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5G將應用到廣州地鐵,會帶來什麼變化?車與車之間可以互相「感知」和「交互」了,有助於進一步縮短列車行車間隔,提升地鐵運能。11日,由廣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牽頭實施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面向典型行業的新一代通信與網路應用示範」項目啟動會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廣州召開,科技部高技術中心、廣東省科技廳、廣州市科技局、廣東省技術經濟研究發展中心、行業專家、項目成員單位代表參加了會議。
據了解,該項目由廣州地鐵牽頭,聯合粵通院、廣州港集團、廣州明珞、北京郵電大學、中興通訊等十餘家單位共同探索5G應用的未來案例,推動企業技術創新,建設開放的行業生態系統,打造創新應用示範,並在全國範圍內推廣,為5G真正成為賦能千行百業探索可行路徑,打造成熟的5G垂直行業應用生態,推動網路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本項目實施周期為三年,從2020年12月至2023年11月。
「該項目凸顯5G促進行業升級,探索5G技術和應用場景創新。」廣州市科技局副巡視員李洪慶表示,這是首次以部省聯動的模式,由廣州市組織並以企業為主體申請獲得的國家級科研項目。項目凸顯5G促進行業升級,探索5G技術和應用場景創新,以應用和需求為導向,以地鐵、港口、智能製造等行業的典型應用為切入點,促進5G技術與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技術融合,打造5G應用的良好生態環境,推動5G產業集聚發展。市科技局支持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用協同,鼓勵企事業單位參與國際、國內、行業等各級5G應用標準的制定、驗證及推廣。
據項目負責人、廣州地鐵集團副總經理蔡昌俊介紹,5G技術在通信帶寬、傳輸時延、海量物聯、信息傳遞可靠性和安全性等多方面,此次在軌道交通、港口、智能製造三個行業的應用,藉助新一代通信技術將對傳統行業進行重構和再造,推動行業內傳統的多層、複雜、固定網路向扁平、輕量、可更新迭代架構轉型,促進傳統行業的數字化發展,驅動傳統行業技術、經驗、知識的模型化、標準化、復用化,打造高端、智能的產業新生態。
蔡昌俊介紹,以城市軌道交通為例,一是5G網路的高可靠特性,可實現人、車、運行環境、設備、指揮調度之間在線數據以前所未有的廣度、深度與速度進行交互與共享,使列車對運行環境和自身運行狀態感知更加豐富,在提高列車運行安全性的前提下,可進一步縮短列車行車間隔,提升地鐵運能。二是5G網路的廣連接特性,可改善傳統運營模式下數據孤島、信息離散等現狀問題,搭建城市軌道交通線網各線路全局資源可視化調度系統,實時監測客流變化情況、列車運行情況和設備運行狀態,提升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效率。三是5G網路的大帶寬特性衍生新的客服載體,使乘客服務不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市民可在地鐵出行全鏈條中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獲取及時、精準、豐富的運輸場景服務,提升乘客出行體驗。
廣東省新一代通信與網路創新研究院朱伏生院長表示,粵通院作為新型研發機構,在項目中承擔著5G行業應用共性技術研究,依託本項目,研究院將針對地鐵、港口、智能製造等行業需求,設計基於一張網、一朵雲、一平台、N個應用的1+1+1+N的架構,打造典型垂直行業專屬方案,通過專網專用、邊緣計算、網路切片、泛在融合等新型網路共性技術,提高典型行業系統構建及應用過程中系統的靈活性、可擴展性和彈性。
接下來,項目研究團隊將繼續在政府部門的指導下,圍繞「網路強國」和「互聯網+」等國家戰略以及行業創新發展的實際需求,以示範工程為抓手,不斷挖掘創新成果,推動技術突破,共同推動5G在垂直行業的高水平應用和高質量發展,為我國成為B5G無線移動通信技術和標準研發的全球引領者貢獻力量。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李天研 通訊員 龔小聰、趙延帥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駱昌威
[ 編輯: 李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