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賀晴
小米汽車近期正陷入「退定」風波。
近日,部分小米su7 ultra用戶對選配的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提出質疑並要求退定。5月12日,一名下定了su7 ultra並選配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的鎖單用戶孫琦(化名)告訴時代財經:「選配的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需要加價4.2萬元,但其實際功能與宣傳不符。」
根據今年2月26日小米汽車官方發布的「答網友問」,碳纖維前艙蓋完全復刻小米su7 ultra原型車,採用相同的空氣動力學設計,擁有2個貫穿風道,能實現前部空氣高效導流。
根據北京商報報道,網上有博主實測,將鼓風機對著挖孔機蓋吹風,結果紙巾沒有反應。此外,有車主拆解後發現,所謂「雙風道高效導流」碳纖維開孔,既無法有效引導空氣至剎車系統,也未能產生下壓力。目前該相關視頻已下架。
孫琦等部分鎖單用戶認為,高價選配的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實際功能並未實現宣傳中的效果,主張退定。據孫琦和另一位鎖單用戶徐果(化名)介紹,目前相關群里的人數在幾百人以上。另據媒體報道,已經有接近400名車主(准車主)集體要求退車。
5月7日,小米汽車在官方發布的「答網友問」中回應稱,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在滿足復刻外造型的需求之外,還提供了部分氣流導出和輔助前艙散熱功能。小米汽車對此前信息表達不夠清晰深表歉意,並提出以下措施:對於未交付的訂單,提供限時改配服務;對於已提車和在本次限時改配結束前選配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的鎖單用戶,將贈送2萬積分。
5月13日,孫琦告訴時代財經,其了解到有小米汽車交付人員稱:如用戶想提車,可在60日內,聯繫溝通繼續生產;若超出60日未能溝通申請繼續生產,則視無提車意願,屆時再協商取消訂單相關事宜。
不過,孫琦認為,「20000的積分,好比歡樂豆。」孫琦告訴時代財經,目前的方案也未明確60天後可以退定金,在無法退定的情況下,自己不打算提車,或許會考慮起訴。
5月13日,時代財經就小米汽車是否有進一步的解決方案,對於上述博主測驗有何回應、以及上述交付人員說法是否屬實向小米汽車方面發去採訪問題,截至發稿未獲得回復。
圖片來源:小米汽車
4.2萬元選裝的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受質疑
「最後呢,就是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這是一款新豪車,你們確認能開去上班嗎?真的不需要我們精心設計的電動前備箱嗎?大家真的要買嗎?」2月27日晚,小米su7 ultra上市發布會接近尾聲時,小米董事長雷軍介紹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這一配置,並這樣提問在場觀眾。
現場氣氛熱烈,雷軍話音剛落,「要」的聲音此起彼伏。雷軍在發布會上稱:「之前我們沒計劃,鑒於大家去年年底呼聲太大,我們內部爭論很激烈,我也很猶豫,最後還是下決定幫大家開發,但是進度有點來不及,需要晚兩個月交付,有點小貴,有點小貴。」
這個讓雷軍重複兩遍「有點小貴」的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選配價格為4.2萬元,且交付等待時間更長。
據小米汽車官方介紹,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採用了行業領先的熱壓罐工藝製作,和很多超跑車型工藝相同。不僅需要6小時高標準工藝的人工鋪貼,還需要6小時的熱壓罐保壓成型。目前原廠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一套模具一天僅可生產一個合格產品,外觀質量、工藝和原材料成本都遠超第三方仿製改裝件。
今年2月26日,小米汽車官方提到,碳纖維前艙蓋完全復刻小米su7 ultra原型車,採用相同的空氣動力學設計,擁有2個貫穿風道,能實現前部空氣高效導流。因此,大家看到在2月27日小米su7 ultra上市之時,該碳纖維前艙蓋便作為可選配置推出,並明確全系可選原色碳纖維。
被拉滿期待值的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成為小米su7 ultra的賣點之一,也頗受用戶追捧。據雷軍在3月2日的直播中介紹:「這3天嚇了我一跳,63%的人選擇了開孔前艙蓋。」
徐果告訴時代財經:「一開始我看了su7 ultra的紐北視頻,覺得這個車很帥,樣子是原型車。但是第一場發布會ultra的形態並沒有原型車的挖孔形態,所以我當時沒有考慮。正式發售的發布會上,雷總說為了我們客戶的訴求特意加了挖孔版本。而且我去了線下門店,我問能不能買max版本然後改這個外觀套件,店員也說挖孔內部結構也改不了,所以我最後才選擇了挖孔版本。」
孫琦則表示,消費者買此車,一是提供情緒價值,二是支持國貨,三是雷軍宣傳挖孔版和紐北挖孔前艙蓋一樣。
