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網路上有一股神秘的部隊,但凡華為有一項技術的進步,都會遭到群體的譏諷和抹黑,其風格跟老美一個德性,怎麼下作怎麼來。
比如,老美說華為抄襲了其未來的技術,這些人就會說華為的實體偷了他們的PPT概念。
對於這些夢幻的說法,但凡小時腦袋沒被驢踢過的人都覺得不可思議,但那些思想被宗教蠱惑的教徒卻覺得合理。
教徒的眼睛不是看真理的,而是用來找黑材料的,比如華為給歐美大學每年捐款3億美元的這個「污點」,逢黑必提。
那麼這3億美元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3億美元前的小故事
說這前,我給大家說個小故事。
以前呢,農村收稻穀全靠鐮刀人工割,一天下來,腰背酸疼的恨不得長在別人身上。
後來呢,外面來了個自動收割機,突突突三天把整個隊的糧食給收了,但是一畝田收的費用能買好多隻大公雞,村長於是找全村人開會,號召大家出錢出力造自己的收割機。
大家一聽興奮了,賣豬賣存糧把這錢給湊齊了。
年輕小夥子光著膀子準備大幹的時候,發現出大問題了。
大伙兒賣力氣都行,一天翻個三分田都不算啥,可要造收割機那是一臉瞎。
從圖紙到材料,從塑性到組裝,啥都不懂啊……
隔壁村見了收割機的效果也動心了,乾脆也湊錢買了部收割機,派人學習了操作,第二年就開進田把糧食突突突就給收了。
結果這個村就鬧笑話了。
花了很多錢建組裝小工廠,聯繫了廠家訂貨,又請專家下鄉指導,還派人去省城學習,最後一算,比請人收割足足多花了三年的資金。
隔壁村笑得上氣不接下氣:買來就用它不香嗎?
村裡很多人打退堂鼓了,村長連開十三場會才把人心又聚集了起來,然後宣布準備造收割機,很多村民當時覺得天都黑了。
好在年輕人多,思想跟得上,所以這個小村又掀起了造收割機的熱潮。
自動收割機造出來了,不但丑,而且比人嬌氣,動不動就熄火趴那兒休息,結果又遭到了隔壁村的嘲笑。
第三年,這個村造出了真正意義上的優質自動收割機,還獲得了幾項國家專利,開始銷往全國,半年就把三年全村人的投資賺回來了。
隔壁村開始打聽裡面的門道。
原來村長把聰明肯學的年輕人全安排到當時最優秀的工廠各個崗位去學習,從設計到零件製作無一不包,所以這一批人一回來,就形成了整個產業鏈的閉環系統,造個自動收割機跟玩似的。
隔壁村眼紅了,也搞了個組裝廠,但銷路不行,於是村民到處去黑這家的產品,聲稱自家的的自動收割機是高配低價的高端品,不賺一分錢只為交朋友。實際上,嘴仗沒輸過,但體驗沒贏過。
等到隔壁村佔有了一定的市場,發現這個村又開始謎一樣的操作了,準備進軍汽車行業。
原來,村長早就意識到自動收割機市場總有飽和的一天,要想有所突破,那就得布局更具有前景市場的行業,所以他選擇了市場範圍更廣闊的汽車開拓。
當初造自動收割機可吃了不懂技術的虧,所以村長這次不但出錢建校培養後繼人才,還提供資金讓村民去世界科研名校學習先進的技術知識和理論,並付諸於實踐。
花錢買知識,花錢買人才,這是一個企業從學習、借鑒再到自主掌控核心科技知識的必經之路;搞科研合作,實質是取長補短,最終培養出自家具有世界領先科技知識的人才。
人才,是使企業活力十足長盛不衰的唯一源泉。
隱藏在3億美元背後的5G之戰
華為從2009年開始涉及5G技術,於2013年組建團隊,正式對5G技術進行探索和研究,並於2016年取得5G技術重大突破,成為全球首家完成5G端到端系統互通驗證的公司。
2018年,國際電信聯盟正式發布5G通信標準,華為參與5G標準制定和推廣工作,成為全球提供5G技術的供應商之一,其5G設備運用到全球的5G網路建設中。
一場搶奪5G技術的制裁戰爭也打響了。
1、制裁戰爭從手機開始。
美國運營商AT&T取消華為手機訂單。
美國零售商百思買取消合作。
美國國防部禁止在美軍基地銷售華為和中興手機。
美國國會呼籲谷歌停止合作。
*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被加拿大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捕。
2、2019年,制裁戰爭轉向5G技術。
美國以涉嫌盜竊商業秘密和欺詐為由對華為提出23項起訴。
美國FBI突襲華為實驗室。
美國政府出面敦促歐洲國家不要購買華為的5G設備。
美國CIA造謠華為是由中國國家安全部門資助。
