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術在設計創作中有什麼潛力?這場AI創意設計大賽有答案

央廣網北京5月12日消息 數字時代,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正在為各行各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革。在設計領域,AI的應用日益廣泛,不僅賦予了專業人士更多創造力,更為普通人表達創意的機會。在這場由人工智慧驅動的效能革命中,大模型如何激發設計創作的潛力?如何讓大模型賦能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讓更多人共同探索人類未來家園的圖景?

5月10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廣網聯合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騰訊研究院發起的「人人參與,AI創未來——騰訊未來城市AI創意設計大賽徵集」啟動會及「AI與設計創新」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舉行。

此次大賽徵集活動以騰訊深圳前海總部園區科創街區為主題,大賽面向對建築設計城市規劃、藝術創作、科幻、人工智慧感興趣的公眾,徵集具有豐富想像力與創新性的城市建成環境場景設計、裝置與小品設計、平面視覺設計。大賽旨在推動社會創新、激發公眾對科技和設計的興趣,藉助AI工具探索人工智慧與人類創造力結合的新可能性,期盼可以激發對科技創新的更多關注與討論,設計出更符合需求和期待的未來城市。

藉助AI手段 吸引更多人進行多元創作

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研究院總顧問楊健在活動致辭中表示,新的科技手段,一方面能夠給業內人士提升效率,另一方面能夠引入、吸引更多人去進行多元創作。此次大賽也希望能夠依託騰訊研究的混元大模型工具,進一步把以前具備的能力和理念更好地落地。

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研究院總顧問楊健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張利在致辭中表示,AI帶給所有的學科和行業的挑戰是眾所周知的,在我國高質量城市更新的今天,數據與計算技術以及潛在的規劃新範式湧現,建築行業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雖然我們還遠不能肯定AI帶來怎樣的具體改變,但我們擁抱AI帶來的全新可能性,更期待這次競賽,通過AI能夠連接不同的人群,共同為高質量的城市更新貢獻智慧。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張利

騰訊混元產品負責人陳妍在會上表示,生成式大模型也讓很多普通人擁有了呈現創意的工具。大眾可以藉助混元大模型,進入設計這樣一個有門檻的專業領域,跳過學習基礎美術、製圖軟體的一些時間。只要給它輸入一個指令,也能夠很好地輸出設計產品,實現對創意的解放。

騰訊混元產品負責人陳妍

騰訊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騰訊混元大模型在圖、視頻、3D等這些工具逐漸成熟,公眾去參與到創意設計領域有了專業化的輔助工具。這有助於公眾表達創造力,為共創未來城市圖景、勾畫更美好的人居空間提供可能。

教學相長 AI助力啟發式人才培養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楊冬江在會上表示,AI技術的發展,打破了很多的技術壁壘,這也是14個門類交叉學科、設計學應運而生的時機。未來,建築學和設計學的交叉趨勢將更為鮮明,跨學科人才在AI的助力下,有機會打開新的研究和應用通道。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楊冬江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張昕在會上分享了立足設計科學的交叉探索課程實驗。他表示,交叉創新、設計科學、項目驅動和自主學習,是人工智慧時代,技術助力教學和人才培養的四個重要方面。他表示,通過近年來應用AI技術的教學實踐,信息不對稱的教學範式逐步被打破,學生的學習更加具有自主性,師生之間作為夥伴,可以共同思考新的環境之下,建築行業的底層邏輯和AI的關係,以及如何走向未來的過程。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張昕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張燁分享了從事AI與城市研究相關課題的成果。對於如何應用AI技術更好指導建築設計工作,張燁認為,基於高解析度、高時效性、高覆蓋度的數據,未來城市的能源分布、智慧醫療規劃、智慧養老的措施和設計等,需要通過AI輔助實現。建築學專業的師生,也需要在AI的協助下,有一個更為紮實可信的堅定基礎,來開展下一步工作。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張燁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副教授喻純談到AI創新的潛能話題,他表示,當下人工智慧可以幫助各領域的從業者實現跨專業的知識整合,而在未來,人機是協同的,人要教會通用大模型知識,最終實現人機共生,讓機器更好地為人來服務。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副教授喻純

據介紹,此次大賽評委會主席由國際建築師協會副主席,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國家級人才特聘教授,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教授張利擔任,評委包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楊冬江,央廣網副總裁朱建勇。本次大賽設計要求是在理解騰訊科創街區定位的基礎上,結合未來城市概念、創造性地運用AI工具,基於「科技—城市—創新」的深度融合進行設計。

此次AI創意設計大賽的初衷,是希望大家能利用新技術、新手段、新工具去提高規劃設計的效率,也希望把本身設計者對未來城市的理解、創想能夠跟AI結合起來,來幫助這些新技術、新工具進一步提高。同時,大賽將成為AI助力創意設計人才培育的成果的練兵場,為學生創造探索設計、建築、城市規劃等交叉學科的通道。

參賽人可通過WeCityX.tencent.com、央廣網客戶端及微信公眾號、騰訊研究院公眾號的相關通道註冊報名。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台」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