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站台」也無用,華為的強大,只不過是自欺欺人而已

文丨俠說科技

華為很強嗎?

2021年6月,華為正式向華為手機用戶推送鴻蒙操作系統,開始向美國操作系統發起挑戰。鴻蒙系統的商用,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討論,多家官媒在第一時間表示,鴻蒙操作系統有望打破美國企業在操作系統領域的壟斷。

官媒的「站隊」無疑是給鴻蒙打了一針強心劑,其中,中紀委在第一時間表明自己的立場,發布一篇題為《深度關注 | 鴻蒙會帶來什麼》的文章,從研發背景、前景及意義對鴻蒙系統進行深度解讀。

中紀委的「站台」無疑是給力的,中紀委的這篇文章在發布後不僅粉碎了外界以及網友對鴻蒙的各種質疑與誤解,更是坐實了鴻蒙「國產」的身份。此行此舉可謂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提前為鴻蒙的發展開拓了一條筆直的康庄大道。

然而,這款被譽為「屬於國人自己的生態系統」卻被現實狠狠的抽了一耳光。從開始商用到現在,鴻蒙已經在市場上打拚了22個月,從各方面的反饋來看,鴻蒙系統被大眾稱作是一款超越蘋果iOS系統、谷歌安卓系統的物聯網系統。

但從Counterpoint Research對外公布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及操作系統市場份額調查報告來看,蒙操系統在國內的市場份額為8%,全球市場份額僅有2%。這樣的鴻蒙被稱作是一款超越蘋果IOS、谷歌Android的系統,顯然是名不符其實的。

對此,看過相關報告的網友也為之進行了「解釋」,他們大多數人認為,鴻蒙作為新系統,缺乏友商的支持。谷歌的Android便是典型案例,Android在發展初期競爭力是相對疲軟的,谷歌對此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便是將Android開源供各大手機廠商免費使用,因此才有了今日Android的強大。

這個「解釋」讓不少網友信服的同時也對國內的友商產生了怨言,他們認為在大敵當前的背景下,國內的友商各自為營的行為屬實不妥。但是隨後這樣的「解釋」就遭到了質疑,按照華為官網公布的數據顯示,搭載HarmonyOS的華為設備超過2.2億台,華為終端全球月活用戶超過7.3億。

作為對比,蘋果官方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活躍的iPhone用戶數量在2020年9月超過了10億。這就意味著,華為在存量市場上的體量與蘋果的差距並不是很大。同時,這個信息也間接的證明一件事,在擁有如此規模的體量,鴻蒙僅有2%的份額,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極有可能出現在華為的身上。

事實上,這樣的猜測並不是全無道理。一方面,國產手機在競爭中採用的是機海戰術,每年都要發布大量的機型來沖銷量。這樣的策略從表象上看對廠商的業績提升有著很大的幫助,但是這個策略的後遺症也很明顯。大量的機型給APP開發團隊適配工作造成了壓力之餘,也對系統升級、生態打造形成了阻礙。

另外一方面,因為供應鏈方面的問題,華為現如今的發貨成了問題,根據相關數據來看,華為新機的銷量相比較友商以及之前的成績無疑是杯水車薪。這也意味著,如果華為想成功的打造以鴻蒙為核心的生態,主要依仗還是要從存量市場著手。

但是按照目前的形勢來看,華為對鴻蒙的適配是較偏向於新機型的。新機型出貨量少,老機型的適配工作繁重,個人猜測這可能是導致鴻蒙發展步伐緩慢的原因。想解決這個問題,有沒有較為周全的辦法?

有,友商的支持無疑是最直接且迅捷的。但是,華為與友商之間的關係是競爭關係。其次,鴻蒙雖然有官媒的站隊以及網友的支持,但鴻蒙畢竟是新興事物,其生態在完整度上遠不及谷歌的Android以及蘋果的iOS。如果貿然加入,無疑是自尋煩惱。

在商言商,各大國產手機廠商在經過長達十年的發展之後,每個廠商的策略以及運營路線都已經趨向成熟,在沒有較大變動的情況下貿然改變,這個決策並不是決策者能夠輕易做出的。所以,很多時候的挑戰與壓力只能華為自己消化。

透過鴻蒙這個例子我相信大家可以看到一些問題,在華為被美國打壓的輿情背景下,很多人把華為當下面對的困難歸功於美國以及國內友商的背刺。誠然,美國的嘴臉固然醜惡,但是老話說的好,拳頭就是硬道理,再多的規則,再多的道理,再多的道德,都不如實力。

華為確實是一家優秀的企業,但是這個優秀是相對的。相對於國內的友商而言,華為是一家非常注重創新與研發的企業,這樣的企業更值得國人的關注與信賴。但是相對於蘋果而言,華為的創新與研發投入只不過是一個弱者崛起的手段。

