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6日下午,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在杭州舉辦了「醇氫電動技術與應用」高端研討會。

會議邀請了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監事長、商用車碳中和協同創新平台專家委員會主任、電動汽車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李開國、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郝春曉,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董事長周建群,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許敏,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教授葛蘊珊,華中科技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蔣炎坤,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主任鄭平,浙江大學能源工程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許滄粟,威孚高科總工程師、技術中心主任李剛等知名行業專家、企業家,以及來自政府主管部門、規劃單位、行業組織、科研機構以及相關企業代表出席,包括上海城建交研院、玉柴機器集團、中汽科技、G7 易流、沃爾沃卡車、佩卡中國、梅賽尼斯、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高端裝備處、高新金投集團、濱江區科技局、濱江區經信局、濱江區物聯網產業園、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等。
會議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秘書長師建華主持,以「低碳商用車技術路線多元化與醇氫電動技術」為主題,聚焦低碳交通綠色物流發展現狀;低碳商用車應用場景和補能問題;增程電動汽車的發展現狀和趨勢;醇氫電動汽車最新技術進展和市場推廣情況;醇氫電動汽車節能、減排、降碳路徑;醇氫燃料補能設施建設情況;甲醇在新能源建設中的價值和發展前景等相關問題展開了演講和討論。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秘書長師建華

醇氫電動汽車在新能源商用車領域具備競爭優勢
商用車的使用場景複雜,決定了其新能源技術路線的多樣性。醇氫電動作為一種甲醇增程技術路線,技術和供應鏈方面已經成熟,在新能源商用車領域已經具備競爭優勢,也得到了市場使用方的充分認可。
目前醇氫電動技術已經可以實現1升甲醇燃料發電2.2度,補能成本低於直接充電。購置成本比氫燃料電池和純電動都大幅減少,未來隨著規模的擴大,成本仍有較大下降空間。醇氫電動商用車裝車電池電量的減少提升了整車的載重量,提高了物流收益,在低溫工況下的優良性能,徹底解決了電動商用車在寒區使用和續駛里程問題,提高了出勤率和可靠性,所以醇氫電動的經濟性和功性能給商用車用戶提供了另一種選擇。目前已投放車輛的實際使用情況也得到了市場的充分肯定。通過產業鏈的協同攻關,甲醇燃料原有的溶脹、腐蝕、磨損也都得到了有效解決。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監事長、商用車碳中和協同創新平台專家委員會主任、電動汽車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李開國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郝春曉

醇氫電動在補能方面的優勢也非常突出,甲醇在常溫呈液態,制儲運加所需的設備設施與柴油高度相似,為高效建設補能基礎設施和傳統補能企業轉型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的方案。
甲醇作為煤基清潔燃料,主要排放指標可以直接滿足國7標準。中國甲醇產量佔全球60%,可以完全實現自給自足。所以商用車應用醇氫電動技術將大幅減少我國的對外石油依賴。

促進新能源汽車平權 促進醇氫電動汽車的發展
增程電動汽車是國家認可的新能源汽車。但醇氫電動汽車作為使用甲醇燃料的增程車型,在環保准入、路權、以舊換新補貼等方面仍未享受到與純電、氫燃料電池等技術路線相同的政策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府和用戶對醇氫電動商用車的認可度,間接提高了推廣成本。
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突飛猛進,2024年國內商用車的新能源滲透率已接近了18%。但是後續推廣面臨著兩大挑戰:
一是重型車是新能源化的短板,特別是長途幹線物流及客運用車,目前主流技術路線還無法從技術性能上完全滿足;二是補能基礎設施的數量和布局尚無法支撐純電和氫燃料電池商用車的應用,無論是充換電還是加氫站建設、運營都存在難點。而醇氫電動恰恰可以解決以上短板,從而助力新能源商用車快速推廣。
在確保汽車行業實現雙碳目標和綠色交通節能減排大目標的前提下,應該充分考慮商用車作為生產工具的特性,一方面要滿足複雜場景和工況的技術需求,另一方面滿足經濟性和降低產業轉型成本的要求。所以在商用車領域,應給予不同新能源技術路線同場競技的公平市場環境,實現新能源汽車平權,讓市場認可的技術和產品得到充分的發展空間。
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許敏

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教授葛蘊珊

擴大醇氫朋友圈 增進行業認知 共同推動醇氫電動汽車發展
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整車和供應鏈企業加入醇氫電動商用車、工程機械的開發和應用中,但是主要整車產品供應方還是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過去20年,從甲醇內燃機到醇氫電動,吉利汽車和遠程累計投入超過200億,把醇氫電動汽車推進了產業化階段,已經取得的巨大進步值得行業去支持和關注。未來醇氫電動產業鏈相關方應該圍繞客戶痛點、市場需求、政府管理部門的關注點,以更開放的態度,更多樣化的合作方式,更系統的溝通與宣傳策略,擴大醇氫朋友圈。
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董事長周建群

華中科技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蔣炎坤
首先是提升全社會對醇氫電動的認知,讓公眾知道新能源汽車除了電動、氫燃料電池、插電混動、燃油增程之外還有醇氫電動,同時對「醇氫」做出明確定義和解釋,避免混淆,名正則言順。其次是徵得市場的認可,特別是針對醇氫電動擅長的場景和車型,如長途幹線物流、城間客運、公交、城建、重型貨車,以及醇氫電動適合的區域,如東北、西北、華北和風光電富集區域,開展精準宣傳和推廣工作。第三是促進產業協作,吸引整車、供應鏈、補能等企業深度參與,共同做強市場,為參與方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第四是尋求政府主管部門的認可和支持,明確醇氫電動的新能源汽車地位,獲得公平的市場機會,為地方提供新的產業機遇的同時,加速推動中國商用車的新能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