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問三連:挑戰杯?「互聯網+」?三創賽?

青春銅院

reading

大學期間

可參加n個國家級競賽

高含金量比賽具體詳情

在大學中除了過四六級

要想在以下人生選擇環節

【考研】部分高校的考研條件承認競賽成績     

【就業】更不用說了,是非常有競爭力的證明  

【獎學金】也對獎學金等方面產生積極影響     

有優勢······

靜待競賽時機,好好了解哪些競賽適合自己

可別收藏吃灰呀!!!

no.1

no.1

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 

教育部與政府、各高校共同主辦的國內最大的綜合性賽事,是覆蓋所有高校、面向全體高校學生,影響力最大的賽事之一。大賽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激發大學生的創造力,培養造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主力軍;推動賽事成果轉化,如果項目獲得認可,後續甚至可能落地成為公司。

簡    稱「互聯網+」大賽

時    間每年在4月左右報名,具體時間關注官網。

大賽賽制校級初賽、省級複賽、全國總決賽

參賽類別

獎項設置:

官  網https://cy.ncss.cn/

/////    

no.2

no.2

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系列競賽

挑戰杯是「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系列科技學術競賽的簡稱,被譽為中國大學生科技的「奧林匹克」盛會,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和全國學聯、舉辦地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全國性的大學生課外學術實踐競賽。

大賽賽制校級初賽、省級複賽、全國總決賽

參賽類別兩個並列項目,分別為

「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大挑」)

「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小挑」)

(這兩個項目每兩年舉辦一屆。交叉輪流開展。)

比賽時間兩年一屆,5月份左右報名,具體時間關注官網。

參賽項目

一、「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

大挑:三個主賽道和專項賽道

1.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

2.科技發明製作類

3.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

4.專項賽道

小挑:三個主賽道和專項賽道

1.創業計劃賽

2.創業實踐賽

3.公益創業賽

4.專項賽道

二、「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

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大賽設科技創新和未來產業、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生態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文化創意和區域合作五個賽道。

官   網http://www.tiaozhanbei.net

no.4

no.4

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

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以下簡稱競賽)是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主辦的面向全國大學生的群眾性科技活動,旨在激勵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建立數學模型和運用計算機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該競賽創辦於1992年,每年一屆,是首批列入「高校學科競賽排行榜」的19項競賽之一。

大賽賽制校級初賽、省級複賽、全國總決賽,三級賽制

參賽時間每年9月中旬某個周末舉行(從2019年起,競賽時間通常是周四18:00至周日20:00)

競賽形式:

no.5

no.5

「外研社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

全國大學英語競賽是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和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組織的全國唯一個考查大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競賽活動。

大賽賽制:初賽、決賽、全國總決賽

參賽時間:

「地面賽場」:大賽官網於2022年6月1日起開放報名頁面。2022年11月7日前須完成省級決賽。

「網路賽場」:2022年6月1日至10月16日,選手下載u等生app進行註冊報名,報名費100元/人。選手須保證個人資料真實、有效,否則將被取消參賽資格,大賽組委會保留進一步追究責任的權利。

組織形式

2022年「外研社·國才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包括「地面賽場」「網路賽場」兩種形式。

地面賽場「地面賽場」初賽由院校組織,選拔選手參加省(市、自治區)級決賽,各省級決賽前3名選手參加全國決賽。比賽環節可包括定題演講、即興演講、回答問題等部分。可參考全國決賽形式。

網路賽場「網路賽場」為選手個人報名參賽,符合參賽資格的中國籍選手可同時報名「地面賽場」和「網路賽場」。2022年「網路賽場」增設外卡賽晉級名額。最終,「網路賽場」選拔90名選手晉級全國決賽。參賽方式如下:

no.6

no.6

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

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簡稱大廣賽)自2005年第1屆至今,遵循「促進教改、啟迪智慧、強化能力、提高素質、立德樹人」的競賽宗旨.大廣賽整合社會資源、服務教學改革,以企業真實營銷項目作為命題,與教學相結合,真題真做、了解受眾、調研分析、提出策略,在現場提案的過程中實現教學與市場相關聯。

大賽賽制:校級初賽、省級複賽、全國總決賽

參賽類別: 一次參賽 三級評選(校、省、全國)

比賽時間:從2014年開始改為一年舉辦一屆。屆時以通知為準。

參賽流程:

文字 | 楊   玲

圖片 | 楊   玲

編輯 | 楊   玲

責編 | 王靜靜

主編 | 宋月荷

審核 | 張朝飛

參考及來源:

【1】校團委青媒工作室

【2】競賽官網、百度百科

【3】綜合資料收集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