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想法里,印度人口稠密,貧富差距懸殊,低種姓的人往往家庭貧窮,非常落魄,而高種姓的人獨自佔有財富,所以它一直給人一種非常落後的印象,無論在哪個方面都是如此,其實,印度在它的落後之外,還有一些可圈可點的成功之處,如果大家能夠打破對它的固有印象,就會發現,在印度有很多發展不錯的集團,實力可比肩中國,並不如曾經想的那麼落魄,這其中的翹楚就是塔塔集團。
塔塔集團並不是一個新興的發展集團,事實上在1868年的時候,它就已經成立,百年歷史,滄桑巨變,現在的它歷經多年歲月,已經成為印度最大的集團,並且橫跨多個產業,共涉及能源,汽車製造,鋼鐵,通信,化工。可以說它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集團,而且領域非常廣,這樣一個集團,當然不局限於印度一國,而是開遍世界,它甚至還擁有100多家子公司,30多家上市公司,憑藉著這麼多的公司,它還登上了《財富》雜誌的世界500強排行榜。
在中國,塔塔集團也是有一定銷量的,雖然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它的名字,但是購買過這個品牌產品的人也很多,根據一個統計數據表明,塔塔集團在我國一年盈利6620億元。這個營業額已經非常不錯了,而且還只是計算了在中國的這一部分營收,具體想看塔塔集團在中國的水平,還要看它跟華為集團的比較,因為華為算是中國發展得很好的一個科技集團,它在中國的地位和塔塔集團在印度的地位應該是相似的,所以它們之間可以來相互比較,能夠分出高下。
2018年,華為營收7212億元,排名在第15位,塔塔集團的收入要比華為低一些,它的營收換算到中國,排名比華為低了三名。所以從這個方面來講,應該是華為以微弱優勢獲勝。此外,塔塔集團的發展模式跟華為集團有很大的不同,一個是走多棲發展,一個是走通信領域發展,相當於是多線模式和中心模式的不同,但所謂「樣樣通、樣樣松」,像塔塔集團這樣的集團因為發展的領域太多,一口吃不成大胖子,所以說他們沒有哪一個行業做到業內頂尖,而華為能夠在通訊領域做到頂尖,在這一方面,它就超過了塔塔集團。
有些人看了這種比較之後,覺得非常滑稽,為什麼要把兩個不同領域、不同類型的集團進行比較呢?但其實有競爭才有發展,有比較才有進步,在塔塔集團和華為集團相互比較的過程中,它們也能各謀出路,各自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