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程焦慮」和「補能速度」一直是許多有意購買純電動車卻猶豫不決的消費者所擔憂的問題。各大汽車廠商也在不斷尋求技術創新,以解決這兩大難題,畢竟燃油車目前所佔市場份額還很多。

數據顯示,2024年狹義乘用車零售總量達到2289.4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約為1090萬輛,佔比高達47.6%。儘管銷量持續增長,但要徹底超越燃油車,仍需進一步提振國民信心。在這項重任面前,比亞迪率先挺身而出,自年初提出「智駕平權」理念後,又推出了「兆瓦閃充」技術。

3月17日,比亞迪召開超級e平台技術暨漢L、唐L預售發布會,會上講了很多,但核心的信息就一點:「核心三電全維升級,實現電動化深度整合」。其中便觸及了如何攻克制約用戶體驗的首要難題——充電焦慮。

想要提高充電速度(功率),電壓和電流是關鍵,而比亞迪此次發布的超級e平台就帶來了行業首個量產的「全域千伏高壓架構」,把電池、電機、電源、空調等都做到了1000V,將電動車帶入千伏時代。
而全新發布的「閃充電池」,通過結構優化將電池內阻降低50%,加快電池正負極間電離子通行速度,將充電電流做到了1000A,根據P=UI的計算公式,可得其充電功率達到了一兆瓦(1000kW)。官方直言,在理想狀態下兆瓦閃充可實現「1秒2公里」,是全球量產充電速度的領先水平。

落地到實際,官方以全新的漢L EV舉例,在雙槍1000kW的強大充電功率條件下,可實現5分鐘補能400公里。以我同事那台1.6速騰為例,一箱油的城區續航也就四百多公里,加一次油差不多5分鐘。在相同的續航里程下,電動車的補能時間已與傳統燃油車不相上下,堪稱「油電同速」。

看到這裡,或許有人會說,這需要適配專用充電樁才能實現。確實,市面上常見的120kW國網快充樁難以達到這一速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比亞迪推出了雙槍充電技術,憑藉這一技術,快充樁可升級為超充樁,補能速度遠勝於單槍。

此外,比亞迪集團執行副總裁、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廉玉波明確表示:比亞迪自主研發的全球首款全液冷兆瓦閃充終端系統,其最大輸出功率高達1360kW,且計劃在全國範圍內建設4000多座「兆瓦閃充站」。

也就是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比亞迪的「兆瓦閃充站」會陸續落地,為超級e平台車型的補能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這可不是畫餅,從先前的e3.0到DM 5.0,再到天神之眼高階智駕系統,比亞迪都一一兌現,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比亞迪此次的「兆瓦閃充」技術也將如期實現,徹底打破電動車的補能瓶頸。
屆時,電動車的充電體驗將與傳統燃油車加油體驗無異,真正解決消費者的「里程焦慮」和「補能速度」問題,推動電動車市場進一步蓬勃發展。這樣一看,受傷的可不只是傳統燃油車了,換電市場也將迎來巨大挑戰。

最後,我們來談談「三電」技術中的另一重要環節——電機。相信許多朋友在提及電機時,會立刻聯想到小米V8s,其27200rpm的轉速在當時可謂獨領風騷。如今,比亞迪推出了30511rpm的驅動電機,這正是漢L EV所搭載的後驅電機。該單電機最大功率高達580kW,峰值扭矩可達5500N·m,其性能甚至超越了許多友商的雙電機驅動總成。
毫不誇張地說,比亞迪這次帶來的全新「三電」技術,對於整個車圈而言無異於一場大地震,無論是賬面數據,還是落地到實車後反饋的數據,都足以讓人為之側目。當然,正如我們此前所述,在這場技術盛宴之後,受衝擊最大的無疑是傳統燃油車和換電市場,因為它們引以為傲的補能速度正逐漸被比亞迪所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