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智能手機、PC等消費電子需求持續下降,晶元市場開始從全球缺芯突然進入下行周期,尤其是存儲晶元出貨量不僅大幅度下跌,價格跌幅也在不斷地擴大。
於是,存儲晶元大廠開始自救,有的開始削減資本支出,有的開始裁員,甚至有的開始減產。然而,存儲晶元最厲害的三星卻再次逆勢而行,中芯國際也早就提前布局。
存儲晶元是所有晶元中用量最大的一類,基本能夠佔到三分之一左右。其中,DRAM內存和NAND快閃記憶體是用量最大的兩類。不過,全球市場基本被國外企業給壟斷了。
DRAM被三星、SK海力士、美光三大巨頭把持,2021年共同佔據了DRAM市場94%的市場份額。其中,三星第一佔43.6%,SK海力士第二27.7,美光第三22.8%。
NAND市場基本被三星、鎧俠、西部數據、SK海力士、美光佔據,三星依然第一。
然而,受晶元形勢下行和美方晶元限制影響,美光首先發出預警,宣布2023年資本支出削減30%,緊接著DRAM 和 NAND產量減少約20%,近日又宣布明年裁員10%。
SK海力士宣布2023年資本支出將縮減70-80%,近日又計劃大幅削減30%團隊!
還有日本鎧俠表示旗下兩座日本快閃記憶體工廠將減產,從10月份開始NAND減少產量將減少30%。全球存儲市場第一的三星雖然利潤下降了不少,但僅僅調低了營收預期。
美光、SK海力士等存儲大廠的一系列舉動,顯然預示了存儲晶元的需求正在大幅萎縮。
這讓DRAM和NAND市場份額雙第一的三星更加受到關注,都在猜測三星會實施何種動作來減緩壓力。但令大家沒有想到的是,三星並沒有加入到減少、裁員等行列中。
反而再次逆勢而行,韓媒《首爾經濟日報》發布消息,三星仍計劃明年增加最大半導體工廠的晶元產能。為此,三星還決定明年將新增加至少10台高端的EUV光刻機。
三星這樣的動作被稱之為逆周期擴張,其實這個理念就是三星率先提出並推行,還因此成為了全球存儲第一。很早之前,三星和日本存儲企業競爭時就遇到下行周期。
當時,三星選擇了繼續大舉擴張,還投入不少資金採購設備,而日本存儲企業卻擔心虧損選擇了收縮。結果,三星用了10多年時間成為全球最大的存儲晶元企業。
三星認為,下行周期時更容易買到晶元設備,並且價格還低。正是嘗到過逆周期擴張的好處,如今晶元市場周期下行、存儲晶元價格一再下跌,三星依然決定逆勢而行。
三星此舉正是想要通過這種動作,繼續穩固在全球存儲晶元市場的地位,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不僅三星,我國存儲晶元雙雄長江存儲和合肥長鑫也在借鑒三星模式。
為打破國外企業在存儲晶元市場的壟斷,國內成立了存儲晶元企業長江存儲、合肥長鑫,長江存儲主攻NAND快閃記憶體,合肥長鑫主攻DRAM內存,兩家發展都非常迅速。
長江存儲僅僅用了5年時間,去年就拿下了全球4%的市場份額,預計今年能夠提升至7%,將超過英特爾躋身全球NAND前六,並且二期工程更多產能還在擴產中。
合肥長鑫的DRAM技術水平逐漸跟上了全球領先水平,2021年達到了月產6萬片,佔全球主要DRAM產能的4%,如今二期項目明年將投產,預計月產能增至12.5萬片。
由此可見,我國存儲雙雄也在採用三星提出的逆周期擴張理念,爭取繼續突破重圍。
這樣操作的還有中芯國際,如今各大晶圓製造商都在削減資本支出,連台積電都削減了80億美元,而中芯國際卻將今年的資本支出計劃從320.5億元上調到456億元。
中芯國際反向操作,跟三星一樣逆周期投資,主要是支付長交付設備提前下單的預付款。其實,就是為了保障後續產能的擴張和布局。就是佔據28nm成熟製程市場。
同樣進行逆周期擴張,相比之下中企的優勢更大,因為背後有大陸這個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而三星卻越來越受到美新規的限制,連在大陸的存儲廠也僅一年許可。
大陸的企業雖然也受到美晶元限制的影響,但長遠來看反而會實現自主晶元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