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電商的惡性低價競爭是如何一步一步的形成的嗎?

不可否認的是,電商的惡性低價競爭,而且沒有底線的低價競爭,絕對是我們所獨有的特色。

那麼惡性低價競爭是如何一步一步的形成的?

首先,在電商出現之前,我相信我們很少碰到說在哪一個商場或者哪一個市場,突然有一個商家,他賣的東西比那個市場裡面所有的商家都便宜。

所以這種惡性競價的模式是電商之後才出現的,就算是現在,它也主要集中出現在電商領域。而這種惡性競價形成的電商模式對實體店的影響絕對是毀滅性的。

而這一切的主要推動者應該是風清楊的淘寶。

但是對於馬雲,我們無法否認的一點是馬雲推動了網路發展的進程

甚至可以說是以一種完全加速的方式改變了商業的格局。他的影響會非常的深遠,會為中國現代商業文明的進程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跟隨科技的進步,電商的出現是必然的,它的發展本身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它最主要的問題是發展的方式,或者說,因為某一些人的推動所產生的方式。而這其中最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無底線的低價促銷,也是最沒有規則、最不公平、最不道德的一種競爭方式。


這種方式摧毀了大家原本都遵守的、約定俗成的、正常且公平的價值取向。這一點才是最致命的,而產生這一點的基礎是馬總的淘寶最先發起並且推動的

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過程是如何一步一步的完成的呢

風清揚的步伐。

1,搜索比價是起步,

2,聚划算是高速推進,

3,然後到光棍節,

那是直接的核爆升級。

這幾步環環相扣,一步比一步強悍,一步比一步兇狠,一步比一步更加瘋狂。

我們一個一個來說

一,〈搜索比價〉

最開始的網路購物其實跟我們在實體店購物是非常相似的,你打開平台首先看得到的,就像你逛這條街,首先在你面前的店鋪是一樣的,你第一時間所能知道的就是你打開店鋪的相關信息。然後你對面前的這個店鋪的產品價格不滿意,你可以自己慢慢去搜索,自己慢慢去翻看,和實體店相似,你可以再去找其他的店鋪再慢慢逛。

沒有第三方給你提供任何的操作方式以更快的速度來解決這個選擇的問題。這個時候更多的人肯定會就近選擇,就是差不多就可以了。這就相對於整條街上的所有同類型店鋪來說是相對公平的。另外,就算某一個店鋪特價促銷,他也頂多拿一兩個款出來促銷,而每一個店鋪款式也都會有所不同,這樣自然就把消費者的不同的需求區分開來。實現了一定的平衡!

這個時候,京東開始快速增長,而京東最開始是以電器切入,主打的口號是以品質為先。正品,加之價格跟實體店其實相差不大,他主要推的是一個便捷。而淘寶魚龍混雜,總體上是以價格和量級取勝。淘寶是自認為卧榻之上,豈容他人酣睡,競爭打響!

這種情況下就催生了不怎麼道德的 搜索比價的出現。(為什麼說搜索比價不道德?這就好比平台是「房東」,「房東」因為可以拿到商家扣點,這種情況下,他就把整條街的商品的價格故意的擺到消費者的面前,而他家就以最低的價格出現,這就是一種赤裸裸的惡性競爭)。

第三方(也就是平台方)通過搜索比價主動把商家推到前台進行競爭,這就打破了原有的大家各賣各的,做好產品和服務就可以了,打破了這種這種正常的交易秩序、交易流程。

也必然加劇了各個商家之間的強化競爭,毫無疑問,類似產品消費者自然會選擇便宜的,這個時候就逼迫商家不得不以價格戰的競爭方式來求生存。但是對於平台的收益,你賣的便宜或者賣的貴是沒有任何影響的,相反,你競爭加劇了,你的營銷投入自然就會更多,但是你的利潤卻變少了。

而過低的利潤很難支撐商家的生存,這個時候商家能做的只能是提高銷量,就是只有天量的銷量才能夠維繫商家微薄利潤所能帶來的生存現狀,並且開始無限循環。這種情況下對商家是非常不利的,但是卻又無可奈何。

