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苗圩:新能源的下半場競爭將圍繞智能網聯汽車展開

文:懂車帝原創 邢秋鴻

[懂車帝原創 行業] 10月11日-12日,第三屆全球新能源與智能汽車供應鏈創新大會在南京召開。在全球變局與雙碳目標下的汽車供應鏈高層論壇上,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就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全球晶元短缺危機下中國供應鏈的挑戰與機遇等話題分享了最新的思考成果。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

大會上,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強調:「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競爭的上半場,真正決定勝負的還在以智能網聯汽車為標誌的下半場競爭。」

首先,苗圩表示:現在,全球汽車動力系統正在從內燃機驅動向純電驅動轉換。

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已經達到了307萬輛,滲透率提高到4.0%,全球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超過了1000萬輛,純電動汽車佔比達到了67%。而在我國,2021年1月-8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已經達到接近180萬輛,滲透率達到了10.9%,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真正決定勝負的是在以智能網聯汽車為標誌的下半場競爭。」

在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過程中,「車控操作系統已經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目前,汽車產業正處於巨變之中,汽車電子電氣架構正在從過去的分散式架構向中央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演進,車載操作系統在技術層面是整合各類型軟體應用以及適應中央集中式電子電器架構的必要基礎,在經濟層面上也是打造系統生態的基礎出發點。

早前,特斯拉基於Linux系統打造出自有的RTOS,並在這個基礎上打造域控制器,重構汽車電子電氣架構,為其它車企樹立起了全新的範本。同時,在軟體定義汽車時代,車企需要擺脫商業操作系統,掌握更多自主話語權。

「晶元將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隨著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晶元在其中的地位將會越來越重要。苗圩也強調:「晶元將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2020年,全球車規級晶元銷售額達到460億美元,比上一年降低1.1%。我國的車規級晶元使用量佔全球車規級晶元的30%左右,但是國內的保障水平只有不到10%。

今年,不少車企及零部件企業已經開始投資車規級晶元,在AI晶元方面,地平線、黑芝麻、四維圖新等也都有產品開始在車企應用。「解決晶元短缺的問題應該立足在國內,實行車企與ICT企業之間的合作。」苗圩說。

加快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產業發展,實現智能化、網聯化賦能新能源汽車。

最後,針對智能汽車的未來發展,苗圩提出三點建議:

第一,在「十四五」時期,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之下,汽車的產業鏈、供應鏈需要補短板、強弱項,特別要加大對車規級晶元、車用操作系統、新型的電子電氣架構等關鍵核心技術和產品的技術攻關,加快構建開放共享、協同演進的產業生態。

第二,面向「雙碳」目標我們要堅持純電驅動的戰略取向不變,加快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產業發展,實現智能化、網聯化賦能新能源汽車。

第三,充分發揮我國的優勢,堅持單車智能+網聯賦能,奮力構建中國標準的智能網聯汽車體系,向世界汽車行業提出中國的方案,加快建設汽車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