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沉默的李想,最便宜的理想

導讀:「沒有新鮮感」,是對理想 l6 的最大褒獎。

(文/周盛明 編輯/張廣凱)曾經被稱為「微博之王」的李想,上一條發言時間停留在 3 月 2 日,至今已過去 1 個月有餘。

沉默的開始,源於那場眾人皆知的風波。在 mega 遭遇負面輿論之後,李想並不避諱赤裸地將問題的反思暴露在公眾的眼光中。

在這封內部信中李想表示,理想存在過於關註銷量和競爭的問題,讓慾望超越了價值。在當時,李想表示下一步會「聚焦用戶而非競爭」,「聚焦價值而非慾望」。

曾經被理想帶起來的「銷量周榜」悄悄地消失。一起消失的,還有曾經出現在 ppt 上,那些被理想對標的友商。

4 月 18 日,李想發布了 l 系列最小的產品,理想 l6。在這場接近 1 個小時的發布會中。李想本人只露面了約十分鐘,而後便將舞台交給同事。

「去李想化」的發布會少了喧囂和攻擊性,多了踏實和誠懇。沒有拉踩、對標和吸引眼球的金句,l6 把注意力交給了用戶,而不是流量。

一起交給用戶的,還有極具競爭力的價格。理想 l6 定價低於外界預期——全系兩款車型,pro 版本售價 24.98 萬,max 版本 27.98 萬。

不可避免的是,l6 在內部會對 l7 造成衝擊。但同樣不需要太過懷疑的是,l6 可能會成為理想目前為止最暢銷的車型。

便宜 6 萬,和 l7 找不同?

在理想的產品序列中,l8 和 l9 為 6 座布局,l6 和 l7 為五座布局。所以,l6 和 l7 的差異是大家關心的重點。

在理想純電產品前途未明的當下,l 承擔了太多理想對於銷量的預期。這一步棋,在 mega 失利之前是「順勢而為」;在 mega 失利時候,便不容有閃失。

所以我們看到,l6 和 l7 的核心差異極小,但入門車型的價差卻達到了 6 萬。

如果概述一下,感知最強的顯性層面,l6 相比 l7 少的其實主要只有三個方面——第一,後排的乘坐空間;第二,後排的大屏幕;第三,空氣懸架。

此外,還有一些細節的差異——比如 l6 沒有了電吸門和後排座椅按摩。僅此而已,除了上述的這些,l6 和 l7 在其它配置上幾乎看齊。

比如,l6 百公里加速時間 5.4 秒,看齊 l7 的 5.3 秒;l6 的 cltc 純電續航里程 212 km,看齊 l7 的 225 km;加上了熱泵系統,l6 的百公里耗電量 21.1 kwh,饋電油耗 6.9 l/100 km——甚至比 l7 的 22.8 kwh 和 7.4 l/100 km 更低。

尺寸更小、更輕的 l6 換上了容量更小的磷酸鐵鋰電池,使用了更低功率的後電機,但在加速時間、純電續航、饋電油耗等核心指標上幾乎齊平於 l7/8/9。不同車型體驗的統一性,這也是理想一貫以來做得很好的地方。

而諸如內飾、智能座艙和輔助駕駛,l6 和 l7 的差異更小。

在內飾上,依舊是大家熟悉的「四屏交互」,依舊是雙 15.7 英寸的 3k 屏,依舊是 8295 的最新晶元,依舊有水平很高的「理想同學」。

在舒適性上,nappa 真皮座椅、前排的通風/加熱/十點按摩、後排的加熱通風、後排的座椅大角度可調——這些都是標配項目。甚至入門的 pro 車型音響也標配了 19 揚聲器、1920 w 的高級音響。

輔助駕駛上,l6 也和其它產品高度統一——不帶激光雷達、地平線 j5 方案的 ad pro,和帶激光雷達、orin-x 方案的 ad max,軟體無需額外付費。從今年開始增加投入、擴張團隊的理想 ad 部門也打磨出了更優秀的體驗。

比如,就算是不帶激光雷達的 pro 車型,目前也擁有高速、快速路 noa 「千公里接管一次」的能力,支持城市道路識別紅綠燈的 lcc、也支持 300+ 類複雜車位的泊車。

帶激光雷達的 max 車型現在可以支持高速收費站的自主通行,支持語音控制的「ai 代駕」,下一步 max 車型也將會推送全國都能開的城市 noa。

而理想的 aeb 也趕上了華為的 ads 智能駕駛系統——max 版本在夜間高速支持 120 km/h 的剎停,pro 車型也支持 80 km/h 的剎停。

「沒新鮮感」,是句褒獎

也許,對於大部分熟悉理想的路人來說,l6 顯得過於沒有新鮮感。

但對於 l6 的意向消費者來說,沒有新鮮感才是最希望看到的表現,畢竟他們最不希望看到配置被砍、體驗降級。

在此前的財報會議上,李想重申公司的毛利率會維持在 20% 以上的健康水平。客觀來說,以 l6 的配置水平來看,如果不是優秀的標準化和龐大的規模化效應,成本控制將是一個巨大的難題。

此前,理想的商業副總裁劉傑也向觀察者網解釋過,理想的平台化優勢被放到最大,對毛利也有很大的貢獻:

「l9、l8、l7 這三款車非常像,去匹配三口之家、二胎家庭、三代同堂的需求,背後最關鍵的技術在這三款產品上可以是共享的。我們花十份錢都投到了三項技術裡面,從單項技術的產品力、技術能力上,它的研發密度要遠遠高於同時做無法共享的 10 款產品。」

而劉傑的回答也解釋了為何 l6 和 l7 保持了體驗的高度統一,但售價卻有顯著的降低——「平台技術研發最後轉化為產品,對於健康的毛利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在發布會上,劉傑稱 l6 原本的定價比現在看到的貴 1 萬。但最後,理想還是選擇了最穩妥的打法。這裡有一個容易被忽視的背景,那就是新能源滲透率已經邁入了歷史性的 50%。

跟據乘聯會 4 月 1 日-14 日數據顯示,新能源零售滲透率達到了 50.39%,新能源批發滲透率達到了 50.19%。從此,新能源滲透率歷史首次超過 50%。

這也意味著,在 20 萬以上的市場,主流選擇從燃油車變成了新能源,這個市場的消費者群體也會從原來的早期大眾進入晚期大眾階段,在這之後,市場會更加向頭部集中。

而理想不會願意失去這個機會,去吃下浪潮下的巨大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