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8年中國都蟬聯了德國最大貿易夥伴,該國在投資、原材料供應等領域離不開與中國的合作。不過,隨著此前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德熱度退卻後,德國政府一連對華下達兩項禁令,其先是叫停燃氣輪機業務賣給中國企業,現如今又將目光對準了部分中國通信企業。
(德國總理 朔爾茨)
根據德國政府與該國的主要移動網路運營商,已經達成的初步意向來看,此次針對中國通訊企業,主要分為兩個階段。其中第一個階段是在2026年之前,把中國公司製造的組件,從該國的5G核心網路里移除,重點打擊對象就是華為、中興兩家公司。
與此同時,德政府還提出,第二個階段,要完全清除網路管理系統中由中國製造的5G部件,時間限制在2029年年底,屆時中國製造商的天線、輸電線路和塔架部件等都將被「淘汰」。
但必須指明的一點是,德政府在移除中國5G組件的同時,其實也給該國新一代通信網路帶來巨大的損失。具體來說,就是根據德方電信的內部文件顯示,需要投入高達30億歐元的總金額,才能完成更換中企為其提供的所有部件。
(德國要移除中國5G組件)
更關鍵的一點是,上述的損耗還只是在更換設備方面的成本,如果德政府執意將中企的技術和零部件從該國的5G無線網路中移除,那預計這一過程將耗時5年。
而在這期間,由於直接大面積更換可能會導致大規模的服務中斷,因此德方就需要向公眾清晰的傳達原因,以及保障對德國用戶服務的保障措施。其次,在技術支持與人員培訓,德國電信運營商也需要接受新設備供應商的技術培訓。
此外,這樣也不利於提升德國本土網路運營商的競爭力。總之,就是德國的這項決定如果正式實施,那將面臨的不僅技術上挑戰重重,而且後果必然也是其難以承受的。而值得一提的是,德國內政部已經確認最終協議已簽署。
(德方叫停對華出口燃氣輪機)
要知道,由於技術可靠性還是安全性,中國通信企業新一代設備早已名列前茅。而這份可靠性,已經得到了全球的認證,截至目前我國累計建成的5G基站383.7萬個,佔全球比重達60%以上。
因此,德國執意以莫須有罪名,以所謂「安全風險」為由,移除5G網路華為等中國通信組件,並不代表這些技術和設備存在任何安全問題,而是德國處於意識形態的偏見,在該問題上不得不為美國馬首是瞻。
要知道,在上個月,就有知情人士透露稱,美國已經將中國三大通信運營商視為眼中釘,並對其進行「風險調查」,原因是他們覺得中國運營商利用雲服務和互聯網業務,竊取美國用戶和企業的敏感數據。
(北約峰會)
但明眼人都知道,這就是美國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對中國企業進行無理打壓。這樣的做法,在破壞國際經貿規則的同時,也損害了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消費者的權益。
同理,德政府現如今的做法,也必然會讓中德經貿合作關係蒙上一層陰影。值得注意的是,德國政府宣布這一項命令,是在北約華盛頓舉行峰會之際,這顯然更加證明德國此舉很大可能是受到了美國的影響。
當然,面對德政府的做法,中方對此已經表達了強烈的不滿,在指出中國通信公司為德國數字化進程做出貢獻的同時,也明確表態稱中方將採取必要措施維護中方企業的合法利益。
通過這件事,我們更加明白了一個道理,即發展才是硬道理,只有當中國的實力越來越強大,那才能無懼於美西方的任何小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