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黑科技」又上新 多重保障構築堅不可摧的抗災通信網路

  6月1日起,北京正式進入防汛關鍵期。做好首都汛期通信保障工作意義重大、責任重大,對於房山區和門頭溝區來說,今年的防汛通信保障工作更要繃緊一根弦。

  運營商是如何科技戰汛防汛?來到中國電信北京公司在房山佛子庄鄉防汛抗災基站,現場觀摩了「衛星通信」設備、多重保障基站搭建、安全小屋等防汛準備工作。據介紹,在極端條件下,這些防汛通信「黑科技」能為防汛救災工作提供強有力的通信保障和技術支持。

中國電信雲網工程師在北京房山佛子庄鄉高45米鐵塔上進行天線安裝作業。

  佛子庄防汛抗災基站是在北京市通信管理局指導下,房山災後共同重建的抗震9級基站。中國電信北京公司為應對汛期通信搶險工作,採用高中低頻信號協同、物理雙路由接入、衛星鏈路自動切換、油機備電等多重保障,大大增強防災抗毀能力。

  據中國電信北京公司該項目負責人盛葉說:「基站具備較強的抗震抗災能力,日常情況下,光纜、雙路由能夠滿足群眾的通信需求;一旦重大災害發生,在斷電斷光纜極端條件下,可迅速切換至高通量衛星傳輸鏈路,為避難群眾和抗災指揮提供通信保障。」後續,中國電信北京公司還將在房山、門頭溝、昌平易受災區域開通18座防汛抗災基站,連片成網、持續加固網路健壯性,以「科技手段」提升通信保障應急通信能力。

  災後網路重建一年來,中國電信在北京房山、門頭溝、昌平建設了三區「2大2小」四個主幹光纜環網,鋪設光纜1200餘公里,重建桿路480餘公里,實現了各自區域的光纜成環,也打通了跨區、跨省雙向保障通道,保證極端情況下光纜多路由、多方式恢復,提升了容災抗災能力。

  距離佛子鄉防汛抗災基站大約10分鐘路程,還有一個「安全小屋」,小屋內是中國電信北京公司創新搭建的「北京市房山區『空、天、地』一體化三網融合政務應急通信體系」。這也是全國首個「天空地」一體的安全應急小屋。

  安全度汛,離不開科學高效的防汛新技術手段和系統的戰略部署。運營商在此期間「各顯神通」,用滿滿科技感的「黑科技」防汛抗汛,多重保障在北京構築了堅不可摧的抗災通信網路。(李記)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