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湃觀察 | 換電擴圈,睿藍受益

2023年12月01日19:00:14 科技 2539
汽湃觀察 | 換電擴圈,睿藍受益 - 天天要聞

換電,這個曾經充滿無數爭議的技術路線,在2023年的初冬,迎來了春的氣息。

在中國車市乃至全球範圍內最堅持換電路線的品牌,蔚來,在宣布將開放自己的換電技術和體系之後,短短十天內與兩家自主車企達成了戰略合作。11月21日,長安汽車宣布與蔚來達成換電業務合作協議;8天後的11月29日,蔚來的換電「朋友圈」又增添了另一個重頭好友——吉利汽車。

汽湃觀察 | 換電擴圈,睿藍受益 - 天天要聞

根據公開信息,蔚來將與長安和吉利在換電電池標準、換電技術、換電服務網路建設及運營、換電車型研發等展開合作。

過去,換電技術的最大痛點。就在於基礎建設成本,在電動車滲透率偏低的環境下,這種高投資成本的營運模式難以行得通,一般單個換電站的投資成本就要數百萬人民幣,比起一個數千元的充電樁有著巨大差距。更重要的是,不同的品牌在介面、協議、電池一致性方面存在巨大差異,因此難以共用換電站,這就意味著每一個採取換電技術的品牌,都需要獨立建設大量的換電站,巨大的投資額不僅拉長回報期,更可能成為耗盡品牌發展的黑洞。

汽湃觀察 | 換電擴圈,睿藍受益 - 天天要聞

正因為此,換電技術在過去十餘年間,雖然有著蔚來這樣的「新勢力」領跑者大力推進,但始終飽受質疑。而近年來隨著高壓快充技術的發展, 換電模式在補能體驗上的優勢也面領著衝擊。特別是對於一些中小品牌,換電模式既是差異化競爭的優勢,但同時也在成本上成為一把高懸的利劍。

然而隨著電動車滲透率的提升,換電技術發展的「奇點」似乎已經近了。發改委近年來強調推廣「換電、車電分離」的概念,鼓勵能夠換電的純電動車型,並在電動車補貼的售價限制上,豁免有換電模式的車輛,可見國家對換電模式相當的重視。

汽湃觀察 | 換電擴圈,睿藍受益 - 天天要聞

而在長安、吉利先後與蔚來達成合作後,換電技術的痛點有望通過均攤成本、強強聯合、技術聯盟等方式解決,換電技術的熱火再度熊熊燃起!

而在吉利與蔚來的合作背後,一個此前不太被人熟知的名字,卻突然關注度飆升——它就是睿藍汽車。

睿藍,其實是由吉利和力帆合資成立的一家公司,在2022年初確定了睿藍這個品牌名字。該品牌專註於新能源汽車領域,但與其他新能源品牌頗有區別的是,睿藍的產品路線主要是面向入門市場的換電出行。

汽湃觀察 | 換電擴圈,睿藍受益 - 天天要聞

易易互聯換電站

在吉利控股體系中,睿藍汽車是換電標準的核心推動者。實際上,早在「力帆時代」,就已經開始對換電技術有所投入和規劃,吉利控股旗下易易互聯也在營運車換電市場深耕多年:截至目前,易易互聯已在重慶、杭州、廣州、天津、濟南、武漢、西安、瀋陽等超30個城市布局和運營超300座換電站,為5萬輛計程車、網約車提供換電服務,單車日均換電次數達到1.9次。

對於睿藍汽車來說,此前換電體系主要聚焦於B端市場。今年,睿藍汽車也通過睿藍9、睿藍7等全新家用車型,發力C端市場。上市僅一個月時間,10月銷量達到3546輛,睿藍的C端戰略已經初戰告捷;而此番吉利與蔚來的攜手,更有助於在戰略合作過程中為睿藍汽車提供核心推動力。

汽湃觀察 | 換電擴圈,睿藍受益 - 天天要聞

汽湃傳媒在上個月就曾經試駕過睿藍7車型。基於GBRC水晶架構平台的這輛新車,不僅有著11.77-17.37萬元的親民價格,更同時具備15萬續航600公里、後置後驅、後五連桿、20萬以內配激光雷達版本等「人無我有」的技術優勢。此外,在智能化層面,睿藍7更搭載國內首款車規級7nm座艙晶元——龍鷹一號,同時2.5K 15.4英寸中控大屏、9.2英寸LED數字儀錶,以及50英寸的AR-HUD所組成的「大尺寸三屏」,也在同級別車型中擁有更好的科技氛圍。

在硬實力上有著吉利加持,並不弱於同級競品的睿藍,一旦再乘上蔚來換電技術的東風,迎來一波市場熱度和知名度的「暴漲」,可謂大有可能。

汽湃觀察 | 換電擴圈,睿藍受益 - 天天要聞

而在蔚來換電朋友圈成功擴圈之後,通過成為能源網路的基礎設施和換電行業標準的建立,蔚來-吉利-長安的換電大聯盟初具雛形,有望為換電技術路線實現類似中國高鐵路網的發展模式——換電技術實現更大規模的普及和落地後,自然能夠進一步推動蔚來、吉利、長安通過換電盈利,進而統一電池尺寸、電池容量和換電效率等標準,而這不僅有望凝聚起行業共識,也將在消費者心理層面建立起對換電技術更大的信心。

德不孤,必有鄰。堅持換電技術多年的蔚來、睿藍,以及未來也可能加入這個「朋友圈」的北汽、上汽,事實上都已經得到了更多的關注與認同。換電技術的前景,也隨之愈發明亮起來。

憑藉換電商業模式實現市場突圍,並且成功的在C端市場站穩腳跟,對於睿藍汽車來說,前途可期。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長安與東風重組新進展:朱華榮稱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 - 天天要聞

長安與東風重組新進展:朱華榮稱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

2月9日,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股份(00489.HK)同步發布了控股股東「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的信息。長安汽車的控股股東是兵裝集團,而東風集團股份的控股股東是東風公司。隨即,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這兩家汽車央企將合併重組,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送考下鄉,2025年考駕照不難了 - 天天要聞

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送考下鄉,2025年考駕照不難了

電動車加強管理以後,要求機動車類型的車輛需要持證上路,但是老年人考駕照卻受阻,一方面有年齡的限制,另一方面偏遠山區考駕照不方便,所以在2025年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同時推出送考下鄉服務,還進一步的降低考駕照的費用,2025年起考摩托車駕照不難了。
從「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到昊鉑HL,看懂廣汽科技日 - 天天要聞

從「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到昊鉑HL,看懂廣汽科技日

發布會以技術切入,並全程圍繞安全展開。廣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率先登場,宣布2025年四季度將正式上市支持L3級智能駕駛的車型,他同時強調面向自動駕駛時代對智能駕駛技術、整車安全架構以及突發風險處理能力的要求更高。如何才能滿足更高的要求?馮興亞提到了「廣汽
關稅大棒下,最受傷的車企出現了 - 天天要聞

關稅大棒下,最受傷的車企出現了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剛揮出,尚未嚇退「外敵」,卻先刺痛了自己。近日,擁有瑪莎拉蒂、Jeep等14個品牌的全球第四大車企斯泰蘭蒂斯突然宣布裁撤900名美國工人,關閉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家工廠,北美生產線陷入癱瘓。幾乎同一時間,捷豹路虎宣布暫停對美出口一個月,奧迪更是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