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針見血,句句戳心。
從汽車修理工一路走到集團董事長,曾慶洪是中國汽車行業中名副其實的「爽文男主」。
這樣的經歷為他帶來了什麼?是洞察世事的目光,也有平易近人的性格。更重要的是,這段「草根逆襲」的經驗,讓他成為了汽車行業內為數不多敢於說「真話」的人。

2021年,面臨退休的曾慶洪宣布再次續任,能夠看到廣汽集團自下而上的喜悅——在疫情打擊、中國汽車市場震蕩變革的4年時間裡,廣汽集團的主心骨還在,一切就都有可能。
2025年開年,該來的終究來臨,隨著廣汽集團董事長變更公告的宣布,這位2005年走馬上任廣汽集團總經理、並逐漸升任董事長的老將,正式把交接棒遞給了多年的戰友馮興亞。

隨著曾慶洪的退休,汽車行業亦將面臨「老兵凋零、新老接替」的景象,這雖是歷史演變的必然,但老兵們仍然值得銘記,尤其是新人在面向新時達、新趨勢時,更應當謹記老人的警示。
而在任廣汽集團高層的這20年時間裡,汽車有文化也節選了曾慶洪留下的20句「真話」,一作回憶,二作勉勵。
1、「廣汽上市不是為了圈錢,是為了建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企業制度。」——2005年。
國企改制,改的是制度,丟的是飯碗。而廣汽集團作為國內最早一批進行改制的汽車國企,大膽引入了萬向集團公司、中國機械裝備(集團)公司、廣州鋼鐵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市長隆酒店有限公司四家企業(其中萬向和長隆均為民營企業)作為戰略投資者和發起人。
此舉為廣汽自主板塊當年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當然也在此後20餘年塑造了廣汽更加靈活的市場策略與戰略應對,為其「千億航母」奠基。
2、「廣汽從來不是跨國公司的附庸。」——2006年
當年,依賴合資品牌供血是汽車企業普遍的發展思路,自主品牌如何進一步發展則是熱門的課題。對此,曾慶洪拋出不同的觀點,認為「自主創新不能一刀切」,同時「平等的市場環境和競爭的環境」對於自主品牌而言才是真正的公平。他改變了傳統的合資合作過程中與合資的博弈關係,以整體的利益而求自主的發展。
3、「先做品牌,不求大而求強。」——2007年。
聚焦於當時的競爭環境,他在2007年進一步指出自主品牌的通病,即在銷量、品牌等等層面的功利性追求,反而提出「不要為了開發而開發」,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競爭為導向的發展模式。
4、「汽車行業的發展,除了要有『經濟性管理』的政策法規進行調整外,更重要的是要有社會性管理的政策法規相配套。」——2008年
2008年,曾慶洪將目光進一步聚焦到了中國汽車的發展環境上,針對「缺乏社會學管理」的提出了汽車主管「婆婆」太多、管理職能重複、消費者權益保護不足等五大問題,一定程度上助力了中國汽車管理法規的完善。
5、「戰略與管理是企業的根本。」——2009年
在合資繼續掌控話語權大的年打的,大多數車企將目光聚焦於技術之際,曾慶洪一針見血地指出「戰略決定企業的發展方向,管理關係著整個企業的發展」,推動廣汽集團深入到體系改革當中,打造更健康的合資關係與自主發展模式,為中國車企建立表率。
6、「中國比任何國家都更急需推廣新能源車。」——2010年
毫無疑問,廣汽集團今日在新能源上的領跑以及成功,源於廣汽人在十餘年前就已重視到了新能源汽車的作用,並投入到相關技術的研發當中。
7、「做汽車的人更應該有一顆平常心。」——2011年
2011年,國內汽車風口初現,無論是私家車消費的起步,還是SUV的興起都鎖定在了這一時間節點,如面對私家車,曾慶洪認為:「我國的私家車發展正處在初始階段,但從現狀來看,我們面臨的問題並不是我國能否進入私家車時代,而在於對汽車進入家庭的程度和速度的把握。」
以平常心待之,超脫市場本身,才能尋找到更適合企業的發展路徑,而這句話,在如今智能汽車持續興起的今天依然見效。
8、「做自主品牌要沉得住氣。」——2012年
對比希望,曾慶洪總是願意先看到困難所在,2012年在中國汽車規模持續上漲之際,曾慶洪卻看到了城市建設與基建的緩慢以及汽車品牌野蠻成長等相關問題,並提到「汽車工業不好搞,做自主品牌更要沉得住氣」。
彼時,他向自主品牌提出「企業不要急功近利,做自主品牌要能沉得住氣,踏踏實實把品質做好」,而在今天,歷史再一次上演。
9、「重組我第一個響應,我第一個上當。」——2013年
2013年的中國汽車市場,如同房市的高增長一般,埋下了無數的隱憂,首當其衝的是精細化管理以及市場化發展問題,對此,廣汽集團如同當年的改制一般,率先發起重組,通過重組、銷售網路的優化整合與技術創新等手段,為廣汽集團踏入世界500強奠定幾處,並開啟了2013-2018的「黃金五年」。
