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索再三,長安啟源A07才是最優解

最近,車市裡很明顯的一個現象是,各品牌終端優惠力度、聲量大了很多,隨著年底衝量大戰開啟,也意味著又一輪購車高峰如期而至。此外,諸多新車也會在這段時間集中上市,購車選擇面會得到不小的擴展。

正是基於這樣的背景,我才決定在這期間選購一輛新車作為家用。而此前一直在糾結一個問題,到底是入手一輛B級燃油車——曾心儀凱美瑞,還是選擇一輛電車,陷入了選擇困難症。好在結合用車場景、新能源滲透率快速提升等因素反覆權衡之後,選擇傾向逐漸明晰,尤其在看到長安啟源A07之後,突然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覺。綜合比較之後,幾乎可以確定就是這輛車了。

對比凱美瑞,長安啟源A07何止以大打小

首先要明確一點,15-20萬售價級別是目前車市消費的主力區間,並且自主新能源與合資燃油車在此區間內高度重合,以18萬的購車預算來說,所面臨的選擇就比較多樣。所以以相同的預算在新能源與燃油車之間如何選擇,這種心理在當下潛在購車消費者中很有代表性。

之所以放棄凱美瑞、轉向長安啟源A07,其原因也很簡單。從預算來說,18萬隻能觸及到凱美瑞的次低配,這還是在其終端優惠之後,而如果沒有優惠的話,則剛好觸及其丐版的裸車價,更不要說還有購置稅等,低配的落地價都直奔20萬去了。反之,18萬則可直接入手長安啟源A07的純電高配了,加之終端優惠以及免購置稅,長安啟源A07的入手成本只會更低。同時,後期用電成本比用油也更低,而節省出來的成本不知道可以吃多少頓火鍋了。

從尺寸、動力、配置等方面來說,同樣以18萬級的預算來看,長安啟源A07對這個價位版本的凱美瑞也能形成全方位優勢,前者本來就定位中大型轎車,其尺寸自然更大,軸距已經來到2900mm;電機190kW的總功率、320N.m峰值扭矩,動力性能明顯更強,並且還是後驅。

配置上,從智能化到舒適性,長安啟源A07明顯也能給到更多,比如AR實景導航、540°全景影像、電動掀背尾門、2.5K的屏幕解析度、更強大的語音識別、前排座椅加熱、通風以及更豐富的主動安全配置等。這樣比較下來,兩者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因此選擇起來並不糾結。此外,長安啟源A07作為電動車帶來的用車體驗、理念也完全不一樣,這也可以認為是一種福利。

PK新勢力,不浪費、實用才是王道

在一眾純電轎車裡,除開長安啟源A07之外,實際上還有更多選擇,尤其是造車新勢力里的小鵬P7i、蔚來ET7、甚至蔚來ET5等,這些在中型、中大型純電轎車裡都是熱門產品,也不是沒有考慮過。長安啟源A07在我的購車清單里之所以能後來居上,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其足夠實用。

此外,有個前提要交代一下,本人不止一輛車。

上述幾輛純電轎車雖然是直接競品,但所面對的受眾群體明顯不一樣,長安啟源A07主打15-20萬級市場,小鵬P7i主打20-30萬級市場,而蔚來ET5、ET7則分別主打30萬級、40-50萬級高端市場,後兩者遠遠超出了原本的預算。追加預算也不是不可以,但在這次購車強調以實用性為主、且入手後以城內通勤為主的訴求下,長安啟源A07是更加理性的選擇。

我承認,小鵬P7i、蔚來ET7在配置多寡、動力性能等方面有不少優勢,但入手之後這些多出的配置能有多高的利用頻率是個未知數,如果僅僅是為了其配置高、強動力性能而入手,那多出來的電機馬力值和配置往往意味著浪費,尤其在強調以家用、城內通勤為主的前提下,長安啟源A07已經有足夠的能力去應對這些需求。

關於這一點,長安啟源A07對市場的洞察還是很深入的,再有一點是,作為長安的老車主,其實我對新勢力的產品並不太感冒。

背靠長安,大品牌值得信賴

購車作為大件支出,一般消費者都會考慮值得信賴的大品牌,畢竟試錯的代價很大。作為長安汽車的老車主,這也是我最終選擇長安啟源A07的主要原因之一,從品牌到新能源技術儲備,對長安啟源始終有比較深的信任感。

要知道,在自主大廠中,長安汽車是最早向新能源轉型的車企之一,從「香格里拉」計劃發布到後來一系列舉措的落實,再到「北斗天樞」計劃以及「海納百川」計劃的發布,長安汽車先後在電動化、智能化以及海外市場布局等各方面全面鋪開,既有相關技術儲備、又有品牌格局,對消費者來講,這是能給到極大的品牌信賴感的,包括與寧德時代、華為等知名企業的合作也從不同領域給予了長安新能源巨大的支持,而這些直接關係到消費者的購車、用車福利。因此,在這樣的品牌背景下,長安啟源A07自然也能給到不錯的選購信心。

從另一個角度看,作為自主主流車企之一,長安汽車更有著成熟且完整的製造工藝以及嚴苛的檢測標準,這就使得其產品綜合品質很有保障,其中自然也包含了長安啟源A07。至於市場層面,包括長安啟源在內的長安系電車在新能源市場確實有不錯的銷量表現,可謂芝麻開花節節高,大多數人的選擇,基本上沒錯。

所以這一次,我理性且認真的用錢包投票長安啟源A07。

未完待續,等提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