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6月26日,中國民航局發布關於充電寶的「3c禁令」,自6月28日起禁止攜帶無3c標識及被召回的充電寶上境內航班,眾多旅客被迫丟掉充電寶,機場安檢口充電寶成筐,之後又傳出大量機場攔截的充電寶疑似流入二手平台,連日來不斷引發熱議。
針對為何緊急通知沒有設置分步管控的「緩衝期」,7月2日,中國民航局有關部門負責人解釋,目前充電寶召回工作需要一定時間過程,在此期間,有隱患產品一旦進入航空運輸環節,將對航空器、旅客及客艙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據7月2日央視新聞)
相關新聞視頻截圖
3c標識是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是為了保護消費者人身安全、國家安全及環境,依法實施的強制性市場准入制度。其實,民航局為了避免安全事故發生,禁止攜帶沒有3c標識、不合規範、不達標準的充電寶上飛機,大家完全可以理解。畢竟,全球民航的確發生了多起因充電寶引發的不安全事件,而國內的充電寶行業目前處於「震蕩期」,連頭部正規企業的產品都「翻車」了,民航方面謹慎一些也不為過,沒有什麼比安全更重要。
但是,消費者面臨的損失和困擾,也是實實在在的。相關通知6月26日發布,28日就實施,有些機場甚至提前實施,讓很多旅客措手不及。一直好好用著的充電寶,突然就不能帶了,只能丟了,消費者錢包受損,心裡還鬱悶,會集體上網吐槽也是情有可原。
深究根源,這場風波是整個充電寶行業長期野蠻生長結出的苦果。充電寶3c認證新規實行還不到1年,被攔在安檢門外的充電寶,多數是商家在3c認證強制實施前合法銷售的庫存商品,按照2到5年的正常使用周期,很多被棄充電寶根本還沒到退役的時候。頭部企業的產品頻頻出現自燃爆炸,電芯供應商大廠被曝偷換材料,釀成嚴重安全隱患,監管倒逼行業更新迭代,但最終卻要消費者為淘汰產品買單,怎麼說都說不過去。
更讓人擔憂的是,即便實施了3c強制認證,即便部分品牌已經在召回問題產品,但是充電寶的安全問題似乎並沒有得到完全解決。就在7月1日,西安一高校圖書館內,學生攜帶的羅馬仕充電寶在沒有使用的情況下突然自燃,幸好及時發現並滅火,沒有造成更嚴重的損失。據當事學生說,發生自燃的充電寶已經使用一年多了,並不在之前羅馬仕召回的型號中。近期,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通報移動電源質量國家監督抽查情況,不合格率佔比高達43.6%。這也難免引發消費者的質疑:有了3c標識的充電寶就一定安全嗎?花錢換了充電寶真能消除安全隱患嗎?
民航局對禁令作出了解釋,也強調,機場將對超過暫存期限的充電寶和旅客自棄的充電寶一同作合理處置,防止被私自處理後迴流市場,但是卻沒有提到,如何為旅客提供更多的服務選擇,盡量避免讓他們白白丟棄自己的財產物品。旅客為配合突如其來的新規已經犧牲良多,機場是否應進一步完善暫存和郵寄渠道,減少旅客損失?人與規則之間,善意和理解本就應該是相互的。
長期來看,新規要更絲滑地落地,需要每個人的理解和支持,更需要表達出尊重和善意。行業安全升級的成本和風險,應該由整個產業鏈條來承擔,而不是全部轉嫁給消費者。如何解決充電寶召回過程中消費者寄回難、處理難的問題,是否能出台更合理的置換和補償方案,以及如何解決旅客在機場的充電需求等,都需要有一個明確的說法。
這些問題,或許不是某一個部門能夠解答的,各相關部門不能「自掃門前雪」,要形成聯動機制,建立規範流程,給消費者一個明示,讓大家能感受到公共政策的溫度,也能更好地托舉新規平穩落地,在保障安全的同時,切實維護好消費者的權益。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