在蘋果的眼中,這些手段是不入流的,因為破解起來很容易。一方面,在研發投入上蘋果的投入也是很巨大的,根據統計機構的數據,按照平均匯率,計算2010~2021年期間雙方的研發投入,蘋果只比華為少了2264.14億元,差距微乎其微。

另外一方面,蘋果在下決策之前都會投入大量的資金聘請調研機構對相關領域做摸底調查,簡單的說,蘋果不打沒有把握的仗。5G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在國產手機廠商大力宣傳5G之時,蘋果以市場不成熟為由選擇了「掉隊」。

1年後,在國產手機近乎全部邁進5G時代之後,5G初期因市場成熟度的原因導致集體翻車,在用戶群體中產生了不是很積極的印象,而此時蘋果選擇切入,在生態優勢的加持下,5G iPhone贏得大眾好評,而這件事可以很直觀的證明,蘋果在時機的把握以及策略上的運用,是個不容小覷的對手。

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對手,在華為CEO余承東的放出的「豪言」中,我們可以明顯的感受到,華為對蘋果是不屑一顧的。余承東眼中的蘋果,缺乏創新,不注重研發,故障率高,這樣的蘋果遠不及華為優秀。

可是,余承東似乎沒有注意到,蘋果就可以把這樣的產品賣出高價的同時做到暢銷,而優秀的華為卻舉步維艱,只能深陷國產行業的惡劣競爭環境中無法自拔。這不單單是產品上的差異,還有品牌運營,企業經營上的差異。

在大眾的眼中,華為是一家非常優秀的企業,這誠然不假。但是,大家可能忽略了,一白遮百丑只有在中國適用!在中國市場,手機廠商可以把一個攝像頭誇出花來,但出了中國這個圈,生活在外邊的大眾更看重綜合實力,產品的綜合體驗。

這並不是說外邊的月亮比較圓,而是一個很刺痛人心的現實。就拿315曝光的老壇酸菜這件事來說,他們出口外國的產品為什麼沒有煙頭沒有臭腳?因為這種行為在外邊生活的大眾的眼中是一件非常噁心的事。

所以,如果你敢把這樣的產品出口,天價罰款之餘還有可能會遭到市場的抵制。反觀我方,把酸菜包扔掉不就好了嗎?這是文化與認知上的差異,而若是搞不懂這個差異,就意味著華為只能在一個充滿局限且存在諸多競爭對手的範圍內苟且。

三星錯失中國市場,照樣是出貨量第一的品牌,為什麼?因為他的產品面向的是全球範圍內的所有電子消費市場,而華為在種種限制下,他只剩中國一個市場,這樣的華為怎麼去跟別人競爭呢?異曲同工之處,蘋果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以及銷量遠不及華為,但是每年其銷量份額相比較華為能少多少呢?

在華為被美國打壓的期間中,不管是頭條也好還是百度也罷,乃至大大小小的社交以及資訊平台,他們所「展示」的華為,強出天際,是中國科技的未來,中國科技的希望。華為的一舉一動都會對整個行業乃至全球的形勢產生影響,然而,在華為被打壓之後,別人的生意如常,別人的網路依舊暢通。

別人的生活環境沒有任何影響,而蘋果離開中國會對中國就業造成一定的影響,三星拒絕向中國企業提供屏幕、內存、攝像頭,國產手機廠商的進度不僅會滯緩甚至可能會迴轉。高通不提供晶元,國產手機廠商的生意受到衝擊幾乎是不可避免。

所以,華為到底強在哪裡?除了中國之外,華為對這個世界,重要麼?重要!可是,客套話誰不會說?能賺2塊錢,為什麼要賺1塊錢?這就是華為對這個世界所謂的重要性!

客觀的說,作為一個中國人,我是希望華為崛起的。但也正是因為我是中國人,所以我希望打敗華為的是美國是外邊的競爭對手而不是中國人。中國人不坑中國人,這句話為什麼會是一個梗?

因為斥責中國人不支持華為不買華為不愛國的人他們知道,指責王思聰的下場,輕則被無視重則吃官司,而斥責同為社會底層的人,他們不用付出任何成本不用承擔任何責任,就可以獲得所謂的站在道德制高點的自豪感。

所以,吳京用iPhone是生活,任正非用蘋果是研究對手,比亞迪員工開特斯拉是自由,王思聰一雙鞋百萬外國品牌是時尚,司馬南老婆孩子送國外在國外買房是投資,一個勞苦大眾用iPhone就是對民族的背叛,就是崇洋媚外,就是骨頭軟跪久了站不起來。這樣的人,這樣的認知,說出來的話,可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