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三十年「顏」、「質」雙提升,濟青高速也有養護經

歲月無痕大地有跡,崢嶸歲月揚帆啟航。作為山東經濟社會的見證者,濟青高速公路已走過了風雨兼程的三十年。高速公路三分建、七分養,縱觀濟青高速養護工作的三十年,同樣也是一部勇於開拓的創業史。它書寫了一代「濟青養護人」潛心耕耘在這條「振興之路」上,敢於爭先、勇於創新、精準發力,使濟青高速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路況水平不斷提高、通行能力不斷增強。如今,濟青高速顏值與品質雙提升,為公眾帶來了「車在畫中行,人在景中游」的出行體驗,也持續為全國唱響「山東的路」金字招牌貢獻養護力量。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 白鑫燚

 
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始終

  道路通,百業興。濟青高速公路,西起山東省會濟南,東至著名港口城市青島,自1993年建成通車至今,已在齊魯大地上鋪就了三十個年頭。高速公路三分靠建設,七分靠養。打造暢安舒美的「山東路」,更是「濟青養護人」持續發力管好、養好、護好公路的意義所在。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了解到,目前,山東高速G20青銀高速共設置濟青濟南運管中心、淄博運管中心、濰坊運管中心、青島運管中心4個路橋運營單位,下設濟青濟南養護分中心、淄博養護分中心、青州養護分中心、濰坊養護分中心、青島養護分中心5個養護基層單元,承擔了濟青高速的日常養護管理工作。
  
  據淄博運管中心濱州養護分中心主任張傑回憶,在濟青高速運營之初,綠色發展概念並不像今天這樣備受關注。「那時候路是路,土是土,邊坡里還有農作物。」張傑介紹,因為是山東省內第一條高速公路,濟青高速的養護經驗是從零開始一點點摸索。「最開始只有在沿線植樹造林、邊坡植草等簡單措施滿足公路綠化基本要求,慢慢綠化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而實現綠色大通道。」
  
  在其後的發展中,濟青高速養護工作將「綠色」融入日常工作中,為公眾打造「綠色」出行環境。開展「暢潔綠美」精準養護示範路創建行動,做好道路無塵化清掃、苗木精細化修剪,突出抓好主線、互通區匝道清潔,利用現有閑置資產、空白區域推行營養缽育苗技術,並將自然枯死、修剪後的枯枝雜葉粉碎,加入菌種,高溫發酵加工,形成一種新的有機肥料,有效改善土壤結構,提高綠化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路容路貌大幅提升。
  
  特別是經過改擴建,濟青高速積極打造綠色科技示範路,沿線環境煥然一新,為駕乘人員帶來了「車在畫中行,人在景中游」的高品質出行體驗。面對雙向八車道的「新濟青」,公路養護也有了新突破。

  「為了積極踐行『綠色養護』理念,我們在日常養護設備上進行創新升級。以前除草時,工人得手拿除草劑,效率低下並有安全風險。而通過我們自主研發的車載式藥液噴洒裝置,只需要三名工人就能完成全路段的噴洒作業,且藥液濃度穩定、作業速度快,消除了安全隱患。」青島運管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相比傳統的人工噴洒,這個裝置能夠節省3-4天的時間,每次節約8萬元費用,現在已經廣泛應用於中分帶、路肩和邊溝除草作業。

  
科技創新注入動能

  創新引領發展。濟青養護人高度重視創新能力的提升,持續推進養護管理創新、技術創新,推動創新成果的落地轉化,也蹚出一條創新之路。在濟青高速濰坊運管中心,記者看到,隨著一架架無人機的升空,「空中巡檢員」上崗值守。
  
  濰坊運管中心總經理陳蘭波告訴記者,依託無人機技術,通過遠程高空獲得的圖像和視頻資料,可以快速實現道路路況的空中巡檢,尤其是對橋樑、邊坡等盲區難點進行動態巡查,可輔助現場人工精確定點勘驗。「這也改變了從前靠人力徒步、騎車再到開車巡檢,往往一個故障從發現到開始維修最快也要大半天的狀態,提升了高速公路養護巡檢的科技化、智能化、精細化,使養護工作從『紙質化』管理到『數字化』管理有了質的進步。」
  
