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入職大廠核心部門的程序員張琪在春招中看到了商機。他在社交平台分享大廠面試經驗、解析大廠最新面試題來引流,順便為諮詢大廠技術崗的畢業生推薦自己改簡歷、模擬面試的業務,單次收費30元-100多元不等。大廠春招多是秋招補錄,技術崗佔比雖高但競爭激烈,他的應屆生客戶想要快速掌握技巧,儘快上岸。
大廠重金求人的同時,一線城市專屬的技術人才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二線及以下城市,呈現技術下沉。老白早已沒有大廠及一線城市光環,在上海一家遊戲公司做了5年程序員後,2020年回到老家呼倫貝爾,入職一家網路安全公司。她告訴南都記者,目前,月薪與上海相差6000元左右。下一步,轉為業務崗後收入或可與上海持平。「公司每年都會有幾個從一線回來的同事。」
進入三月,互聯網大廠陸續開啟春招,開放校招、實習崗位的同時,在官網放出社招崗位。整體來看,業績回暖的大廠放出大量實習生崗位,對2025屆畢業生是重大利好。aigc熱潮下,各大廠招聘崗位不僅仍以技術崗為主,還設置專門招聘項目挖掘頂尖技術人才。此外,出海熱潮下,跨境電商搶人,不僅開出與大廠一拼高下的年薪,還急招小語種等相關人才。
以補錄2024屆學生為主
同時大規模招聘2025屆實習生
經歷近兩年降本增效後,互聯網大廠招聘在去年下半年的秋招季開始回溫,高調宣布招聘計劃,招聘規模較略顯冷清的2022年明顯增長。
不過,秋招向來是互聯網大廠搶人的重點時節,春招多為應屆生補錄或部門招聘。整體來看,今年春招,有大廠選擇小規模補錄,將招聘重心放在下半年。
南都記者根據各大廠招聘網站、官網發布的招聘規模統計發現,2月底至今,京東、快手、百度等陸續啟動春招,主要以2024屆學生補錄為主,崗位offer數量有限。
但與此同時,各互聯網大廠面向2025屆實習生開放大量實習崗位。3月初,騰訊宣布面向2025屆畢業生開放超5000個暑期實習崗位,較前兩年招聘規模有明顯增長,在招聘平台上一度衝上熱搜,引發討論。南都記者了解到,通過培訓、考核的實習生畢業後有望獲得留用的機會。
百度也為2025屆實習生提供了超過2000個實習崗位,支持反覆投遞,其中有大量ai相關實習崗位和豐富的大模型課程。職位分為技術、產品、專業服務與管理支持、政企行業解決方案和服務。南都記者統計,這些實習崗中,超過一半為技術崗,涉及大模型、自動駕駛、百度雲等業務。
位元組跳動的實習生招聘面向全體在校生,不限投遞次數、投遞時間,提供實習轉正機會。南都記者注意到,該公司面向實習生崗位共1338個,研發需求佔比達40%。
知名經濟學者盤和林告訴南都記者,大廠增加實習崗位是正常的人員迭代。大廠如今流向初創企業的人才較多,此前頻繁有大廠裁員新聞,是人才結構的優化調整。另外,隨著政策對平台經濟支持力度增強,今年大廠也想嘗試多元化經營。多元化不僅僅是業務的多元化,更是業務向全球延伸,實現出海發展。
技術崗佔比大都超50%
跨境電商年薪競爭力強
技術崗位在大廠春招中佔比依舊最高。阿里春季2025屆校園招聘,招聘研發、演算法、運營、產品、物流等多種類型崗位,技術類佔比超70%,海內外應屆畢業生可同時投遞多個崗位。騰訊此次在崗位類型方面,開放技術、產品、市場、設計、職能5個大類70餘種崗位需求,技術類開放崗位最多,佔比高達六成。
位元組跳動面向2024屆畢業生開放2次投遞機會。後端、演算法、前端、客戶端招聘量最大,研發需求佔比達60%。值得關注的是,非研發類新增30%招聘需求,銷售、運營、產品招聘量最大。
南都記者統計發現,快手面嚮應屆生的崗位中,演算法類和工程類兩大技術崗佔比達48%。暑期實習崗位中,多模態大模型演算法工程師-aigc、大語言模型演算法工程師、大模型演算法工程師-生成式ai等技術崗佔比同樣超40%。
百度面向2024屆畢業生招聘崗位中,技術崗佔比達53%。熱門崗位機器學習/數據挖掘/自然語言處理工程師、c++/php/go研發工程師、開發測試工程師等。