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過國家安全法令全方位的制裁華為。
美國兩党參議員組織推出了5G立法,將使華為列入黑名單;禁止美國政府與華為開展業務。
*孟晚舟的引渡聽證會在加拿大獲得批准。
3、2020年,制裁戰爭白熱化。
美國政府詭稱「發現華為可以在全球範圍內通過後門訪問移動網路」;頒布新禁令,禁止華為使用美國的軟體來設計晶元。
美國司法部指控華為進行敲詐勒索,盜竊商業秘密。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宣布將華為和中興列為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公司;
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發布了修訂版禁令,進一步限制華為使用美國技術和軟體產品,添加38個華為子公司為制裁實體。
*加拿大最高法院判決孟晚舟「雙重犯罪」成立,引渡程序將繼續進行。
4、2021年,制裁戰爭平息
美國政府撤銷供應商對華為出貨的許可證;
美國商務部雷蒙多表示將限制美國技術和產品流向中國華為和其他企業;
美國拜登政府繼續收緊供應商許可證,禁止向華為出口5G設備或5G設備所需的零組件;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認定華為等5家中國企業對美國構成國家安全威脅,將拆除其生產的部分通信產品和設備;並提出撥款19億美元的拆除更換華為、中興的設備計劃……
孟晚舟引渡案結束審理,孟晚舟乘坐中國政府包機返回祖國。
雖然失去了5G冠名權,但世界沒有一個國家的通訊行業敢小看華為。
只要華為的技術團隊在,5G算多大個事?
2023年8月,華為全球首款 5G 晶元麒麟9000S面世。
2023年10月,華為宣布5G-A迎來重大進展。
這場制裁戰爭說白了就是5G技術帶頭大哥之爭,在尖端科學技術上賺的盆滿缽滿的美國,自然不想華為跑出來攪局,但憑真本事又干不過,只能以下三濫的手法來拖慢華為迅猛的發展趨勢。
其實美國比誰都清楚,根本不可能阻止華為5G技術的發展,華為那每年3億美元可不是白花的。
3億美元
這3億美元到底是怎麼來到?
在美國對華為制裁初期,許多名校迫於美國政府施與的壓力停止與華為合作,當媒體為此採訪徐文偉時,徐文偉透露出華為公司每年為大學提供資金以及開展夥伴項目的開支總計超過3億美元,而且表示會加大投資,「我們與大學的合作、尤其是在基礎研究方面的合作,不僅不會停止,還會增加。」
注意,對美國大學的投資是屬於支持基礎性研究的「贈款」或「資助資金」,不設置任何附加條件,也不不需要成果,也不需要所有權。
科技知識每一次突破,是人類集體智慧的一次跨越,這是美國矽谷成功的原因,也是華為成功的原因。
這種模式,很難抄襲。
從模仿到自主,再到超越,掌舵人對未來科技的走向判斷、龐大的資金支持、優秀的人才的凝聚,布局時間的沉澱、世界優秀團隊配合的默契,還有長期合作建立起來的信任和聲譽,這裡面涉及的人力、物力那是個天文數字。
也就是說,華為通過與國際、國內大學合作研發,根本目的是把專利和技術商業化,最終轉換成或者說變現為社會價值。
接著來看看每年3億美元的去處,就知道是「雙贏」還是單方面的「送禮」?
2016年,華為向香港科技大學捐贈了5000萬港幣,支持該校的研究和發展計劃。
2018年,華為向劍橋大學3D列印實驗室捐贈了100萬英鎊,支持該實驗室的研究和教育項目。
2019年,華為成立華為奧斯本研究所,加強與牛津大學之間的合作,共同致力於解決全球的行業挑戰。
2019年,華為與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合作建立創新實驗室,通過合作開發新技術。
2020年,華為向新加坡國立大學捐贈200萬新加坡元,以支持該大學的研究和學術活動。
通過與國外名校合作,利用其前沿的科技知識和底蘊、先進實驗室條件和優秀的人才,除了促進整個科技行業的發展外,華為科技也成了共享技術的獲益者。
有了世界人才的智慧的推動,躺平的人哪怕躺著照樣過五關斬六將。
這也就是面對制裁的三年,華為的科研速度照樣風生水起的原因。
如果整個國際國家全部對華為實行技術封鎖,華為是不是就會進入蟄伏了呢?
