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微視為什麼輸給抖音?

和一位朋友聊了個話題:騰訊微視為什麼輸給抖音

在這個話題背後,也許可以看到騰訊最大的危機。他是微視的早期員工,在他看來,微視敗給抖音,和騰訊微博敗給新浪微博。遇到的是同一個問題:

他一路都在做內容,最早在騰訊微博工作,眼看騰訊微博做不過新浪了,就陪著騰訊微博的團隊一起轉型,做微視。但是,最後微視的結果也不理想。我也看過很多關於微視的新聞。一般新聞里會說微視的失利來自於做得太早、和不像位元組一樣大預算大力出奇蹟。

但是他說:第一,早是早了點兒,但是今天大家刷抖音也不全花流量呀,中午摸魚、上班偷懶、晚上在家的時候,都可以用wifi,看視頻完全沒問題。第二,表面看,微視花的預算是遠沒有抖音多。但是老闆們也不傻呀!你如果真是個好產品,留存好、用戶在線時長好,為啥不給你預算呢?說到最後,最關鍵的問題還是留存不好。留存不好,因為沒能搞定內容。

他說:那會兒短視頻是個新鮮東西,網紅們也不知道怎麼拍,你得幫網紅們找到啥內容用戶愛看,找到、教會網紅們,網紅們才做得到。

在找內容熱點上。微視沒找到,所以一直沒紅過。小咖秀就找到了對口型這一點,所以紅了一段。而抖音找到了很多,直到用戶們發掘熱點的能力強過平台,所以紅到今天。這是個運營問題。

我又問他:那騰訊微博為什麼也沒打過新浪微博呢?是因為沒有明星嗎?

他說:那不是!

騰訊微博當時明星也不少,你要是明星,正常也會新浪、騰訊倆微博都開。同樣的內容可以發兩遍嘛。而且,騰訊微博預算也不少。

最後輸給新浪,是遇到了兩個問題:

第一是比新浪晚了一年,一開始規模落後了。

第二是沒形成生態——明星上來了、明星粉絲們沒上來,結果粉絲們只在新浪微博和明星互動,明星也就主要在新浪和粉絲互動。騰訊微博就越來越沒有存在感。

把明星搬過來,誰都能想到。但是要把粉絲也搬過來,創造粉絲與明星的互動話題——還是個運營問題。

在他眼中,不管騰訊微視、還是騰訊微博,都輸在了運營上。因為這兩個產品的核心產品機制,真沒多複雜。他對騰訊的產品也絕對自豪、絕對有信心。那為啥產品那麼厲害,卻會連續遇到運營問題呢?因為在競品,是運營為數字負責,產品支持運營。在騰訊這兩個產品,是運營支持產品,產品經理說了算。分工決定了運營沒有足夠的話語權。在重運營的產品中,也就沒有勝算。

其實,大多數情況下,平台型產品都是重運營的產品。為啥呢?

不會有人逛空無一人的抖音的。我來抖音,是來看內容的。抖音和網紅們一起,向用戶提供了服務。那這個時候,抖音就好比一個市場。網紅們是賣菜的商戶,菜是自己的內容。產品經理蓋好了市場。但是需要有人拉商戶進來。光拉還不行,你還得告訴商戶最近桔子需求旺盛,你就儘管賣桔子,鐵定掙錢。商戶們才能生存下去。你才能有越來越多的商戶。

而用戶們,一定會去逛那個商戶更多的市場。讓商戶更多,讓商戶們生存更好。這就是運營要解決的問題。這讓我想起BAT的時代,大家說起三家的特色人才,說的是:百度的技術、騰訊的產品、阿里的運營。但是,特長常常也是束縛。

曾經最早的互聯網,能把產品做出來就很不容易!那時候拼的是技術。這是百度崛起的時代。但是,今天我仍然聽說,在百度的某些業務線,會讓技術主導產品,技術為銷量負責。結果無視用戶需求,銷量當然不好。之後拼的是技術+產品,技術成為了底線,拼產品。這是騰訊崛起的時代。在騰訊,會讓運營支持產品,由產品主導。

結果,對於微視、騰訊微博這樣重運營的產品,也就當然無法成功。

今天,拼的是技術+產品+運營,產品也已經成為了底線之一。

這是阿里、美團、位元組崛起的時代。當年制勝的管理方式,在此刻的時代,反而成為了阻礙。我想,這可能才是騰訊最大的危機。很多企業會說「擁抱變化」。其實變化對員工和管理層都很痛苦。

但是沒辦法。時代會變,業務會變,要想贏,只能跟著變。只有讓自己跟隨著時代、業務不斷變化的企業,才可能常勝不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