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被裁後轉行開滴滴、離開大廠後我開始送外賣、天橋下貼膜的十年IT老兵……你能想到的各種段子幾乎都能套用在程序員身上,好像程序員的職業生涯,一到35歲就戛然而止。
事實也確實如此,不管你承不承認,大多數程序員做的工作都是執行類的,產品經理規劃好了產品功能,讓程序員開發什麼就開發什麼。這種類型的程序員,到35歲之後,代碼學習能力沒有應屆生來得快,薪資卻翻了好幾倍,公司不裁你才怪。
那程序員的35歲困境要如何破除呢?
有人說,去當外包吧,工資低點,至少不容易被裁。
我只能說,別說笑了,大廠出來的,這是越干越回去了。
說到底,程序員被裁是因為可替代性強,那什麼樣的程序員不容易被替代呢?
- 一是技術好,代碼能力強。
- 二是成為業務領域的專家。
舉一個銀行的例子:銀行業務線複雜,數據多,開發一個系統複雜程度高。通常情況下,系統開發的時候需要這個領域非常專業的人士指導,開發周期長,溝通討論複雜。
試想一下,如果你對於銀行的業務很熟悉,在跟業務人員溝通的時候能快速判斷需求的可行性以及知道通過什麼樣的途徑能夠更快速完成需求。這樣開發出來的系統,一是能夠滿足業務人員的需求,支撐業務增長;二是系統運維成本降低了,沒用的代碼減少了。
反之,如果你只會完成業務領域專家和產品經理拆分給你的任務,不僅溝通困難,而且對公司而言成本高了。可能到不了35歲,你就被開除了。
所以說,開發者一定要參與業務決策,而不是只做執行。
開發者的創造力和對技術的熟悉度能夠根據問題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能夠更高效地完成開發任務。華為已經開始了業務IT的轉型,這也會是35歲程序員的出路,或者說競爭力。
那如何培養自己懂業務的能力呢?
一是多看優秀案例,二是多跟業務部門溝通。
下面給大家分享一個銀行的案例,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業務。
項目背景:
這是一家正在進行信息化轉型的地方銀行,隨著自身的發展,業務部門的需求越來越多,這給IT部門提出了新的挑戰:
1)系統多,數據雜亂。公司有幾十套系統,但彼此之間無法互通,數據口徑不一,數據孤立形成信息孤島,難以共享交換。
2)報表製作周期長,重複率高。業務部門習慣使用excel開發,不僅效率慢,並且難以復用。
3)業務便捷性差。客戶到網點才能辦理業務,業務模式落後,迫切需要解放更多的生產力發展業務。
IT部門經過分析討論之後,決定上線綜合決策平台,把需要的數據和信息集中起來,統一管理,在此基礎上實現多維度、全方位的分析,如績效系統、客戶分析、經營指標分析、風險分析等。
經過多方面的市場調研和選型對比後,最終選擇了帆軟的專業報表工具FineReport來搭建平台,帆軟也有完備的解決方案和案例,配合起來比較輕鬆,最後實現的效果也很滿意。
應用場景
1. 風險監測平台
1.1 自助機具風險監測
網店自助機器較多,平時光靠人工基本上不可能從海量數據中分析出異常交易,也沒辦法區分非真實交易產生的費用,銀行的交易風險高,成本高。
下面的風險監測系統就能一定程度上降低風險和成本。
1.2 授信業務風險監測
授信業務是每一個金融機構的主要業務之一,貸款質量低,直接會導致銀行經營出問題。因此對授信業務行業、不良率、授信規模等進行全面的風險防控是非常重要的。
基於可視化監控平台,目前可實現如下功能
- 對授信業務每日規模進行監控,實現T+1對業務進行分析;
- 對各類授信業務分類分析,控制貸款不良率偏高的業務;
- 對貸款投向按規模進行風險監測,對行業偏離度較大的進行預警;
- 對授信業務出現的不良人員名單,推送至相關部門進行催收處置。
2. 業務部駕駛艙
以往業務部門想要獲取分析數據,需要固定時間從不同的系統導出excel數據,然後匯總,耗費較多時間,並且人工統計數據,還易造成數據錯誤,對業務決策造成負面影響,現在通過業務部駕駛艙,各個部門可以直觀的獲取到想要的數據,數據更加準確及時。
3. 固化營銷
銀行日常營銷工作很多,沒有工具進行管理,會非常混亂,現在利用Finereport平台實現了vpn穿透,完成移動端固化營銷登記、網點營銷分析、聯社營銷分析、個人數據統計等。
總而言之,懂業務的話,你能知道這個世界是如何運轉的,錢從來哪裡來,會到哪裡去,你能看到很多賺錢的機會,業務IT的轉型,會是35歲程序員的出路。
最後,送一份銀行數字化解決方案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