  在業內看來,預防性養護可以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秉持著全壽命周期養護理念,以預防性養護、綠色養護等為重點,運營三十年,濟青高速道路養護方式實現從矯正養護向預防養護的轉變,高效打造「綠水青山帶笑顏」的舒適美麗路。
  
  記者獲悉,長久以來,山東高速堅持「路基永久、基層持久、面層耐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廣泛應用深層病害無損修復和表層快速處治等預防養護技術,實現路面裂縫、沉陷以及橋樑伸縮縫等病害快速處理,大大減少了路面的銑刨和開挖,減少銑刨廢料的產生。

  「目前來看,我們每年的預防養護資金在養護資金中的佔比都超過40%,高速公路優良路率為100%,管養橋樑383座,一、二類橋樑比例保持100%。」作為紮根濟青路「零起點」的運營單位濟青濟南運管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濟青高速的運營養護工作促進資源循環利用,逐步向環保、低碳和可持續的方向發展。通過認真研究公路壽命周期不同階段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長短期規劃,延緩病害發生,實現養護資金效益的最大化。
  
  也正是由於預防性養護措施得當,濟青高速在超設計值9倍的荷載作用強度下,突破性開創26年無路面大修的國內養護管理新紀錄,榮獲中國公路學會首屆長壽命路面獎,在全壽命周期內,養護成本大幅下降。
  
  在高速公路上行駛,對公眾出行來說,路面平整度、駕乘舒適度是最直觀的感受。但在高速公路養護人眼中,這些感受則轉化為PQI(路面使用性能指數)等數值。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濟青高速公路技術狀況PQI均值為96.72,PQI優良路率100%,橋樑1287座(分左右幅),一二類橋樑比例100%。可以說,縱橫交錯的坦途上,每一處車輪都印刻著濟青養護人篳路藍縷的奮鬥足跡。

  
締造山高養護品牌
  
  星光不負趕路人。從歷史看來,濟青高速是山東省第一條高速公路,全國第三條高速公路,「山東的路」從這裡起航,逐漸發展成為中國基建跨越式發展、品質工程的代名詞,見證了山東從交通大省到交通強省的騰飛。
  
  如果說「要想富,先修路」是人民群眾對交通發展的殷切希望,那「管長遠,重養護」就是公路管理部門持續發力的深遠共識。在完成高速公路建設「量」的增長的同時,對高速公路管理和養護也提出了更高的「質」的要求。三十年來,濟青高速先後四次代表全省接受全國幹線公路養護與管理大檢查,受到了國評組高度好評。
  
  在品牌建設方面,山高養護以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抓好養護隊伍建設、治理能力建設、規範化標準化建設、智慧養護建設,打造全國領先、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山高養護」品牌。通過豐富品牌內涵、提升品牌價值,持續增強養護髮展的核心動力與核心競爭力,將品牌理念進一步轉化為實際養護目標,實現山東高速養護高質量轉型發展。
  
  而作為濟青高速的建設者與守護人,山東高速厚植養護「心路」文化,踐行「養匠人之心護暢安之路」使命,以「打造管理典範鑄就行業標杆」為願景,大力培育特色鮮明、貼合實際、內涵豐富的養護文化品牌,形成了濰坊養護分中心「心路」、濟青濟南養護分中心「誠心」、淄博養護分中心「向日葵」、青州養護分中心「磨礪」、青島養護分中心「鋪路石」養護文化品牌,「文化+親子」「文化+小暢說」等20餘項系列養護文化實踐活動蔚然成風,文化創建氛圍濃郁、如火如荼,用文化凝心鑄魂的動力更強,為養護髮展注入持久深沉動力。

  「建設是發展,養護也是發展,而且是可持續發展。」山東高速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進一步加強養護人才培養、使用、選拔和激勵,打造具有專業技能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質養護人才隊伍,積極引導廣大「山高養護人」創新突破,實幹篤行,加速推進山東高速養護現代化進程,傾力打造「山高養護、精準長效」養護品牌,加快構建「行業地位領先、核心能力突出、品牌形象一流」的養護新格局,為山東高速集團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和世界一流基礎設施綜合服務商的「雙一流」目標貢獻養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