軸。

我是建議沒用過磁軸的hxd最好先試試光軸。

遊戲體驗

磁軸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調到很低的行程,節約那麼1~2毫秒。有價值嗎?

有!不過前提是需要對遊戲的地圖,機制有足夠理解,而且自身槍法也要過硬。才能把這1~2毫秒的優勢發揮出來。

比如我這段打法,是基於塹壕戰地圖的C點坐牢許久的經驗。

  • 第一步,先把貼臉把門口的紅狼衝掉
  • 第二步,露娜可能會架我,使用威龍噴氣推進,讓她跟槍跟不上我,反手兩噴帶走。
  • 第三步,門外過道會有2~3條槍線架住。擊殺露娜後,噴氣推進刷新,直接噴過去,規避槍線。
  • 第四步,恰好隊友給了信息,我也近身了,直接開噴,由於S12K射程只有4米,所以需要4噴才能擊殺。三殺拿下!!!

總結

ROG的首款磁軸鍵盤,雖然不是100分的尖子生,但是80分的優秀生覺得是OK的。尤其是魔導士模具和ROG的設計語言,更可以稱之為非常漂亮的優秀生!

ROG 魔導士磁軸在精度和手感上選擇了後者,對比很多隻管打遊戲的磁軸鍵盤,有本質的不同。更多是在日常使用方面下功夫,我認為這點ROG是搞得清誰更重要的。

值不值?

貴嗎?貴

好嗎?好

那不就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