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記者 田柳 報道
圖源自漢桑科技公眾號
4月3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於同意漢桑(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的批複》,漢桑科技掛牌上市已觸手可及。自2023年6月,ipo申請被正式受理起,漢桑科技就持續處於爭議的中心,引起市場矚目。
創新能力備受質疑
根據招股書,可以發現漢桑科技曾在ipo之前突擊申請專利,這一操作被質疑是為了滿足創業板上市指標。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4年1月,漢桑科技共有境內外合計86項專利,其中包括35項發明專利,且全部為2020年後申請,此前公司發明專利數為零。並且與同行可比公司,如歌爾股份、通力股份等存在一定差距。
公司給出的解釋為,前期專註於業務拓展,未重視專利申請工作,並且部分研發成果通過技術訣竅保密的形式進行保護。2020年開始規劃a股上市,其在學習上市的相關條件及流程的過程中逐漸意識到申請專利保護對公司長期發展和上市的重要性。
對於漢桑科技創新能力的質疑不僅體現在專利數量上。從招股書中還可發現,2022年,研發薪酬支出及股份支付金額大幅增長,並且報告期內,薪酬支出及股份支付占研發費用的比重均超過90%,被深交所質疑「研發實質為員工薪酬支出」。
大客戶依賴症日漸「惡化」
漢桑科技對德國客戶tonies gmbh的依賴程度逐漸加深。
2021年至2024年,漢桑科技對tonies gmbh的銷售金額占營業收入比例直線攀升,分別為29.08%、34.41%、41.77%和52.87%。且雙方合作僅圍繞一款智能互動早教機產品,若終止合作,漢桑科技近半數營收將面臨損失。
漢桑科技列舉出同期同行業可比公司第一大客戶銷售收入佔比的平均值分別為37.24%、40.95%、47.11%和55.35%,稱公司第一大客戶集中度水平整體低於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值,認為「對tonies gmbh收入集中度較高具有合理業務原因且符合行業慣例,具有合理性」。
根據招股書,漢桑科技預計在未來一定時期內仍將存在對tonies gmbh銷售收入佔比較高的情形。這種對大客戶的高度依賴也使得漢桑科技不得不面臨諸如匯率波動和關稅壁壘等系統性風險。
對外是大客戶的依賴風險,對內是存貨餘額高卻堅持擴產。漢桑科技在首輪問詢回復函中稱:本次募投項目主要為公司現有的高性能音頻產品、創新音頻和aiot智能產品的擴產。
漢桑科技擬投入2億元用於年產高端音頻產品150萬合套項目,3.27億元用於智慧音頻物聯網產品智能製造項目。但在2022年末、2023年末及2024年末,公司的存貨賬麵價值分別為3.39億元、2.7億元和2.66億元,占流動資產比例分別為29.62%、26.40%和19.02%。
此外,2022年至2024年,漢桑科技的存貨周轉率分別為2.63次、2.38次和3.66次,顯著低於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均值。綜合來看,若未來市場需求不及預期,上市後增加的產能是否能夠被順利消耗,也值得被長期關注。
募資合理性被拷問
漢桑科技財務報表中還存在多項勾稽異常。2022-2024年,漢桑科技凈利潤分別為1.88億元、1.36億元和2.54億元。同期經營活動凈現金流為4.13億元、1.02億元、3.15億元,波動較大且與凈利潤增長趨勢背離。
尤其是2022年,現金流較上一年出現大幅增長,又於2023年出現驟降。漢桑科技解釋為「主要系2023年受全球宏觀經濟復甦不及預期等因素影響」。但在招股書中可以注意到,2022年,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提升至10.09次,2023年又降至8.41次,波動較大,也因此被市場質疑通過放寬信用政策快速提升銷售收入。
規範運作存在硬傷
漢桑科技於2020年、2021年通過子公司分紅約5.7億元,實控人王斌夫婦分得約4.75億元。此次ipo擬募資10.02億元,其中2.88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一面將利潤分光,一面是募集資金補充現金流,如此矛盾的操作使得市場開始懷疑其募資的合理性。
另外,根據《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管理辦法》,發行人最近三年不得存在資金被控股股東佔用情形。而在2020年,漢桑科技實控人王斌夫婦曾佔用公司資金1.2億元,雖已通過分紅歸還,但未支付合理資金占用費,涉嫌變相侵佔中小股東利益。
實控人之一的王斌與好友季學慶簽訂了對賭協議約定:若ipo失敗,需以「年化8%利息」回購股份。儘管招股書聲稱對賭已解除,但該條款在ipo終止後將自動恢復,構成潛在股權糾紛風險。
漢桑科技的上市之路已經走到最關鍵的階段,能否成功闖關,仍需市場和監管部門的檢驗。即便順利掛牌,如何化解客戶集中度過高的系統性風險、提升存貨周轉效率、平衡股東利益與公司發展,仍將成為橫亘在漢桑科技面前的長期課題。
歡迎您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及時刊發。海報新聞北京報料熱線:010-64004224,報料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