10、「做好自主品牌抓好技術是關鍵。」——2014年
這一年,合資股比沸沸揚揚,車企盼外資如久旱盼甘霖,在迅速飛越的市場規模面前,曾慶洪再次保持冷靜,並提出技術才是關鍵,再次保持人間清醒。
11、「強健自身與政府支持兩條腿走路。」——2015年
在特斯拉進入中國三年後,中國汽車市場開始湧現新勢力的身影。
面臨新的合作模式、新的全新思維,以及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曾慶洪認為:「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核心技術,努力塑造一批具有國際能力的企業和知名的品牌,最終實現我們國家的強國夢」。
12、「車企不做聯想要做蘋果。」——2016年
這一年,「軟體定義汽車」的聲音開始出現,面對大量車企尤其是新勢力湧向「蘋果賽道」,曾慶洪堅定地認為「傳統車企的競爭力和基礎,仍然是硬體,即汽車產品」,如IT領域的聯想,堅持做好硬體才是抗爭BAT的關鍵——比亞迪同樣也是這句話的信奉者。
而今天的消費者用錢包證明,「汽車仍然是汽車」,一切的附加值都應該建立在「汽車」這一概念之上。
13、「廣汽最大的挑戰是自己。」——2017年
今年,曾慶洪在變革中重新審視廣汽集團,他認為:「廣汽集團真正最大的挑戰應該是自己。我們自己的強項在哪裡?不足在哪裡?自己應該最清楚。我們不會去追什麼「大」,我們希望能夠「強」,大而不強,是沒有競爭力的。我們堅持保增長,調結構,滾動發展、質量、效益為先。」
而這一年,廣汽新能源(廣汽埃安前身)也正是註冊成立,標誌著廣汽集團在新能源領域邁出關鍵一步。
14、「技術和品質是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立足市場的根本。」——2018年
經歷了過去幾年對變革的判斷,廣汽集團堅定打好技術戰。而在中國汽車市場規模連續增長28年來首次下滑的2018年,廣汽集團研發投入達到48.89億元,同比增長62.8%,宣示著廣汽集團技術破局的決心,也印證了曾慶洪對技術的信念。
15、「國企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2019年
回顧曾慶洪在廣汽集團的任職期間,始終要求從內部進行改革,而2019年他則指出,國企改革勢在必行。同時,廣汽集團以身作則地進行體制改革,包含廣汽對總經理、副總經理的聘任實行市場化管理,以及薪酬也和市場接軌。
曾慶洪指出,「我們相信市場化,好的競爭環境可以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16、「新能源車企不能靠政策補貼,應該靠市場,靠消費者的選擇。」——2020年
這一年,廣汽集團繼續向市場化出發,廣汽埃安亦踏上混改之路,成為國企新能源的」頭號玩家」。
17、「強國應先『強芯』。」——2021年
晶元危機下,人人無暇自保。在此之際,廣汽集團發布了「中子星戰略」,將海綿硅負極片電池技術及超級快充電池技術作為核心產業。危機之間,廣汽集團亦開啟了全新的技術時代,「強芯」之意未嘗不是「強心」。
18、「我們在給寧德時代打工。」——2022年
在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的演講中,曾慶洪發表了如是的感慨。這句話明面上是自嘲,卻也揭露了汽車行業的震蕩與失速。
19、「車市告別高增長淘汰賽開始。」——2023年
20、「沒錢賺、沒有效益,企業不可能生存。」——2024年
最後兩句話,是曾慶洪臨近退休發出的兩句警句,雖已從退市的汽車企業中見到威力,但仍有待時間進一步發酵,因為價格戰仍在持續,其惡劣影響也仍在蔓延。
有文說
過去的20年,大約可看作是中國汽車的第一個黃金20年,2005年左右,合資潮的興起至如今合資企業邁入深度轉型,曾慶洪完整地參與了中國汽車歷史上的一個最為重要的周期。在這20年里,曾慶洪始終強調自主品牌的力量,重視內部的凝聚,以及「卧薪嘗膽、苦練內功」的精神,這成為了廣汽的底色。
馮興亞的接任,標誌著廣汽集團進入「全面轉型攻堅期」,新能源核心技術自主化、高端品牌突破、合資板塊煥新、全球化布局效率等要務,是「實戰派」的好戲,也是馮興亞即將率領廣汽集團前行的方向。
在其的廣汽三年「番禺行動」計劃里,馮興亞也曾提出通過四大改革舉措,五大保障,到2027年自主品牌占集團總銷量超60%,挑戰200萬輛的目標。可見,馮興亞的廣汽集團,將進一步成為自主的標識。(汽車有文化 歐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