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東和李想是吹牛還是實力使然?理想L9 和問界M7動了誰的乳酪

如果是在以前,余承東李想應該是沒有交集的。


余承東是做手機的,李想是造車的,風牛馬不相及。


但隨著汽車智能化和新能源化的發展趨勢,作為國內民營科技企業的領頭羊,華為在智能手機因為制裁而日益萎縮的背景下,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上,負責人就是消費者業務的CEO余承東。


余承東既是華為消費者BG CEO,又是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可謂肩挑重任。


都知道,余承東綽號是「余大嘴」,掌管華為消費者業務時就經常語出驚人,比如「榮耀會超越小米,華為會成為國產銷量第一品牌」;「3年內超越蘋果,5年內超越三星,做到全球手機銷量第一名」,牛逼的是他吹過的牛都基本一一兌現了,如果不是美國蠻橫制裁,按照華為手機的發展勢頭,唯一還沒有實現的「5年內超越三星」的目標也是板上釘釘的事。


如今,不直接造車的華為又深度介入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攜手合作夥伴打造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車,最有代表性的就是AITO問界品牌。


第一款車型就是余承東口中可以媲美百萬豪車的問界M5,僅只用了87天,累計交付就達11296輛,成為業內單款車型交付最快破萬的品牌,雖然離余承東「今年問界 M5 銷量要達到 30 萬輛 」的目標還相距甚遠。

第二款車型就是即將上市的問界M7,問界M7可以說是M5的升級版,定位是中大型豪華SUV,車長超5米,6人座,續航1100km,既能負責家庭親友出行,又能兼具商務接待能力,用余承東的話說,「問界M7將會完全超越豐田埃爾法雷克薩斯LM等百萬級豪車」


如果說余承東的話是吹了一點小牛,那麼李想就直接將牛吹到天花板上了。


在前不久理想L9的發布會上,李想語出驚人,L9「500萬以內最好的家用SUV」。

不管是問界M7,還是理想L9,都直接對標售價高出許多的外資車,特別是理想L9以45.98 萬元的售價敢於叫板500萬以內的SUV。


那麼余承東和李想是吹牛還是實力使然呢?


撇開品牌的因素,直接用數據對比,就大概清楚了。


余承東和李想都強調各自車型的舒適性,而舒適性首先來自於車內空間的大小:


問界M7尺寸:長寬高分別為 5020*1945*1775mm,軸距 2820mm

理想L9尺寸:長寬高分別為 5218*1998*1800mm,軸距 3105mm

豐田埃爾法尺寸:長寬高分別為4975*1850*1945,軸距 3000mm

雷克薩斯LM尺寸:長寬高分別為5040*1850*1945,軸距 3000mm


就車內空間而言,理想L9無疑最寬敞,難怪李想的口氣這麼大,不過高度比不上兩大豪車。


李想甚至聲稱L9可以跟勞斯萊斯旗下的庫里南比較,庫里南的尺寸是5341×2000×1837mm,軸距3295mm,是5座SUV,各項指標均優於L9,所以李想是言過其實了。


問界M7的長度和寬度都不錯,高度和軸距差一些。

新能源汽車最大的問題之一是續航焦慮,為解決這一難題問界M7和理想L9都採用了增程式方案,用發動機發電來延長續航里程,續航都能達到1100km。


實際體驗如何呢?


以問界M7的前代M5為例,余承東今年年初從老家安徽開回深圳,全程1400公里,採用了燃油優先模式,僅在高速公路服務站加了一點油,就順利地走完了全程。


另外,問界M5搭載的座椅按摩、自適應巡航和駕駛輔助功能,也有力減輕了司機長途駕駛的疲勞感。

作為升級版的問界M7,各項功能更加齊全,更加智能化,更加人性化,無疑更令人期待。


市場傳聞問界M7的定價在30-40萬元之間,將和理想L9的45.98 萬元形成錯位競爭


根據資料顯示,2021年全國30-50萬元區間汽車銷量的佔比為12%,超過300萬輛。

無論是30-40萬元還是40-50萬元區間段,都是外資品牌的豪車橫行,問界M7和理想L9作為純正的國貨,性價比更高,完全有實力闖出一條血路,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


你支持國產智能化的新能源豪華車嗎?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