今年3月2日,雷軍曾發微博稱:「碳纖維前艙蓋,不僅改了外觀件,內部結構也改了,雙風道直接導向輪轂,支持輪轂散熱」。不過,6小時後,雷軍重新編輯了該條微博為:「碳纖維前艙蓋,不僅改了外觀件,內部結構也改了。」刪除了「雙風道直接導向輪轂,支持輪轂散熱」這一表述。
而在5月7日,小米汽車的官方回復中,其強調: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在滿足復刻外造型的需求之外,還提供了部分氣流導出和輔助前艙散熱功能。
小米汽車同步給出的解決方案是:
1、對於未交付的訂單,我們將提供限時改配服務,可以改回鋁製前艙蓋。不過,改配成功後,車輛將以改配成功時間為起點重新安排生產計劃和計算預計交付時間,不可退回改配前的配置及交付順序。
2、對於已提車和在本次限時改配結束前選配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截至5月10日23:59:59前)的鎖單用戶,我們將贈送2萬積分以表誠意。
孫琦並不認可這一解決方案:「賠償2萬積分相當於歡樂豆。而改配需要重新排隊,等待時間可能長達30-40周。」
孫琦告訴時代財經,無法退定的情況下,自己不打算提車,會考慮起訴。「我的訴求是小米汽車把定金退回。」徐果表示。
「目前,小米汽車官方還沒提出新的解決方案。5月13日,我了解到群里有準車主表示,其相應的交付人員稱:基於當前現狀,您的訂單我們不會繼續生產。如您想繼續提車,您可在60日內,聯繫我們溝通繼續生產;若超出60日您未能溝通申請繼續生產,則視您確實無提車意願,我們再協商取消訂單相關事宜。」孫琦告訴時代財經。不過,孫琦認為這一方案沒有明確表明60天後可退定金。
5月13日,時代財經就上述交付人員說法是否屬實向小米汽車方面發去採訪問題,截至發稿未獲得回復。
退定訴求是否有法律依據?
准車主要求退定的訴求是否有法律依據?廣東大同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朱永平5月13日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用戶訴求的依據是小米到底構不構成虛假宣傳。若用戶基於虛假宣傳作出購車決策,符合《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條「重大誤解」情形,可主張撤銷合同並返還定金。
另據紅星資本局援引北京京師(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林威觀點:「虛假宣傳行為的認定標準主要在於經營者是否利用廣告或其他方法對商品或服務的關鍵信息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在判斷是否為虛假宣傳時,需要綜合考慮廣告或宣傳的整體效果,以及消費者可能產生的合理理解。如果廣告或宣傳中的信息足以使消費者對商品或服務產生誤解,並因此作出購買決策,那麼這種宣傳就很可能被認定為虛假宣傳。」
此外,5月初,小米su7 ultra限制1500匹馬力的話題也引發熱議。小米汽車5月7日回應稱:「之前我們推送的更新版本中『排位模式』功能添加了解鎖條件,給部分用戶帶來了困擾,對此,我們深表歉意。收到大家反饋後,我們高度重視,已暫停了這次推送。」
3月底,小米su7發生高速事故,該事故引發業內及外界對於「智駕」安全及宣傳的廣泛討論。目前,事故還未有最新進展披露。不過,5月初,小米汽車更改了新車訂購的宣傳頁面,將原來的「智駕」字樣改為了「輔助駕駛」。
據了解,小米汽車4月的交付量首度出現環比下滑。據小米汽車官方數據顯示,4月交付量為2.8萬輛,環比下降3.4%。此次事件核心的小米su7 ultra則是今年2月27日上市,是小米汽車目前最高端的車型,售價為52.99萬元起,其上市次日大定訂單就突破15000台。
5月10日,雷軍發布微博坦言過去一個月是創辦小米以來最艱難的時間。他稱:「過去一個多月,是我創辦小米以來最艱難的一段時間,情緒比較低落,取消了一些會議安排和出差計劃,也暫停了一段在社交媒體上的互動。過去這幾年一直很忙,這段時間反而可以靜下心來,仔細思考,確實有一些收穫……」
圖片來源:雷軍微博截圖
有粉絲對雷軍和小米汽車表示支持與理解。5月10日,福建首台挖孔版小米su7 ultra車主發微博稱,「小米su7 ultra讓我體驗到科技魅力,也知道背後研發的不易。」
艾媒諮詢首席分析師張毅向時代財經表示:「坦率來講,小米的營銷應該說是非常成功的。尤其在手機時代,當然小米在汽車時代也獲得了一定成功。但是我覺得中間可能還是忽略了一點,汽車工業與手機等數碼產品仍然存在差別。在汽車行業,越高明的營銷一旦『翻車』所帶來的副作用剛好也是成正比的。」
朱永平還提到,建議車企還是要更加註重「宣傳合規審查機制」,關鍵性能參數需經技術、法務、外部檢測機構三重驗證。對於選裝件,應提供實物展示或3d結構透視圖,避免「雲賣車」風險,充分保障「用戶知情保障」。
張毅認為,車企只有用紮實的品質去贏得消費者的信賴。「一方面我們不能否認資本和營銷在汽車行業裡面的關鍵作用。但是,恰恰不能踩在紅線,以產品為代價去置換。我相信小米也好、雷軍也好,本質上都很努力,也希望通過紮實的基本功去把產品做好、增強競爭力,扎紮實實打好基礎、進行積累,但是這也確實需要沉澱和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