大廠的技術崗招聘也呈現出新趨勢。南都記者觀察,與其他大廠不同,拼多多春招面向2024屆應屆畢業生,按照業務場景開闢專場,啟動「多多跨境專場」「多多買菜專場」「技術崗內推」「管培生招聘」。其中,拼多多2024屆校招技術崗今年僅開放內推通道。南都記者注意到,拼多多官網的社招崗位中,2月份至今,無論出海還是國內電商業務,技術崗的佔比均較高。
不過,與其他大廠不同,美團春招與秋招一樣,繼續走大規模招聘的路線。美團2024年春季校招將招4000人。據了解,美團2022屆最終入職4640人,2023屆最終入職6246人,他們希望2024屆可入職7000人。
美團春季校招中,技術類崗位佔比同樣超過了50%,面向全球精尖校園科技人才的招聘項目「北斗計劃」持續招聘。
由此不難看出,互聯網大廠技術崗位佔比依舊走高,面試騰訊後端工程師相關崗位的陳可覺得今年競爭太激烈。「我投了qq、騰訊健康、客戶端,面試時被瘋狂拷問底層。崗位要求取決面試者卷的程度。也就是說,別人會的技術你不會,大概率就會被刷下。」他告訴南都記者,今年的目標是大廠上岸,尚未了解薪酬、核心業務部門,只要進騰訊就行。
陳可正是在社媒找到已入職大廠的張琪幫忙修改簡歷。張琪告訴南都記者,考公、考研失敗的同學加入春招隊伍搶機會,秋招大部分崗位已招了一波,春招補錄崗位有限,競爭十分激烈。面試中,大廠面試比較重視基礎,大廠實習經歷、參加過的項目等是加分項。
各大廠搶技術人才,為應屆生開出的薪酬有所不同,騰訊、位元組有競爭力,阿里有所下降。
一位參加百度、淘天、位元組、騰訊等大廠秋招招聘,拿到多家offer的研發工程師向南都記者表示,以自己面試大廠的前端、後端工程師崗位為例,應屆生一般較難拿到40萬的年薪,通常在35萬-39萬元之間。橫向對比來看,騰訊、位元組可開出40萬或以上年薪。同時,他在與大廠的薪酬談判中了解到,騰訊sp級別拿到40萬年薪+股票,最令人心動。「騰訊的年薪一直是這個水平,股票很有誠意。再加上騰訊前兩年招聘人數少,這個薪酬較有競爭力。」
他還提到,位元組也不錯,sp級別可拿到42萬年薪。百度給出了38.4萬元年薪,以及連續兩年發放6萬簽字費。快手、淘天和釘釘的年薪總包都在37萬元左右,阿里有所下降。此外,跨境電商shopee給出了42.7萬元年薪+3萬簽字費,有一定競爭力。不過,該受訪者並未透露自己最後的選擇,強調跨境是必選項之一。
淘天押注ai,重金求技術大牛
騰訊業績回暖,重新大量招人
大廠招聘的變化與戰略調整密切相關。自我改革之後的阿里,確定了「用戶體驗、ai驅動」兩大戰略,全面押注ai在ai電商時代尋找增量。招聘方面,淘天重金求ai人才。淘天去年11月即啟動t-star的頂尖人才招聘計劃,面向全球招聘技術人才,挖掘並培養下一代領軍人才。為挖技術大牛,淘天不僅採取定製化培養模式,還開出百萬起上不封頂的年薪。
南都記者在其招聘官網看到,t-star去年11月發布8個演算法工程師崗位,包括自然語言處理、視頻編解碼、多模態、計算機視覺等方向,今年未增加新崗位。職位描述來看,業務內容既有淘寶家裝ai設計師,也有基於淘天海量數據打造電商多模態大模型。
ai已是百度增長的新動力。百度2023年財報顯示,百度營收1346億元。凈利潤287億,同比大漲39%。營收和利潤均超市場預期。以ai驅動的百度相關業務正持續成長,文心大模型為其帶來新增長空間。招聘方面,除了校招和實習生招聘,去年12月底至今,百度發布了579條技術崗職位信息。熱度較高的招聘部門包括商業aigc組、政務ai原生應用研發組、數字人研發組等,大模型與各業務產品加速融合。
相比前兩年略顯冷清的招聘,大廠擴大招聘規模直接原因即業績回暖。以騰訊為例,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騰訊管理層表示,進入2023年,騰訊已從穩健收入增長轉為更快增長。三季度,騰訊廣告收入257億,同比增長20%。視頻號、小程序、小遊戲、搜一搜等業務推動支付、廣告和企業服務等業務增長。同時,騰訊全面擁抱大模型,超180個內部業務接入測試。多個新舊業務支棱起來,騰訊開始大量招實習生。
出海帶火小語種人才
用戶體驗運營管培生、翻譯急缺
