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讓「數據跑路」,別讓生僻姓名成為數字時代信息鴻溝

名,自命也

名字之於中國人來說,向來承載諸多寓意,為了彰顯姓名的獨特與個性,不少父母選擇生僻字為子女取名,生僻字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樣是以姓名的方式維繫我們的文化血脈。


生僻姓名者「寸步難行」?

01

在「數據跑路」成常態的社會生活中,生僻字更新錄入系統工作也不能落後,疫情暴發後,技術手段加持防疫,倘若技術升級跟不上,生僻姓名者就會「寸步難行」。

據某新聞平台報道,35歲的阿明(化名)因為姓氏生僻,無法完成實名認證獲得健康碼,導致無法進入公共場所,經歷種種不便他決定改名,卻因沒有健康碼和對應的核酸信息,被「卡」在派出所大門之外。無奈之下,阿明只好求助媒體,最終當地大數據中心聯繫他,並為其處理了健康碼問題。

  阿明的遭遇並非個例,此前某地也有一位八旬老人因同樣原因被迫改名。現實生活中,姓名中含有生僻字的人,往往因實名制認證的阻礙,無法便利進入公共場所或使用移動支付。

—以上內容均來源於網路,如有問題請聯繫刪除

02

姓名中帶有生僻字的人,不應被數字時代「信息鴻溝」攔在門外,然而,交通、民政、社保、醫院、銀行、航空、鐵路等重要機構和行業的信息系統,卻長久存在技術更新滯後等問題,通常採取錄入同音常見字或拼音字母等臨時替代方案,這給姓名中帶有生僻字的人出行、辦理業務等諸多場景帶來困擾。

通過技術手段拓展可識別字符集,解決數據流動和業務協同方面存在的技術障礙,讓生僻字姓名人群不再為名所「累」。這也是發展數字技術的應有之義。

中安未來證件識別—識別生僻字符集廣

,時長00:06

01

中安未來證件識別,基於深度學習的圖像識別OCR技術,可識別生僻字符集達10000字,識別準確率>99%,支持對身份證正反面的全部欄位進行結構化識別,且支持頭像檢測,返回JSON、XML識別結果及頭像切片位置信息,同時支持輸出PDF格式圖片,可直接保存至本地,方便調用。



除生僻字外,中安證件識別證種多而全,除識別二代身份證正反面、臨時身份證、藏族、維族等少數民族地區身份證外,還支持識別港澳台身份證、新加坡身份證、印尼等海外身份證,集成應用於交通、民政、社保、醫院、銀行、航空、鐵路等重要機構和行業的信息系統,工作人員無需手動錄入信息,姓名中帶有生僻字的人擺脫「實名認證失敗」「被迫改名」的窘境。中安證件識別還可根據需求定製新證種,全方位滿足各國信息核驗、登記需求,為用戶帶去更多附加價值。

手寫文字識別—生僻字、多語種混排識別

,時長00:36

02

基於移動互聯網普及帶來的大量影像數據及全新的深度學習技術框架,中安未來投入精銳力量,突破隨機的、非約束性文本的複雜性,推出手寫文字識別核心,智能塗改過濾,支持草書、生僻字等複雜手寫文字識別,可識別的文字包含簡繁體中文、港、澳、台繁體字,日文、韓文、英文、阿拉伯文、泰文、蒙文等多語種,可識別字符集大於30000,支持生僻字識別及漢字英文混排、日文英文混排、韓文英文混排同時識別。可應用在檔案管理、文字提取、試卷評判等諸多應用場景。


生僻字不該被「遺漏」,技術進步的宗旨,就是為了方便人們的生活,姓名中帶有生僻字的人有權共享數字化變革帶來的種種便利,中安未來秉承這一宗旨,衝破重重技術障礙和壁壘,以科技切實保障個人權利,推動社會數字化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