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論芸軒
編輯 | 論芸軒
華為公司現在可以說是如日中天,在發布的手機中使用了該公司自研的麒麟晶元,這次的晶元工藝達到了7nm,這也就意味著華為公司突破了美國的晶元制裁。
而華為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離不開背後技術人員的辛苦付出,並且華為為了能收攬很多的人才,其曾經每年花費200萬美元,養了一個俄羅斯的科學家。
即使是他在10年間,沒有做出任何的貢獻,任正非還是已經選擇在他的身上投資,在公司中有很多的反對意見,但任正非依舊排除各種阻礙也要養著這個「廢物」。
那任正非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心甘情願的每年將這麼多的錢打水漂呢?
任正非不僅是花費200萬美元,甚至還為了這個科學家在俄羅斯成立了一個研究院,這可以說是下了大手筆了。
那這個科學家到底又什麼魅力呢,能讓任正非為此付出如此大的心血和努力,而且為了能夠將他引進華為,可以說公司為了他的到來遷就了很多。
又因為這個科學家是一個剛畢業的學生,而任正非又是重金聘請,又是為他在俄羅斯建立研究所的,這自然遭到了公司很多員工的反對,但任正非還是是堅持自己的決策,最終事實證明,任正非的決定是非常正確的。
當時華為雖然已經可以說是小有成就,但和國際上的大公司還是相差甚遠,並且當時華為的主要領域是在通信領域。
但這些頂尖的技術,掌握在一些大公司的手中,任正非明白,想要取得更高的發展,不實現技術突破是不可能的,於是,華為公司開始在國際上到處的挖人才,畢竟人才才是第一生產力。
皇天不負苦心人,華為的技術人員在眾多的資料中,發現了一份關於通訊領域的文章,其中提出的新穎觀點,讓技術人員大吃一驚,他們將這份材料遞給了任正非。
任正非在看過這文章之後,大喜過望,要求務必將這位人才招攬到華為,即使是使用重金聘請也毫不猶豫,而在開出200萬美金之後,這位俄國的科學家還是不願意加入華為,原因是他不想離開俄羅斯。
為了能將他留下,華為同意他可以不來到中國工作,並且還在俄羅斯給他建立了一個研究所,現在這個位於俄羅斯的研究所中,已經有十幾位頂尖的科學家了。
但在這10年的時間裡,這位備受期待的天才並沒有做出任何的成果,根據相關人員報道,這個科學家每天都是在玩電腦,經常打遊戲,不少人在背後嘲笑任正非的錢打了水漂,即使是公司的內部人員也不理解。
而任正非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給了他安靜的環境和高額的薪資,最終,他也沒有辜負任正非的期待。
2008年,通訊時代在這個時候,迎來了巨大的變革,各公司都在研究2G到3G的技術,華為自然也不例外,也正是在這個時候,遠在俄羅斯養了10年的「廢物」終於是發揮了他的作用。
他花費十年的時間,終於推導演算出了一套完整且能實現的理論,成功的幫助了華為自主實現了2G到3G的技術突破,也正是在此基礎上,華為的5G技術才可以如此迅速的得到突破。甚至引來了美國的制裁。
在這件事情之後,不少人都很佩服任正非對人才管理的一套方式,他雖然在那10年間,花費了大量的金錢,沒有得到及時的回報,但他目光長遠,知道不能急於一時,而10年後,這個科學家創造出了數億的成就。
這個科學家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自己有技術創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有人給他提供了一個可以安心研究的環境。
就像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內的各種行業都處於百廢俱興的階段,而毛主席對待科研人員就是處於寬鬆的政策,所以在70年代前後,我們的科學家花費長時間的努力,研究出了原子彈。
當時在研究原子彈的時候,毛主席就說過,原子彈這個東西必須要,即使要養著一批人什麼也不幹,那也得有人去做,所以正是在這種鼓勵鞭策之下,我國的原子彈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並且之後,更是獲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還實現了發射衛星,製造出之前我國沒有的噴氣式飛機。
而陳景潤也能在實驗室中,靜下心來經曆數十年刻苦研究,寫出了對數學學科發展很重要的論文,對數學領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自然在這些科研人員成功的背後,也是離不開毛主席提供的良好的科研環境,而任正非自然也是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都是下血本的,並且也給予了他們相對寬鬆的研究環境。
任正非是一個擁有大智慧的人,他曾經就發表過這樣的言論「華為不儲備美元,儲備的是人才。」
同樣的他做到了,這些年裡,華為公司在人才投資上面是花費了很多的心血和金錢,他們將每年的10%的營收投入到自主研發中,並且還和各大高校展開合作,建立了「鴻蒙班」。
而且該公司還在全球各個國家建立自己的研究中心,現在數量已經達到了26個,已經有數百位數學家,加入其中。
並且,華為公司招人才也是不拘一格,不要求在眼下創造出成就,只要是有創新能力的,都在華為的招攬範圍內。
俄羅斯的這個科學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過去的過年裡,華為被嘲笑是養了一個「廢物」,但處於自由不受約束的研究環境中,他獲得了更大程度上的支持,最終為華為創造了巨大的收益。
也正是華為公司對人才的重視程度,讓其公司的發展越來的越快,在多個領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