跨境熱帶火小語種。春招開始之前,加速出海的拼多多即專門開設小語種專場,多個部門熱招小語種人才。今年1月,拼多多招聘開闢小語種專場,消費者服務部、商品部、產品&市場部、渠道部四大部門共12崗位熱招,語種包括德語、義大利語、葡語、西語、愛沙尼亞語等。
具體來看,崗位涉及消費者服務專家、ai訓練師、海外客服培訓、海外客服供應商管理督導、小語種商品運營、小語種翻譯、海外kol媒介運營等,不同崗位對語言水平要求有所不同,部分崗位往屆、應屆、實習生均可。
南都記者注意到,上述熱招崗位中有語言類,分別是用戶體驗運營管培生(小語種),要求範圍內的一種小語種達到c1及以上。另一職位是小語種翻譯(上海),要求對應小語種語言相關專業。
值得關注的是,上述兩大小語種崗位均標出了「急缺」標識。同時,多多跨境的攝影師(視頻方向)、倉儲管理管培生(廣東)、招商運營管培生(廣州)均打上「急缺」標識。
「去年秋招面試了拼多多用戶體驗運營管培生(小語種)崗位,月薪在1.5萬以上。崗位工作內容涉及平台規則優化、海外客服公司對接等,對小語種的要求和運用沒有想像中高。」西班牙語專業的小琴告訴南都記者,周邊同學比較傾向於實體企業銷售工作。考慮到工作時長和城市,最終並未選擇上述崗位。
另一去年畢業的小語種學生向南都記者表示,跨境是熱門就業方向,本科不少同學選了跨境平台。也有部分傾向於到製造業做銷售,選擇外派到國外工作一段時間。
技術向二線及以下城市滲透
大城市程序員返鄉就業
計算機相關專業的應屆生一心想要進大廠,收穫高收入的同時,也想為簡歷鍍金,以便後期跳槽漲薪。
在上海一家遊戲公司做了5年程序員的老白選擇了返鄉就業,從軟體轉到硬體,入職呼倫貝爾的一家網安公司。
過去一年,求職側同樣呈現向二線及以下城市、藍領滲透的趨勢。2024年的春季,這一趨勢仍在持續。過往被視為「一線城市專屬」的產品、技術等職類的崗位候選人,越來越多出現在二線及以下城市。
boss直聘數據顯示,根據宏觀數據分析,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仍然是技術類崗位非常重要的來源,杭州、廣州、成都、武漢等城市也形成了相當的規模與氣候。2024年春節後東莞、溫州、南昌等城市也有較為明顯的漲幅。在二線及以下城市,從職類維度看,測試工程師、數據分析師、app開發等相關職類需求增量較大。
老白因無法忍受大城市的快節奏、孤獨等回老家,第一份工作是她的前單位。「回去之後繼續做程序員,後來跳槽到更有前景的網安公司做運維,從整日與電腦打交道變成了與人社交,跨度有點大。」老白告訴南都記者,轉型大,收入也在上漲。目前,月薪與上海差6000元,但身邊有家人朋友。近期準備轉到銷售崗,工資將會與上海做程序員時持平。
她所在的網安公司,每年都會新增幾個從一線返鄉的員工,大多是網安行業,跨度不大。不過,如果看到大廠春招的信息,她還是會點進去,了解下網安行業頭部大廠最新的技術和產品。
對於技術下沉趨勢,boss直聘相關負責人告訴南都記者,無論是傳統企業互聯網化的必然趨勢,還是地方發展「專精特新」企業及促進技術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的帶動,都在擴大技術類崗位的缺口。另外,隨著新一代與移動互聯網同步成長的創業者的出現,非互聯網行業的新成立公司也會更關注技術方面的人才儲備。
上述負責人還表示,需要注意的是,技術下沉現象的產生並非一蹴而就的過程。一線城市仍然擁有獨特的優勢,包括更多的高端科研機構、創新企業以及更為成熟的產業生態系統。此外,二線及以下城市在發展技術產業時,也要面對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和創新環境等方面的挑戰。建議技術人員在考慮「下沉」問題時,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再做決定。
統籌:甄芹 田愛麗
采寫:南都記者 黃培 徐冰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