你能想到的任正非老爺子早就想到了。
華為合作的對象不只是外國的月亮圓,國內的太陽更加紅。
華為設立華為清華獎學金,資助計算機科學專業及相關專業的學生。
華為設立華為北大獎學金,資助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生。
華為設立華為交大獎學金,以資助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等相關專業的學生。
華為設立華為廈大獎學金,資助計算機科學、電子信息等專業的學生。
對於華中科技大學,華為更是情有獨鍾,分別設置了國家勵志獎學金和國家獎學金,前者重在培養品質類人才,後者重在培育精英類人才。
對於華中科技大學出的人才,有句話很貼切,「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才是春」,的確華中人滿了科技園。
華為輪值董事長孟晚舟,康威視創始人龔虹嘉,武漢明德生物創始人王穎,南航董事長馬須倫、平安財險董事長孫建平,高德紅外董事長黃立、「微信之父」張小龍等等風雲人物,都是華中科技大學啃過饅頭的人,天上飛的、地上跑的、網路上溜號的都佔全了。
華為還與重慶大學的人工智慧&大數據、武漢大學的ICT、東南大學的通信、吉林大學智能汽車、人工智慧等等合作研發。
華為不惜投下巨量資金,要的不是獨佔技術,而是共享技術,知識變現之後,帶著整個行業進入新篇章。
這每年3億美元的投資花的值不值?該不該花?
3億美元前的故事
任老爺子為什麼捨得花錢在科技知識上,這裡邊又有個小故事。
任正非出生在貴州的一個小山村裡,估計在黃果樹大瀑布裡面游過水,以至於在未來的洪濤巨浪中一個猛子就能紮上岸。
從部隊轉業到連續虧損的深圳南油集團下屬企業,任正非就沒過上一天舒心的日子,家庭和事業都沒能保全。
1987年,任正非帶著籌措來的2萬元創辦了華為。
跟其他創業公司一樣,老闆活得比員工累,公司主要靠代銷香港的程式控制交換機來賺點微薄的差價來維持公司運營。
患難與共,說起來容易,做到的人很少,但華為就憑著就種不值錢的精神活了下來。
賺到的第一桶金隨後被任正非用去打造自己的交換機。
代工不是企業的生存之道,任正非的眼光看的很遠很遠。
1992年,華為投入C&C08機的研發。
五十多個員工,擠在一層樓裡面幹活,在除開庫房和廚房外,還設置了單板、電源、總測、準備四個工作間。
任正非和領導層每天要到現場檢查生產及開發進度,隨時針對遇到的問題開會,產品也會經過無數次調試、修改、再調試。
1993年末交換機研發成功。
價格比國外同類產品低了三分之二,低價高質讓華為一炮而紅。
利潤也就像雞生蛋,蛋孵雞一樣滾動了起來。
利潤的用處只有兩個。
1、投入新的開放,布局科技前沿知識產品。
2、獎勵員工。比如2012年的154億元利潤,125億元作為了年終獎送到了華為員工手上。
對於華為產品,你永遠可以相信它的質量。
對於任正非,你永遠可以相信他的人格力量。
正如他對母校都勻一中的起草校訓:「立志,崇實,擔當;視野,意志,品格;放眼世界,自強不息。」
這也是華為精神。
只有放眼世界,格局才能打開,才有資格成為世界的弄潮兒;也只有務實和擔當,才能保持旺盛的戰鬥力和正確的方向;也只有不屈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才能讓前進的腳步堅定而充實。
華為人,的確做到了。
華為人最喜歡的吐槽:剛從學校出來,發現又進了一家新學校。
(聲明一點,我不是華為粉,也沒拿一毛錢的公關費,之所以寫這篇小文章,是看不慣那些自己黑就認為別人也黑的別有用心的人,也正是這些人,把我也變成了華為的自流水,無他,公道自在人心。)
(圖片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