但是對於平台,這個狀況那它是相當開心的,因為商家的營銷增加了,平台多了一塊收入,商家的成交量更大了,平台扣點自然也就更多了。

平台自然更賺錢,除了廣告,還有一個巨大的利益方向,就是交易的比重,也就是交易的金額越大,他賺取的利潤也就越高。那在越短的時間產生越高的交易金額,他賺的錢自然也就越多。

一邊是商家的惡性循環,一邊是平台的指數級增長,一家歡喜N家愁[流淚]。

最終,平台就形成了一種以價格便宜為特色的標籤,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網購當中。

然而到這裡還遠遠不夠,因為一年一年又一年,對於投資人,他希望看到的是下一年比前一年的增長更大,所以他必須馬不停蹄,然後第二步就應運而生了。

二,〈聚划算〉

平台還不滿足這種業績的增長,又挖空心思推出了聚划算。這個玩法是在原本銷售的基礎上,延伸出來的一種超高速的越級的競爭行為。這種售賣方式把正常的店鋪銷售變成了一種低價的傾銷。對,傾銷 就是傾銷,就是經常國際貿易里所說的那個傾銷

這種情況下,如果說能帶來好處,那最大的好處的獲得者只是平台。真正對於產品來說,他從工廠生產線上直接到消費者手裡面,這裡是有一個不健康的成分在裡面的。這就跟剛裝修的房子不適合馬上居住是一樣的道理,有些產品,比方說服裝鞋子是直接接觸皮膚的,大家可以想像吧。而且在極端的趕工和低價低利潤的驅使下,偷工減料就必然變成了理所當然。

而這個時候,工廠和正常的商家銷售主體兩個群體之間已經開始慢慢模糊。(從這個角度看,它不是增加了就業,他是抹殺了一部分就業,而且是相當大的一部分就業。)

這個時候也就第一次產生了淘寶小二的腐敗行為,因為一次聚划算的巨大流量帶來的巨額交易實在巨大。導致了這種腐敗的滋生。

毫無疑問,聚划算讓商家的價格競爭更加赤裸裸 更加的沒有底線。但是,即便到了這個時候,貪婪的資本依然無法滿足現有的業績增長

此時,就有了光棍節的強勢加持,橫空出世。

一,〈光棍節〉

如果說聚划算只是個體商家之間分段式的搏殺,那光棍節是全體商家同時在線的互相絞殺

天量的交易帶來的並不是大部分商家的天量利潤,但一定是 也必定是平台的吸金狂歡。不僅僅是天量的金錢入庫。一天交易從幾百億到幾千億,而且還名聲在外,響徹環球。

而且光棍節似乎還不夠,所以後面又整出了個雙12,另外京東也被他帶出來整出個618。

就這樣一步一步,一年一年又一年,大家的價值觀被習慣性的加速扭曲,撕裂。

這就是風清揚推動的網路惡性低價競爭的脈絡。

有時候我在想,

我們真的需要那一天去消費那麼多?

去買那麼多東西嗎?

難道說

偶爾去買買東西不是一種生活的樂趣嗎?

而低價下的各種劣質商品滿天飛,由此產生的億萬計的包裝垃圾也會是後患無窮的吧!

這只是一個聰明人 拉著天量的網民一起玩的一個資本遊戲,而我們這些普通的網民好似在溫水中的青蛙,毫無知覺

還有很多人說實體店不行是因為高租金,這是一個天大的謬誤。我自己也開過店,生意不好的時候並不是租金最高的時候。相反生意不好的時候,反而是租金很便宜,很多空店鋪的時候,當生意好的時候,大家都賺錢的時候,就算租金高,商家也都搶著租。

說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不要說以前,就像現在每個城市裡面還是會有一些街道商鋪還在運作,但是你會發現這些還在運作的往往是這個城市裡面商業位置最好,租金也最高的。

生意好的時候,租金的成本是可以化整為零的,而生意不好的時候,一塊錢的租金有時候都是無法承受的,因為沒有利潤去支撐。

大家想一下,

是不是這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