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家好,我是落英。
今早看到一個很難過的新聞,懂得都懂。
下午接二連三也都是不好的新聞,大家感受下畫風。
世界真的處於百年大變局,這一天天的,真不讓人省心。
好在股市很快修復了3000點,讓大家周末不至於太難受。
前段時間六部分聯合發文,要發展算力。
在今年一季度美國搞出了ChatGPT後,互聯網大廠趕緊推出自己的大模型產品。
這裡解釋下大模型,具體說是大規模語言模型。
也是一個具有龐大的參數規模和複雜程度的機器學習模型。
略微有點繞,廣泛來說語言是對知識一種邏輯自洽的描述方式。
比如你要是問我中午吃的啥,我說義大利面想要好吃就應該拌42號混泥土。
這種語言表達就是邏輯不自洽。
龐大的參數模型和複雜程度的學習模型,比如滕王閣序這篇文章。
有地理人文、歷史典故、現場氣氛、人生抱負,把大量的信息壓縮為一篇信息量極大的文章。
這就是對複雜信息的高效壓縮。
後來的人們根據這篇文章,進一步的擴充和升維,可以理解為在學習王騰的模型。
所以訊飛的星火、百度的文心一言、阿里的通義千問等等,都要推出。
而這裡最關鍵的就是算力,因為算力是大模型的底座。
任正非和孟晚舟上個月發言,表示我們即將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基礎就是大算力。
02
我們人類在進化階段,從哺乳動物進化為恆溫動物。
恆溫意味著新陳代謝加快,消耗的能量變得更多。
為了尋找更多的熱量,大腦就要跟著進化,計算複雜的場景。
比如如何狩獵,防範野獸襲擊,繁衍後代。
在這個過程要製造越來越複雜的工具,並且人與人之間,部落與部落之間進行協同。
這就是算力對信息的處理過程。
隨著社會的發展,從人力化,機械化,電氣化,集成電路化到現在的移動化。
科技發展到現在,算力以及背後代表的設備鏈條,有著很高附加值的高科技產業。
算力在數字經濟時代就是新的生產力。
在產業產值增長、生產效率提升、商業模式創新、用戶體驗優化等方面都有提升。
研究表示,計算力指數平均每提高1點,數字經濟和GDP將分別增長3.5‰和1.8‰,算力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呈現顯著的正相關。
也就是說,算力的提升能提高國家整體競爭力。
國家競爭力的提高,說白了就是軍事能力提高。
從俄烏到最近的巴以衝突,能夠很清晰的看到,在國際社會就是叢林法則。
加沙的人道主義災難慘不慘?
之前很難想像這會發生在21世紀,人類文明都快可以星際穿越了。
結果還會有「屠城」的事情發生。
不管你站巴還是以,人類最樸素的價值,都會為加沙難民揪心。
所以現在各個國家都在進行算力革命,為了今後不在叢林當獵物。
03
我國自然意識到了算力的重要性。
只是在執行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大基金一期出現了一些問題。
後來國家也意識到不能撒胡椒面式的支持。
得把錢交給一家靠譜的公司,沒錯就是華為。
然後由這家公司帶著整個產業鏈升級,解決卡脖子。
在國產伺服器產業鏈中,華為提供晶元、主板等核心部件組裝的伺服器,具有領袖的地位。
比如鯤鵬920性能對標同期國際主流CPU產品,昇騰晶元打造堅實AI算力底座,可對標英偉達A100晶元。
從國產替代來看,現在大家都已經完全認識到了美國卡脖子的決心。
2021年光刻機幾乎全部依賴進口,清洗設備國產化率不超過35%。
拋光設備國產化率不超過25%,刻蝕機、沉積設備國產化率不高於20%。
而我國的的CPU、 AI晶元等產品與國際主流產品性能差距快速縮小,各領域信創產業的建 設出現加速和擴大的發展趨勢。
截止到去年年中,薄膜沉積設備國產化率高達36%,化學機械拋光設備國產化率高達45%,刻蝕設備國產化率高達50%。
要知道到2026年大概率會繼續新增25座晶圓廠。
這些新廠生產需要引入大量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市場規模還會繼續大幅度增長。
最近的盤面,其實就是把那些垃圾科技公司的市值給跌掉。
下跌才能堵住利用漏洞套現。
然後讓一批偽科技和騙錢的公司再也爬不起來。
再讓那些真正有技術,願意扎紮實實投研的公司漲上去。
這樣才能挺起中國科技的脊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