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撤銷高通英特爾對華出口許可,不到48小時,中方宣布芯技術突破

文|柯靜

信息源: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美國亡我之心不死!」

中法剛剛進行親密會晤,在多項合作交流上達成共識,美國轉頭就來對我國施加制裁,取消了高通英特爾等公司對華為的出口許可,還妄圖用這種強硬的態度制裁,迫使我國遠離歐洲

美國這種即使要自損出口額,也要對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實施打擊的行為,在以前確實十分有效,然而如今局勢反轉,我國對晶元被「卡脖子」早有準備,美宣布制裁不到48小時,我們就拿著芯技術打了美國的臉。

中法之間達成了怎樣的協議,讓美國會急於制裁?我們的芯技術又實現了怎樣的突破?

美國一意孤行,對晶元再加制裁

中美貿易戰以來,美國就對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屢下黑手,在2019年,對出口品牌,尤其是華為,更是進行了全面的限制與封鎖,比如禁止美國企業向華為提供尖端晶元,用這種手段,卡住我國晶元發展的「脖子」。

為了擺脫這種枷鎖,我國針對性的在晶元方面下了苦功夫,就是為了掙脫美企晶元對國產的束縛,如今已經初見成效。

前幾日中法兩國最高層碰面後,雙方在政治、經濟、和平、AI等一系列問題上有了合作,美國因此坐不住了,他不會允許有人在自己的歐洲後花園裡如魚得水。

在5月7日,美國宣布禁止高通、英特爾等美國晶元巨頭,向中國華為出售所有範圍的晶元,包括純民用領域晶元

這標誌著中美之間的貿易戰、科技戰的範圍,又一次由美國單方面擴大了,以往對中國企業的精準制裁、小範圍打擊,已經轉變為了如今的全面制裁,不惜自損也要給中企造成麻煩。

美國對華科技戰,正在失控,打擊牽扯範圍越來越廣,已經難以對我國的弱點造成單獨針對,處於為發難而發難的狀態,這會使美企的口碑在世界範圍內受到一定影響,使美企產品的安全風險大為提升。

中國晶元新突破

新一輪制裁開始還沒兩天,在5月9日,《科技日報》就傳來了新消息,我國晶元出現了新進展,中科院團隊開發的新型「光學硅」晶元已經能夠做的批量製作,相關的論文已經在8日發表在了《自然》雜誌上。

這種新型晶元有著很大的應用前景,除去本身能夠進行低成本的批量製造之外,它還具有低損耗狀態下,進行高效光電轉化的特性,這種性質如果開發得當,會對低溫量子、光計算、光通信等技術領域,起到關鍵的促進作用。

在晶元鑽研這條路上,我們雖然是後進,但並沒有選擇一味的跟隨著發達國家的老路,原因有很多。

比如說早期產業圍繞晶元,建立起了深厚的技術壁壘,如果循規蹈矩的研發,只能給人打白工;我國工業產線全面,需要晶元種類多樣,需要因地制宜的進行生產設計;國外尖端技術封鎖,我們難以學到核心技術,技術問題走老路並不能在短時間內解決等。

科技戰不斷,國產突圍路

當下,以美國為首的科技制裁,在光刻機、關鍵工藝設備、尖端晶元等方面,對我國都進行了不遺餘力的封鎖,不過我們的技術突圍,並非是按照歐美國家原來的道路進行規劃的,盾構機如此,空間站如此,洲際導彈如此,尖端晶元也會如此。

在去年,華為就突破了美國在5g晶元上的封鎖,實現了5g性能晶元的穩定量產,使得華為手機重回手機銷量第一行列。美國的打擊,是讓中國企業從原本的一條腿走路,轉變為如今的兩條腿走路。

國外的技術優勢確實大,但國內的研發也並非是一條路走到黑,而是基於更新的環境另開新賽道。國外燃油車市場依舊遙遙領先,但國內的電車技術也已經碾壓海外,出口到全世界了。

在如今的巨大限制和激烈競爭下,中國企業看到了晶元市場的廣闊前景,如今的中國晶元產業已經是千帆競發。國產晶元產業在經過國內市場的充分競爭,也一定會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參考:

《科技新突破丨可批量製造 我國科學家開發出新型「光學硅」晶元》 -科技日報 2024-05-09

《外媒:被美政府撤銷向中企出口晶元許可證,英特爾稱其銷售額將受到打擊》 -環球時報 2024-05-09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