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網友在各大購物APP上搜索「鼠頭鴨」時,卻發現憑藉指鼠為鴨事件走紅的這些配飾,一夜之間全被下架。
指鼠為鴨,商家哭訴貨物砸手裡,專家解釋過度蹭熱度也屬於違法
面對突如其來的下架,有「鼠頭鴨」掛飾老闆也連連哭訴:「賠慘了,以為這樣的小商品銷售量大,一次性進了萬個,現在電商平台突然不能賣了,全部砸手裡了。」
據悉,有些平台對收售賣的商家進行處罰,扣除了信用分。
有很多人表示不理解,為什麼不準賣這個小玩意,難不成真的犯了錯?
對於廣大網友的疑惑,也有法律專家站出解釋,他直言:這件事關乎食品安全的輿情事件,屬於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都負面影響事件,將負面公共輿情名稱作為商標屬於惡意註冊。
當然,除了「鼠頭鴨」商標問題之外 這些小飾品自然也沒有容身之處。
同時針對這一事件,專家也表示,過度蹭熱度也是一種違法的表示,尤其是這種惡意註冊商標的行為,應該被嚴厲打擊。
專家解釋,卻有網友不肯買賬
指鼠為鴨確實是公信力被影響的最大的一次負面事件,我們應該從中得到教訓。
不過卻也有一些人刻意的聲音讓人難受,比如:
資本力量真強大。
什麼事都推給資本。
有人害怕了。
……
可是這和資本真的沾邊嗎?
筆者認為娛樂是有一定限度的,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值得被拿出來如此,無底線的娛樂,只會影響社會本身。
作為商家更應該宣傳積極正能量,而不是哪裡有熱點就去蹭哪裡,絲毫不顧及任何負面影響,這樣真的不好。
當然,售賣平台的違規處罰也有些過分,可以禁售,但要說明情況講清利害。
不過,從這件指鼠為鴨的事情中,我們必須明白,我們不怕犯錯,怕的是沒有認錯的態度,一遇到事情就瘋狂遮掩,消費公眾、浪費社會資源,傷害公信力。
當然,平息輿論的方式就是解決問題,如江局長一般,只知道維護,不知道解決,逃避的結局就是更嚴重的危機。
相信這一次,所有的人都看到了群眾的力量,群眾不是傻子,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不要糊弄。
最後,筆者還是覺得有時候蹭負面熱點,搶佔商標這樣的行為著實有點奇怪了,負面之事,我們要糾正,而不是藉此謀利。
一家之言,不知道大家如何看?
免責聲明: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